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朱燕红
绵延160公里的幕阜山似一块碧玉镶嵌在湘鄂赣边境,一抹青绿,携带着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湿润,蜿蜒成河谷,孕育出了一泓流淌不息的清泉,无声无语的汇成了长357公里的修河,其中99公里的主河段流经永修县境内。

“泮临修水,永蒙其利”,永修因而得名。从公元311年许逊在海昏县府吴城治水到修河岸抵御洪患之害的唐朝何公堤,从上世纪50年代修筑柘林水库和柘林灌区再到如今从县域整体谋划的灌排体系建设,永修的“治水记”,已经绵延了数千年。
新时期,新阶段,新使命.永修锚定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主题,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勇开新局。
明确发展路径:两手发力
永修县因势而谋,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进一步夯实全县水利设施基础。
据统计,2022年-2023年,永修县共实施18个重大水利项目,批复总投资8.711亿元,其中通过申报专项债项目落实水利资金6.428亿元,发行量占比当年全省专项债发行资金量的1/10。
县水利局局长周海云介绍,他们紧盯水利工程弱项短板、人民群众的涉水期盼和县域发展大局“三大重点”,统筹谋划项目,因地制宜,高标准编制了《永修县水网建设规划》,提前谋划工程布局,优化水资源配置。
“2023年投入专项债资金3.957亿元,开展全县灌排体系建设工程,计划完成治理范围内80条排涝渠、43座建筑物、517座山塘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设施改造。此外,围绕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谋划实施全县灌排体系建设、云山中型灌区续建改造等项目。”
为了将美好“蓝图”变成美丽“现实”,永修县力做好一系列保障工作。
“主要是‘三道保障’。一是机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专项债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人才,聘请专家团队,谋划项目收益方式,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专项债项目情况,推荐项目特色亮点,力争项目能够顺利通过审核并获得债券额度;三是投入,不等不靠,统筹政府债券规模和项目投资需求,加大县本级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一般债等方式筹集资金。”
与此同时,永修县还形成了一套健全的工作管理机制,确保把该管的事情管好、管严、管到位。比如为了更好的管护资金,永修县组建专项债项目专班,严格落实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常态化监控,督促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支出进度,充分用好用实国家资金等等,确保水利工程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把准发力航向:补齐短板
堤外长河逶迤远去,堤内稻浪连绵起伏。
这是修河三角连圩段。
三角乡政府二级主任熊斌站在这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2020年鄱阳湖流域特大洪水,三角联圩溃堤,决口100多米,5万多亩农田被淹,2万多人受灾,给当地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
痛定思痛,深刻反思,为生命至上奔赴。2020年特大洪水后,永修县启动2020年度灾后堤防水毁和薄弱环节建设项目建设,投资3.7亿元,对县内8条圩堤进行除险加固,其中三角圩堤总投资约1.4亿元。
周海云掰着手指头,把治理细节一一道来:堤基高喷灌浆1130m,堤身深层搅拌防渗墙630m,堤基填塘、压浸9.2km,砼护坡修护1.74km,风浪冲刷堤坡修复20km,排涝区修复2.3km,砼护坡修护沥青砼路面30.2km,草皮护坡10km,草籽护坡15km,白蚁治理33.57km,等等。
同时专门了成立了永修县堤防管护中心,具体负责三角圩堤的专项规划编制、维修养护、巡查检查、防汛抢险技术等工程运维管理责任。
通过细之又细的施工,实之又实的责任,现如今,整个三角联圩已建成一个牢固的封闭防汛圈,防洪能力提高到20年一遇,对保障和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永修县举一反三,深刻剖析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治理短板。据统计,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近9亿元,实施水利工程20余项。早在2021年就全面完成辖区内11座三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投入1.1亿元,全面完成5个重点涝区整治,保护耕地6.9万亩,受益群众近10万人。投入近9000万元,启动实施柘林灌区分干渠整治和云山灌区、枹桐灌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同时,计划投入资金近6亿元,改造辖区灌溉骨干灌排设施、山塘整治等。
这其中有从无到有的创举,更有百尺竿头的进步,琳琅满目的举措连缀在一起,呈现出永修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景深。
创新优化机制:精心管护
从永修县城经永北圩往艾城方向行进,过涂埠大桥不远,一座集排涝、灌溉于一体,“长满”水文化标识的电排站赫然立于修河涂埠段。
这是京九铁路途径的永北圩上的杨柳津电排站。
“受修河上游洪水和鄱阳湖洪水顶托影响,我县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圩区排涝相当关键,泵站的良性运行管理相当重要。”周海云严肃地说道。
据统计,永修县共有排涝泵站63座,灌溉泵站599座,这些泵站肩负着保障全县人民的防洪排涝安全和端牢粮食饭碗的重任。如何有效地管理好这些泵站?
通过调查研究,细致分析,深邃思考,永修县从“有钱管”“有人管”“管得好”“有特色”上持续下功夫。
首先是落实管护经费,明确将排涝泵站人员经费、检修经费及排涝排渍经费(排涝费补助)做为固定科目纳入每年的鄱阳湖减负资金计划中,明确灌溉泵站作为骨干工程纳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工程骨干工程物业化管护范围,按照每座每年650元的标准,引进专业的维养公司实行物业化管护。
针对管护主体,则探索出了“双层管护,专人管理,物业管护”的管理机制。
“排涝泵站及灌溉泵站全部由乡镇或行政村进行运行管理,由县水利局进行监督,管护人员由乡镇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聘请有相关技能的技术人员担任,确保一座排涝泵站至少配备1名技术人员,而灌溉泵站需要经常性清淤疏浚,引进物业化管护公司江西省赣抚平原维护公司和江西省永修润泉供水有限公司负责提灌站的日常管护和应急管护工作。”县水利局班子成员张小青介绍说。
同时,对标对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要求,开展全县中小型泵站标准化创建。通过运行管理的强管理,站容站貌的治理,安全生产的监管等实际举措,加强监督指导,确保“管得好”
尤有特色的是,是挖掘水文化,推动水文化建设。
“按照往常的做法,这些老旧泵站大多是当废品卖掉处理,但是我们不那样做,而是把它做成水文化景观,打造成水文化标识,树立在工程现场或者办公区域,增强今日砥砺奋进的信心,凝聚未来前行的力量。”周海云动情的说道。
泵站的有效管护是永修县因地制宜,优化创新管护机制的缩影。在守正创新中,永修县全力推进水利工程标准管理,创新了“物业化”管护模式,探索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储值点餐”管护模式,推行了“信息化”管护模式等,得到了省市的一致好评。
心系惠民实在事,且将初心向山河。永修将继续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抓机遇,驭风浪,开新局,再赴江河,再续荣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