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放弃国外高薪 回国投身科研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5 01:3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放弃国外高薪 回国投身科研

南航教授刘向雷获评全国首届“工信杰出青年”

放弃国外高薪 回国投身科研

刘向雷在工作中 南航供图

少时经历能源短缺、电力供应不足,遂立志解决国家能源问题。海外成才后主动放弃国外高薪,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二天就飞赴祖国,到南航投身变革性能源技术研发。近日,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刘向雷教授获评全国首届“工信杰出青年”。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刘向雷用他的行动为我们验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海外博士毕业后,立马回国投身科研

“小时候家里经常停电,烧火做饭没有煤炭了,就要去捡树枝、树叶来生火做饭。”这给刘向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埋下了立志解决国家能源问题的种子。

2011年,刘向雷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后,赴国外深造。拳拳赤子之心,让刘向雷在国外求学的日子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出国留学目的就是更好地回国服务”,刘向雷如是说,博士毕业之后,没有丝毫停留,选择立马回国,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他的科学研究事业。

刘向雷主要从事先进储能技术、航空航天器热推进与热管理、太阳能光热利用与燃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来,刘向雷致力于攻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转化与储存面临的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这一研究方向在推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刘向雷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和工信部“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部署,提出了全光谱太阳能光热转换与仿生相变储热一体化方法,发展了太阳能直接驱动热化学储热新技术,推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合成清洁燃料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是刘向雷在科研中始终坚守的方向,“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需要有一股永远追求突破的闯劲儿。”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刘向雷从不畏惧接受挑战,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专项项目等千万级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相关成果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为“新概念”“有效策略”“创新性想法”“储能密度显著增加”等。

少年时种下的一颗解决国家能源问题的种子,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如今已茁壮成长。

瞄准科研难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刚开始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刘向雷就瞄准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样的选择注定了他要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路。他深知,发展变革性能源技术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也是新型装备研发的根本。传统能源保障链条长、能效低,难以满足装备向空天、深海等领域拓展,迫切需要发展新型能源技术。刘向雷带领团队研发了瞬态高热流密度设备高效热管理技术、空间太阳能多模推进技术等,为空天大功率装备研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众多头衔的背后,刘向雷却评价自己:“天分一般,还算努力”。来南航工作的七年间,工作到深夜、周末加班已经成为常态。“累肯定是累的,但是每次看到实验有推进,就觉得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刘向雷说道,支持他一直向前的动力就是不断攻克难题,“以勤奋之姿成就‘开挂’人生”,是同事们对刘向雷的评价。

近年来,刘向雷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荣誉的背后是更多难为人知的艰辛。“科研项目没有很轻松的,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多。有时候问题没解决,晚上躺下来都睡不着。”面对成绩和荣誉,向来低调内敛的他淡然地表示,这些是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做好工作。

培养优秀人才,与学生一起进步

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赛,身为高校教师的刘向雷深知不仅要做好研究工作,还要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工作以来,除了担任研究生导师,他也一直担任能源与动力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全方位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规范自身言行,做学生释疑解惑的引领者、追求知识的引路人、锤炼品格的示范者和航空报国的新先锋,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短短几年内,他所培养的本科生中获校长特别嘉奖1人次,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领域国际顶级论文2篇,并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指导学生获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1项等。

刘向雷总是循循善诱,面对学生的不足,他选择陪着学生一起进步,他常跟他的研究生们说:“当你回首时,你绝不会因为你曾经努力奋斗而后悔,只会后悔当初不够努力”。这句话常常激励着学生不断砥砺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5 08: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个行业的平均月薪过万,你知道吗?
...酬增长也势头强劲。值得注意的是,还有3个职业成为“高薪”中的“高薪”,平均月薪超过2万元,分别为芯片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和高级管理。纵看报告中的所有高薪职业,不难发现,掌握
2023-04-22 15:14:00
“养鱼养虾”年薪200万 招人才 浙江一直是认真的
...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人才。企业为哪些高层次人才开出高薪?什么能力最被看重?浙江在招引人才上如何布局?记者在高洽会现场寻找答案。高薪礼聘,顶尖人才也不易找养鱼养虾,到底凭什么能
2023-02-19 15:18:00
刘向阳:勤学善钻,守护生产安全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2022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刘向阳“发电运行岗位对我来说,就是工作的生命线,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自己人生价值的载体。”2022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重庆旗能电铝
2023-02-02 04:25:00
猜猜看,哪些高职专业是就业“香饽饽”?
...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助力学生实现‘入学即就业、毕业即高薪’的培养目标。”原淑慧说。 高考志愿怎么填?切勿盲目追求“高薪”“热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少华就专业选择问题为考
2025-07-02 18:31:00
刘向东:临危受命破题致富之路,智慧农业开出幸福之花
...生长的要素进行全面改良,我们对接了一批国内外的知名科研学者,学习了荷兰温控技术、以色列滴灌技术、美国活性菌种技术等,最终形成了技术集成模式。”刘向东介绍,利用三年时间研发出了
2024-02-12 14:00:00
...发平台占比达54%以上。158家研发平台正在加速推进1235项科研项目集中攻关,目前已有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签订技术合同46项,成交额达2.06亿元。记者不久
2023-02-19 08:46:00
...工作者特有的坚毅。他在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后拒绝了许多高薪offer,选择留校任教,坚守并坚持他未完成的科研。他告诉记者,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曾这样教导他:“把一件事情做好,另一
2024-05-04 05:53:00
...二十年求索,诠释了基础研究的攀登精神。这位39岁的“科研探路者”带领平均25岁的博士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全球首次观测引力子激发的重磅成果,为量子物理“无人区”凿
2025-05-01 07:24:00
“矿工兄弟”刘向军:西北汉子守边疆的矿山情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图为刘向军在灵露煤矿调度室的电子屏幕前,查看设备实时运行情况。朱峰摄(新春走基层)“矿工兄弟”刘向军:西北汉子守边疆的矿山情中新网呼伦贝尔1月15日电 题:“
2023-01-15 14:1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当书页遇上音符,让阅读“声”动有趣南京昨举行音乐阅读分享会,新添“图书漂流”驿站30家南报网讯(记者王峰)让旧书流通,让读者流动
2025-10-08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子俊储笑抒这个假期,钟山风景区吸引了众多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打卡。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
2025-10-08 08:07:00
国际金价史上首次触及4000美元/盎司,国内金饰越过1100元/克“金”彩长假,黄金热登上热搜话题□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国俊长假以来
2025-10-08 07:32:00
记者走基层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 观众过足瘾
10月6日,在廊坊市御龙河公园,炊庄高腔戏第九代传人李书芝(右一)教授观众表演技巧。河北日报记者 刘 杰摄“少打关西闯定邦
2025-10-08 07:56:00
郑州一中学就“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致歉:感恩教育细节考虑不周
华商网讯 10月7日,河南郑州中牟新区第三高级中学通报:10月6日,有媒体发布我校有学生从家长身上踩过的报道,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2025-10-08 07:35:00
广州铁路警方通报:34岁男子在动车上猥亵7岁女童被刑拘
华商网讯 广州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3日17时37分,D1819次列车乘警值乘中接报一起涉嫌猥亵警情
2025-10-08 07:34:00
一群学生演员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的故事搬上了舞台。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的舞台剧《杨士莪》在启航剧场首演
2025-10-08 06:51:00
10月2日,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综合训练馆内,38名来自老挝、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学员,正在潜心学习吴桥杂技的各种绝技
2025-10-07 08:31:00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点亮家乡月亮月是故乡明千里“冀”相思愿你阖家幸福中秋快乐策划:郭伟、王博统筹:兰翠娟编辑:高二会视觉:衡成亮技术:许润泽、赵小博
2025-10-07 08:36:00
“秋糖季”助力户外消费市场持续火热组个“户外局” 共赴山水间□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清新的景区绿道,晨跑者与骑行者共享盎然生机
2025-10-07 08:41:00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参观热潮“有国才有家,在这里感悟如此真切”□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这个假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迎来如潮的参观者
2025-10-07 08:41:00
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列车、车站联动救助晕倒旅客
大皖新闻讯 10月4日中午,合肥至庐江方向的K8451次列车上突发紧急情况:旅客小吴突然晕倒,列车长第一时间行动,进行广播寻医后
2025-10-07 10:02:00
唐尧古镇绕着古调飘,瓷韵沾着乐声半山腰,千年乐魂 DNA 动了,保定等你来!
2025-10-07 10:45:00
10月3日20时45分许,夜色渐浓,西安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北关派出所民辅警正按照安排开展执勤工作。期间,一名独自徘徊的女孩引起了民辅警的注意——女孩神情焦急
2025-10-07 11:39:00
外省游客在西安遗失卡包 西安莲湖公安民警出差时送还
“没想到西安民警不仅联系到我,还特意利用出差间隙送过来,你们把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太暖心了!”10 月 5 日,外省游客从西安莲湖民警手中接过遗失的卡包时
2025-10-07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