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好故事⑧】今日春又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1-22 15:24: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绕过山峦,驶过小巷,李珍拎着大包小包站在老师家门口,愣住了。

在淡青色晨蔼中,眼前的房子轮廓模糊,大门漆红古朴,翻新过的白墙上挂着“橘圃”二字,如同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在藤椅里沉沉睡去,与印象中青苔斑驳、层层灰尘的景象不大一样,但李珍记得位置就在这儿,她扬起手正准备敲门。

“吱呀”一声,一位中年人走了出来,他身量偏瘦,肩膀却宽阔,略显疲惫的一字眉下,褐色的眼眸散发着顽童般的光芒。

“这是郑邦清老师家吧,我是他的学生,前几天才回国,今天特来拜访。”袋子里的瓶瓶罐罐叮当作响。

“是的,那是我父亲,您快请进。”李珍随即进门,看见以往挂着山水画的堂屋正中,换成了一人高的画像,画中人手握书卷,目光深远,李珍望着出了神。

“一人高歌一樽酒,一人独撒一江愁。这是屈子抱定心中之志后,混沌至澄明的状态。”中年人指着画像,用一种近乎朝圣的语气说道。

“郑老师以前也常给我们讲屈原的故事,看到这幅画,那时的场景一下子就回来了”李珍跟着中年人穿过耳门,放下礼物,烤火桌仍有余温,她接过了茶。

“感谢您还记得我父亲......他......几年前患癌去世了......”

窗外兰花、竹子、佛手柑在灰瓦白墙下,显得格外清冷。

“老师他才六十多岁啊......”李珍看着桌上的热茶,又一次出了神。

“离世前,父亲要卖了这个老屋,我不忍祖祖辈辈的心血付之东流......自费翻修成了屈原工作室......我自己也是老师......”

有风吹过,兰花与竹子轻轻摆动,李珍缓缓说道“小时候我家里条件差,他周末会带我们回家吃饭,讲屈乡故事......郑老师要是知道您继承了他的志向,一定很欣慰......”

“那时我在外地求学,双休打电话时,总能听见父亲慷慨激昂的声音,就知道他周末也没闲下来。楼上还留有父亲的手稿,我带你转转吧”李珍看着眼前陌生又熟悉的郑老师,点点头。

“小时候,父亲带我干农活,橘园就是他的讲台;遇到红白喜事,随手一张拆开的烟盒就是他的黑板。”郑老师引着李珍穿过后院,日光笼罩在一圈朦胧的薄雾中,淡光起伏,不断流动。“所以在我看来,父亲不过是回到千千万万的讲台中去了,如同千年前屈原回归山河。岁月已逝,但山谷回声依旧。”他边走边说“二十多年来,我所做的就是让这回声远一点,再远一点,传到山谷的另一边。”

“另一边有什么呢?”

“可以发芽的希望之田,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交谈间李珍来到二楼,房门上挂着“芰荷”“兰蕙”“善来”等名字,看到这些,郑老师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同学们,身既死兮神以灵......”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是父亲每每讲到动情时最常念的一句......”李珍发现眼前人与记忆中的郑老师渐渐重合,两者的声音在狭小空间里抽出新的藤蔓枝桠,即兴发挥,直到把整个老屋变成一座翠绿色的文化宫殿。

“这是我同父亲一起整理的,常常是我念他听,有不妥他就敲敲床杆,那时他已病得说不出话来......”郑老师满目温柔,将一份份泛黄零散铺开,一些是烟盒,大部分是不规则的小半截纸,柔和的阳光在纸张边缘轻轻抚摸,形成乳白色光晕。

“父亲去世后,我们合著的《秭归风物传说》《三峡秭归风俗》出版了。”随着介绍的深入,李珍看见在过去许多同今日一样的晴空白日里,这个老屋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曾经无数年轻的、好奇的目光涌动,提一个问题寻一个结果,后带着粒粒屈乡的种子复归尘世,此刻凝结的只余一对师生、一次回归和一场坚守。

晨间的风送来泥土特有的清香,橘圃展现出它最本原、最静谧的模样,早前种下的桃李,种下的春风,今日春又来。

“老师,我......还不知道您的名字”

“我叫郑承志,传承的承,志向的志。”

“我叫郑邦清,从今天起,我就是大家的语文老师。”

【省社科联网评大赛·好故事⑧】今日春又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图文:吴姝婧(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 )

责编:沈素芬【责任编辑:伍佳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2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生充满各种奇妙,我至今都无法想象小时候一些不经意的经历,会成为成年后生活、工作的组成部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天意吧。引子一:《屈原故里风情》小学时候,在家中犄角旮旯里无意间找到一
2024-03-13 16:24:00
在秭归县乐平里的乡道旁有一条屈子河,河边的伏虎坡上坡二百多米,有一座屈原庙格外引人注目,除了造型古朴别致,庙宇所浸润的文化底蕴更让人回味。乡亲们说,这是屈原故里的坐标,也是屈原文
2024-02-24 15:14:00
屈原故里:龙舟精神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在这里进行训练,迎接即将在6月10日举行的龙舟抢红夺标大赛。归州镇龙舟队在香溪河水域训练。周星亮 摄秭归是屈原故里,中国龙舟运动的发祥地,端午赛龙舟、祭屈原的习俗世代相沿至今
2024-06-08 18:04:00
从屈子祠“修缮杂工”到屈原学“草根专家”,一位乡村老人用一生守护屈原之魂
...罗江畔、屈子祠西,自那时起,他便听着当地流传的屈原故事长大。“屈老夫子诶,回哦!”——这声悠长的呼唤,一直深深地印刻在刘石林的脑海中。每到端午,不远处的汨罗江上龙舟竞渡,老一
2023-07-07 14:28:00
男子去世,获97万赔偿款后,公婆把儿媳赶出家门
1李珍今年28岁,三年前,李珍在长沙工作时,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大自己三岁的赵刚。李珍年轻漂亮,性格温柔,赵刚成熟稳重,对李珍关爱有加,两人相恋两年多,便结了婚。结婚后,李珍随
2024-08-06 12:24:00
他才华横溢,与屈原并称屈宋,后与国同亡
...只是见他文采好,让他一同来助兴,曾经还有过这样一段故事,因为他是屈原的弟子,虽然本身才华横溢,但这在当时却不能成为加官进爵的资本,因为朝政比较混乱,楚国王宫中的小人当道,向他
2022-12-18 19:48:00
一人分饰两角,文淇毕业大戏《屈原辞》上演
...能很好地刻画出来,“文淇的表现一直很稳定,能够根据老师和导演的要求不断调整每一个调度、每一句台词,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状态,她善于思考和揣摩,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人物,我
2024-11-15 13:52:00
赋端午、吟诗歌、忆屈原——缙云县水南村开展儿童节庆活动
...活动中,幼儿园的李青老师为孩子们讲授了端午的由来和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和习俗,感受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氛围。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将爱国情怀深植
2023-06-26 18:14:00
书香与粽香交织 菜市书屋端午仪式感拉满
...继开展,以传统习俗为载体,包粽子,感知文化魅力;听故事,追忆古圣先贤;诵诗词,传递家国情怀,给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幸福调剂”。菜市里的博物课不一样的端午打开方式“大家看看
2024-06-14 01:5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张家口市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朗诵展演落幕
河北新闻网讯(陈越、李安)近期,“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张家口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朗诵展演蔚县专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书香河北群众朗诵活动”为核心主题
2025-11-03 18:02:00
廊坊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服务区域实体经济
河北新闻网讯(刘杰、陶冶、孙泽恒)10月28日,走进廊坊市金淘鑫玻璃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在自动化生产线前忙碌作业
2025-11-03 18:06:00
近日,《湖北日报》报道88岁的罗官章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走完一生,工资卡余额只有38.83元。这串带着零头的数字,不像遗产
2025-11-03 18:06:00
88岁的罗官章在湖北五峰牛庄乡走完一生,工资卡38.83元的余额,是他留下的遗产,更是一名老党员令人感佩的初心写照。这位扎根高寒山区49年的老党员
2025-11-03 18:07:00
为官一任,留给后人的会是什么?是房子车子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还是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群众口碑?近日,素有“宜昌西藏”之称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
2025-11-03 18:07:00
近日,温州陈女士家一口使用近30年的不锈钢锅在网络上意外走红。这口锅柄刻着专利号的老锅,历经岁月仍不生锈、不粘锅,引得网友纷纷喊话求购
2025-11-03 18:15:00
东南网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冯旭 实习生 王芷青 江宇灵)“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是政府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和福利,跟我们自己缴纳社保获得的保障有什么冲突
2025-11-03 18:20:00
10月27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指出老年人旅游存在年龄限制、保险歧视、适老化服务不足
2025-11-03 18:22:00
11月3日,那个断指扶贫的老书记走了。他是中国好人,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获奖者,是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5-11-03 18:38:00
10月30日,88岁的罗官章,在他先后扎根、帮扶长达49年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当女儿整理遗物时
2025-11-03 18:38:00
清晨的牛庄乡笼罩在薄雾中,88岁的罗官章永远合上了双眼。子女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工资卡上只剩下38.83元。这个数字,像一粒种子
2025-11-03 18:38:00
10月30日,“宜昌小西藏”五峰县的群山间,88岁的罗官章去世。这位退休后扎根深山数十年的老党员,用一生践行了“党员要像种子
2025-11-03 18:38:00
湖北五峰牛庄,海拔1800米的“宜昌小西藏”,88岁的罗官章带着未尽的牵挂走完了一生。银行卡余额定格在38.83元,7枚奖章被旧布层层包裹
2025-11-03 18:38:00
在海拔1800米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一位88岁老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却将一座精神丰碑永久地矗立在人民心中。罗官章用49年的坚守
2025-11-03 18:38:00
10月的五峰牛庄,山风凛冽。88岁的罗官章走完了49年扎根深山的人生旅程,乡亲们攥着礼金争执着要送他最后一程,土家汉子用“撒叶儿嗬”为他送行
2025-11-03 1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