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有勇有谋的才子能够指点江山,谈笑间使得城郭灰飞烟灭,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河山飘零之际正是各大贤人发挥作用的时刻。
三国这个混乱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不少人物即使到了现在也依旧家喻户晓。譬如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赤胆忠心让人敬佩不已。
不过,在三国谋士之中诸葛先生的智慧却只能排在第六位。这是什么原因?排在他前面的几位又是什么人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它五个人是谁?
三国中的十大名士
说起诸葛亮很多人谁都会竖起个大拇指,因为他不仅才华出众,人品也让人非常敬佩。
从三顾茅庐到赤壁之战,从献上出师表到挥泪斩马谡,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着诸葛先生的盛誉。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三国谋士的排名中,却仅仅只占得了个第六名,那么排在他前面的五位高人是谁呢?
曾经有一些专家对三国的谋士进行了一个排名,大致序列如下:陈宫、徐庶、沮授、司马懿、诸葛亮、法正、郭嘉、鲁肃、荀彧、毒士(倒叙)
这样一个排名合理吗?咱们分别来看一看前五位都做了什么事情。
第一位是贾诩,他是今天的甘肃武威人,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功臣。从个人出身上来看,贾诩是通过“举孝廉”被朝廷重用的,也说明他的德行被邻里乡里所认可。
第一关通过后,贾诩又经过了各地官员的考察,并在最后通过了天子的鉴定,成功进入了官场。少年时,贾诩曾遇见叛乱的贼人,那个时候就已经显露出过人的才智。
通过欺骗贼人说自己是名震四方的将军子嗣,使得贼人害怕不已,从而不敢加害他,这样一种手段与思维几乎贯穿了贾诩的一生。
李郭之乱中,贾诩凭借自己独到的见解,将二人间的矛盾暂时化解,三人齐心免除了百姓的一场战乱。
建安三年,贾诩为自己的主君张绣献了一条计策,于宛城大败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他门下有许多奇人异士为其效力,然而这些门客都没能看破贾诩的计策,足以说明他的智慧与智谋。
官渡之战,贾诩认为袁绍必败便提前劝说张绣归顺,大局也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赤壁之战时,贾诩曾献计于曹操不应劳师动众讨伐东吴,结果曹操不听最终大败而归。
对决马超之时,贾诩献上离间之计让西凉军发生了内讧,曹操轻而易举取得了胜利;
在立储之时,贾诩劝说曹操不可废长立幼,还以刘表的故事来举例,最终稳定了曹魏政权的传承。
回顾贾诩的一生,虽说他曾为多个主君卖过命,不算是多么忠诚的谋士,然而三国时期就是如此,人为财死、良禽择木而栖,贾诩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与事业。
也因为他的某些计策过于刁钻毒辣,以至于被后人称之为“毒士”,这两个字也算是名副其实,可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荀彧和郭嘉
第二位是荀彧,他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人,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谋士。他和贾诩一样都是通过举孝廉而成为官员的,品德上自然过关,以忠君爱国为做人原则。
少年时期,荀彧就被称作是“王佐之才”,这样的赞誉整个三国都没有几个人能得到,董卓、袁绍等人都曾招揽过他,但最后却靠着过人的眼光选择了曹操。
荀彧为曹操制订了不少宏伟蓝图,曹操前期势力小、过于激进,荀彧建议他静下心来发展豫、兖州两地继续力量,也正是这段时期使得曹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刘协落难洛阳,荀彧再度建议他将其接到洛阳,挟天子可令诸侯;攻打袁绍的时候,也是荀彧在许昌为曹操巩固大后方,这才有了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总的来说,荀彧为曹操前期发展规划了许多军事路线,提供了许多军事战略,可以说曹操的丰功伟绩,离不开荀彧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与支持。
可惜的是,这样一对君臣却在最后“曹操称王”一事上分道扬镳,荀彧因曹操而辉煌却也因为曹操而死,可悲可叹。
第三位是郭嘉,此人也是曹操门下的谋士。郭嘉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因看不上袁绍的为人,转而投靠了相对军事实力但为人却果断的曹操。
官渡之战中,曹操自己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击败袁绍,但郭嘉却站出来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给足了曹操信心和理论上的支持,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有郭嘉一般的功劳。
袁绍死后北方四州陷入混乱,郭嘉审时度势让曹操率军北上,并且利用袁绍二子之间的矛盾让曹孟德以逸待劳。
果不其然曹军最后趁着袁绍儿子内乱,不费一兵一卒取而代之占据了北方四州、实力大增。
曹操有很多谋士,但对其最了解的莫过于郭嘉,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败后曹操曾说“若奉孝在,何至于此......”
郭嘉在三国的历史上虽然短暂却大放异彩,陈寿、曹操、李隆基、罗贯中等人对其都有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天生的英雄豪杰:“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法正与鲁肃
法正其人,关于他有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此人堪称搅动天下局势的奇人,就连诸葛亮也不曾受过这样高的赞誉。
法正是刘备帐下的实力军师,和诸葛亮惺惺相惜,诸葛亮负责在后方处理军务,法正就跟随在刘备身侧为刘备献计。
在他的出谋划策之下,刘备即使面对强大的曹操也是丝毫不胆怯,还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拉拢士族、进取汉中。
很多人对法正都不了解,简单来说刘备能够入主巴蜀占据益州和汉中,他的成功离不开像法正这样的人才。
法正还著有一书叫《与刘璋笺》,类似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一般。
在其中也详细描述了自己对刘氏家族的忠诚,向刘璋诉说了不少未来的为君之道,受到了当时人民的一众赞扬。
只不过刘璋的思想与法正的思想存在分歧,如此一来他便与刘备走到了一起,帮助后者在巴蜀之地打下了一片天,使得三国局面从此形成。
对于鲁肃很多人都熟悉且陌生,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将其塑造成而来一个懦弱、受欺负的人,但真实的鲁肃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孙策死后孙权继承皇位,他最信任的一个人就是鲁肃,也是因为鲁肃的存在得以稳住大局。另外,第一个提出“天下三分”的是鲁肃,赤壁之战促成孙刘联合的也是鲁肃。
如何来评价鲁肃这样一个人呢?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在赤壁的战场上,所有对诸葛亮的积极描述都可以视为鲁肃的翻版。
或许对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偏爱吧,把鲁肃的优点全部给了诸葛亮,鲁肃剩下的就只有懦弱了。
从赤壁之战到孙刘联盟,鲁肃在这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鲁肃一死孙刘联盟破裂,东吴虽然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却也消耗了国内的有生力量,一点点走向帅阿比。
除了诸葛先生,以上几位谋士也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人物,在历史中多有记载,只不过《三国演义》对这几位才子的描述较少,而很多人对三国的熟悉皆来源于《三国演义》。
诸葛亮有大智慧,但其综合实力也只能排在第六位,这一个排名相对合理。卧龙先生虽好,但法正、郭嘉、鲁肃、荀彧、毒士更好,皆是让人敬佩的三国大才。
陈宫是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首席”二字就告诉了我们他的分量有多重,此人最开始是曹操的心腹。
然而,后来因“错杀吕伯奢事件”与曹操离了心,转而投靠了吕布并为其献出了不少好计策。
当时,吕布已经迎来了人生的低谷期,可即使如此陈宫依然帮助他在中原建立了一片天地,与拥有贾诩的曹操相抗衡。可惜的是,吕布此人的人品不行,就像赵蕤所说的那样:“虽诸葛之智、陈宫之谋、吕布之勇、关张之功,无所用矣。”
陈宫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实力不行,而是因为天时地利罢了,通过这个评价就可以将其抬到了和诸葛亮同样的地位之上,毕竟两人都是差了一点运气。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个人看法,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给三国英雄来一个排名,就像“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次排名也是一番个人解读而已。
诸葛亮或许在政治战略上是一位大才,更直白一点来说,盛世之下诸葛亮是一位治理民生的良才,但乱世中他却不是一位帅才,其军事谋略比治国能力要低不少,所以才会被排在第六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3 13: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