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黔西茅草巷的铁匠铺在巷尾尽头,马小宇是什么时候当上铁匠铺掌柜的,他记不清了。自从跟着父亲抡起大锤学打铁,一年四季,只要天气从凉转热,他就会脱掉上衣,穿着马褂,光着膀子抡起大锤,把彤红的铁块锤打得火星四溅,直到放在砧凳上锻打的铁块由红转青,由青转黑,无法再延伸时,才把铁块用铁钳夹着,重新插入炉中。
马小宇从十六岁起就跟着父亲马学海学打铁,随着时间流逝,七十多岁的父亲渐渐老了,由执掌二锤的师傅慢慢变为下手,马小宇则由抡大锤的下手变为执掌二锤的师傅。看着马小宇成熟了,打铁的技艺掌握了,马学海就退居二线,很少再插手铁匠铺事务,马小宇则顺理成章地成了铁匠铺掌柜。马小宇当了掌柜,技艺虽然得到父亲真传,无奈个子矮小,对他是否掌握父亲传授的技艺人们将信将疑,于是就用“小铁匠”这一略带戏谑的称谓取代了他的名字。
马小宇离我家不远,大家同在茅草巷长大,有时我也跟着大家喊他铁匠,只是少了一个“小”字,日子久了,他也慢慢习惯了大家叫他小铁匠,自己则把名字淡忘了。
自从马学海把手艺传给儿子马小宇后,他就很少再执锤打铁,除非儿子忙着给人赶工,他才会抡起大锤帮着锻打铁块毛坯,但这时,马小宇会同父亲换工,由父亲执掌二锤帮着锤打铁块成形,自己则抡起大锤一锤一锤地跟着父亲的节奏锤打铁块。父子俩打打停停,合力把毛坯加工成形,再用铁钳夹着放入盛水的木桶中进行淬火,马小宇才会停下舞动的大锤让父亲去休息。但父亲不会退下,而是把退热成形后的铁具再一次插入炉中,才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走到风箱的位置,吐一点唾沫在掌中,随意搓揉一下,就握着风箱的拉杆,帮着儿子进一步把炉火烧旺,然后由儿子一人钳着烧红的铁具,挥舞着手锤再一次锻打成形的铁具,然后去粗取精,逐步完善。每当这时,看着儿子把烧红的铁具放在砧凳上像揉面团一样锻打铁具的边角时,他会颔首点头,做出肯定的样子来。
每次打造工具,只要父亲在场,马小宇再累也不会哼一声。因为七十多岁的父亲都不说累,自己怎敢说,若不是要供三个孩子上学,自己也不会让父亲帮着打下手,这个年纪的老人,条件好的人家早就亨清福了。看着父亲拉风箱时手臂上凸起的青筋,马小宇把头低下,心里难过得像打翻了五味瓶。
马小宇的妻子刘惠珍每天要把家中事务做完,侍候好瘫痪在床的婆婆,才有时间帮着丈夫马小宇打铁。公公马学海帮儿子打下手时,如果炉火太旺,铁匠房太热,他会赤裸着上身。为了避免儿媳尴尬,马学海会穿件多年来被火星烧得破破烂烂的狗皮褂子。看到公公的礼貌,刘惠珍会先退回家中,然后喊一声:“妮妮她爸,我的事做完了!”然后静静地等着丈夫答复。长久的默契,马小宇知道这是妻子家务事做完,要来帮自己了。于是停下手中夹着铁片的钳子,让拉风箱的父亲回去休息。父亲也知道儿媳之意,自然地停下手中的活,脱下狗皮褂子,换上衣服离去。
几年后,公公马学海和婆婆相继去世,刘惠珍成为马小宇不可缺少的帮手。有时马小宇不在家,农户急着需要镰刀或锄头之类的东西时,刘惠珍会亲自上阵,学着马小宇打铁的样子给人加工农具,虽不完美,但也勉强应付,尽量不让需要工具的农户多跑一次。
马小宇和妻子刘惠珍就这样以打铁为业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女儿很争气,书一直读着,马小宇夫妻俩也一直紧咬牙关坚持。老三马明军对读书没有兴趣,马小宇只好把打铁的技艺传授给他。
马明军学得父亲手艺后,父亲就把铁匠铺的生意交给他打理。马明军知道打铁是一门费力不讨好的技艺,因此对日渐衰微的生意也没放在心上,而是买了铁器铸造工艺方面的书籍,闲暇时像着魔似的钻研学习,有时还把铁块不停地烧红锻打,又不停地淬火烧红,偶尔还会把一些其它金属掺和锻打,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看着马明军有点不务正业的样子,父亲虽然着急,但又不想过多干预,心想铁匠铺交给他了,由他自己捣鼓去吧。
一年后,马明军把锻打铸造出的一些厨具放在网上售卖,没想到他注册的“铁匠马”刀具因物美价廉得到了顾客青睐,网上订购量也逐渐增大。铁匠铺打铁的手艺在第三代传承人马明军手里有了创新,也有了质的飞跃,有了更好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2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