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放弃国外高薪 回国投身科研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5 01:3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放弃国外高薪 回国投身科研

南航教授刘向雷获评全国首届“工信杰出青年”

放弃国外高薪 回国投身科研

刘向雷在工作中 南航供图

少时经历能源短缺、电力供应不足,遂立志解决国家能源问题。海外成才后主动放弃国外高薪,取得博士学位的第二天就飞赴祖国,到南航投身变革性能源技术研发。近日,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刘向雷教授获评全国首届“工信杰出青年”。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刘向雷用他的行动为我们验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海外博士毕业后,立马回国投身科研

“小时候家里经常停电,烧火做饭没有煤炭了,就要去捡树枝、树叶来生火做饭。”这给刘向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埋下了立志解决国家能源问题的种子。

2011年,刘向雷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毕业后,赴国外深造。拳拳赤子之心,让刘向雷在国外求学的日子始终关注着祖国的发展,“出国留学目的就是更好地回国服务”,刘向雷如是说,博士毕业之后,没有丝毫停留,选择立马回国,加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他的科学研究事业。

刘向雷主要从事先进储能技术、航空航天器热推进与热管理、太阳能光热利用与燃料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多年来,刘向雷致力于攻克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转化与储存面临的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这一研究方向在推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刘向雷围绕国家双碳重大战略和工信部“加快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部署,提出了全光谱太阳能光热转换与仿生相变储热一体化方法,发展了太阳能直接驱动热化学储热新技术,推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合成清洁燃料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新是刘向雷在科研中始终坚守的方向,“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需要有一股永远追求突破的闯劲儿。”作为一线科研人员,刘向雷从不畏惧接受挑战,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专项项目等千万级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相关成果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为“新概念”“有效策略”“创新性想法”“储能密度显著增加”等。

少年时种下的一颗解决国家能源问题的种子,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如今已茁壮成长。

瞄准科研难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刚开始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刘向雷就瞄准了国家亟待解决的难题,这样的选择注定了他要走的是一条艰辛的路。他深知,发展变革性能源技术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也是新型装备研发的根本。传统能源保障链条长、能效低,难以满足装备向空天、深海等领域拓展,迫切需要发展新型能源技术。刘向雷带领团队研发了瞬态高热流密度设备高效热管理技术、空间太阳能多模推进技术等,为空天大功率装备研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众多头衔的背后,刘向雷却评价自己:“天分一般,还算努力”。来南航工作的七年间,工作到深夜、周末加班已经成为常态。“累肯定是累的,但是每次看到实验有推进,就觉得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刘向雷说道,支持他一直向前的动力就是不断攻克难题,“以勤奋之姿成就‘开挂’人生”,是同事们对刘向雷的评价。

近年来,刘向雷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荣誉的背后是更多难为人知的艰辛。“科研项目没有很轻松的,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多。有时候问题没解决,晚上躺下来都睡不着。”面对成绩和荣誉,向来低调内敛的他淡然地表示,这些是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做好工作。

培养优秀人才,与学生一起进步

科技强国是一场接力赛,身为高校教师的刘向雷深知不仅要做好研究工作,还要肩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工作以来,除了担任研究生导师,他也一直担任能源与动力学院本科生班主任,全方位关心同学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规范自身言行,做学生释疑解惑的引领者、追求知识的引路人、锤炼品格的示范者和航空报国的新先锋,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短短几年内,他所培养的本科生中获校长特别嘉奖1人次,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领域国际顶级论文2篇,并受到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指导学生获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国能源动力类专业百篇优秀毕业论文1篇,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1项等。

刘向雷总是循循善诱,面对学生的不足,他选择陪着学生一起进步,他常跟他的研究生们说:“当你回首时,你绝不会因为你曾经努力奋斗而后悔,只会后悔当初不够努力”。这句话常常激励着学生不断砥砺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5 08: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20个行业的平均月薪过万,你知道吗?
...酬增长也势头强劲。值得注意的是,还有3个职业成为“高薪”中的“高薪”,平均月薪超过2万元,分别为芯片工程师、人工智能工程师和高级管理。纵看报告中的所有高薪职业,不难发现,掌握
2023-04-22 15:14:00
“养鱼养虾”年薪200万 招人才 浙江一直是认真的
...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人才。企业为哪些高层次人才开出高薪?什么能力最被看重?浙江在招引人才上如何布局?记者在高洽会现场寻找答案。高薪礼聘,顶尖人才也不易找养鱼养虾,到底凭什么能
2023-02-19 15:18:00
刘向阳:勤学善钻,守护生产安全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2022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刘向阳“发电运行岗位对我来说,就是工作的生命线,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自己人生价值的载体。”2022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重庆旗能电铝
2023-02-02 04:25:00
猜猜看,哪些高职专业是就业“香饽饽”?
...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助力学生实现‘入学即就业、毕业即高薪’的培养目标。”原淑慧说。 高考志愿怎么填?切勿盲目追求“高薪”“热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王少华就专业选择问题为考
2025-07-02 18:31:00
刘向东:临危受命破题致富之路,智慧农业开出幸福之花
...生长的要素进行全面改良,我们对接了一批国内外的知名科研学者,学习了荷兰温控技术、以色列滴灌技术、美国活性菌种技术等,最终形成了技术集成模式。”刘向东介绍,利用三年时间研发出了
2024-02-12 14:00:00
...发平台占比达54%以上。158家研发平台正在加速推进1235项科研项目集中攻关,目前已有5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转化,签订技术合同46项,成交额达2.06亿元。记者不久
2023-02-19 08:46:00
...工作者特有的坚毅。他在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后拒绝了许多高薪offer,选择留校任教,坚守并坚持他未完成的科研。他告诉记者,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曾这样教导他:“把一件事情做好,另一
2024-05-04 05:53:00
...二十年求索,诠释了基础研究的攀登精神。这位39岁的“科研探路者”带领平均25岁的博士生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全球首次观测引力子激发的重磅成果,为量子物理“无人区”凿
2025-05-01 07:24:00
“矿工兄弟”刘向军:西北汉子守边疆的矿山情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图为刘向军在灵露煤矿调度室的电子屏幕前,查看设备实时运行情况。朱峰摄(新春走基层)“矿工兄弟”刘向军:西北汉子守边疆的矿山情中新网呼伦贝尔1月15日电 题:“
2023-01-15 14:1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甘肃榆中百姓深情送别南昌等地的救援队
本报讯 刘文琴、徐迎华、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祥晟报道:8月19日,总部位于江西南昌的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圆满完成甘肃榆中抢险救援任务
2025-08-21 06:19:00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山西省用水权交易管理办法》,规范用水权交易行为,维护交易参与人合法权益。其中规定,挤占居民生活用水
2025-08-21 07:2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实习生高冰洁8月17日晚,“苏超”南京队主场对阵盐城队的比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上演。“投资南京就是投资未来”横幅下的观众席上
2025-08-21 07:42:00
吉林大学2025年研究生入学啦 年龄最小的硕士19岁
8月20日起,吉林大学2025年研究生新生正式报到。今年共有10630位研究生萌新在吉林大学启程,开启精彩的未来。据悉
2025-08-21 07:48:00
没有声卡、补光灯等设备,仅靠一部手机开展直播带货,今年前7个月,竟带动企业水泵销量同比增长70.6%。“我身后就是一台永磁电机灌溉泵
2025-08-21 07:54:00
趣味互动+自然探索+社会融合 为孤独症儿童搭建成长桥梁
孤独症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8月10日,爱馨融合教育中心组织孤独症儿童前往迎泽公园进行户外活动。到达公园后
2025-08-21 07:21:00
5000元现金遗落公交 南昌驾驶员及时联系失主归还
本报讯 信息日报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报道:近日,在南昌126路公交车上,发生了暖心一幕:公交车驾驶员黄国良面对乘客遗落在车上的5000元现金
2025-08-21 06:19:00
“尽孝不能等” 赣州小伙要带着爸爸上大学
赣南的初秋,格外闷热。夕阳西下,赣州市潭口镇的老屋门口,不时吹来几缕轻柔的凉风。19岁的刘宏基抱着父亲刘生敏,从屋里走向树下
2025-08-21 06:19:00
服务赋能自贸港:海南农商银行以“暖心密码”解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郑红梅 □ 李玲)作为海南本土金融主力军,海南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优化服务年”为指引
2025-08-20 16:54:00
实力出圈!四川金堂教师作品“飞”进航展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罗颖)近日,2025中国航空航天科普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
2025-08-20 16:54:00
@河南中小学生 假期余额已不足,这份收心攻略快码住!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蝉鸣渐歇,秋风渐起,暑假的悠闲模式即将结束。对小朋友来说,小学是“背着书包去探险”;对初中生而言
2025-08-20 16:58:00
在上海虹口图书馆的“留言簿”上 ,许多读者写下的意见建议,都得到了图书馆的认真回应,网友将其称为“哆啦A梦留言簿”。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邹佳雯 编辑 何羽茜 部分素材来源 @邢早早(01:53)在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二楼
2025-08-20 17:01:00
大皖正能量|“气球姐姐”彭霞:1.1米的身高,托举起60多个孩子的求学梦
大皖新闻讯 8月19日,“中国好人”彭霞又一次来到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为大学生捐款。8年来,身高仅1.1米的彭霞用卖气球攒下的微薄收入
2025-08-20 17:04:00
滨州:市西卫生中心卫健人的平凡坚守
鲁网8月20日讯每天,当晨光洒向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里的问诊声、接种室的安抚声、药房里的核对声、还有中医科的推拿声
2025-08-20 17:05:00
兴牛乳业新品上市 双节优惠回馈泉城消费者
鲁网8月20日讯正值双节临近与开学季到来之际,山东兴牛乳业有限公司宣布将于9月1日全面推出PET瓶高品质鲜牛奶。这款240毫升大容量新品
2025-08-20 17: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