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国君嬴姓赵氏,赵国贵族出自商朝名门,为商朝重臣飞廉(蜚廉)的直系子孙,飞廉则是商纣王手下的大臣。赵国始祖造父为飞廉的四世孙,赵国国君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
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赵衰卒,其子赵盾嗣;赵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为晋国正卿,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即赵简子(前518年-前458年),赵简子传赵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赵襄子其父赵简子,其母为一狄人婢女。前454年智伯率韩、魏二家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晋源镇),襄子成功地坚守城池,并最终联合韩、魏二家灭智伯。前453年,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领地。
赵襄子死后,其弟赵桓子自立为君。桓子死后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赵浣,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赵烈侯,是赵国的开国国君。
关于赵襄子传位其长兄之孙而不传位于其子背后有很多说法,虽然后来还是被其弟赵恒子取而代之,但是其传位之实在史书中多有记载,应该是所言非虚。有人说是他这样做是为了名声,也有人说他傻,还有人说他是为了还长兄之恩,再有人说他是个宗法的强烈捍卫者,更有人说他是为了国家安定等等。
而我认为,或许最后一个说法更为贴切,毕竟赵襄子能够用计打败智伯瑶之事可不是一个昏庸之人可以做出来的,赵简子雄才大略,不可能舍弃嫡子改立庶子赵无恤为继承人,赵襄子其人更是赵国能够三分晋国的奠基者,他对国内形势更为了解,认为捍卫宗法才能够更好的平息国内矛盾,利于国家安定,他这是为了大家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放弃了传位于其子的念头。
史料记载:赵襄子十分注意维护自己的权威。在晋阳被围时期,群臣惶恐不安,都想寻找个人的出路,对赵襄子不怎么恭敬,只有高共一个人不敢失礼。胜利以后,赵襄子论功行赏,以高共为首。其实高共并没有什么功劳,对此有人提出异议。赵襄子说:"方晋阳急,群臣皆懈,惟共不敢失人臣礼,是以先之。"在他看来,恭谨驯顺的臣子比建功立业的干将更重要,因为后者固然有用,但若没有前者,就无法维持他自己及其家族的统治。
宗法观念在赵襄子的头上,比同时代的人表现得格外突出。他自己是赵简子的庶子,被立为世子,继承赵简子的爵位,从宗法习惯上来说是不正常的。他的被立与太子伯鲁的被废,属于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与宗法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相悖。他一直对此事感到不安,想方设法加以补救。
赵襄子因为赵简子没有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也不肯立为继承人。在他即位不久,攻灭了代国,即把太子伯鲁之子封为代成君。因伯鲁和其子赵周都去世较早,遂立伯鲁之孙赵浣为太子。赵襄子死以后,即继承大权。
事与愿违,在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就驱逐赵浣,自立为国君,继位一年也死了。赵家的族人说:"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大家一起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再迎回赵浣,拥立为国君,这就是赵献子。
在那个时代,宗法大于一切,赵襄子尊重宗法传统的行为,固然反映着他思想中的观念信条,而在实际上也能起到维护赵氏宗族内部团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赢得当时人们的敬重。
这既是世人疑惑的赵襄子传位风波之谜,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宗法制度难道比亲情还要重要吗。在那个时代,或许真的是这样。再或许赵襄子真的是想传位于其子,但是他怕引起国内矛盾纷争,破坏国家安定,怕他的儿子被阴谋者杀害,也许这是另一种对自己血脉的保护吧。那个不可说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时过境迁,还有待进一步的考究分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