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至12月6日,广州已“解封”一周。
一周内,广州市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在每日举行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相关情况。
目前,在广州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商场、餐馆及娱乐场所消费,去各类医疗机构就诊,到药店买药等,凭绿码通行,无需查验核酸,基本实现了“一个绿码即可通行”。针对居民的核酸检测需求,广州各区按需合理配置便民核酸采样点。针对部分公众对新冠肺炎仍存在较大的恐惧心理,多位医学专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奥密克戎毒力非常低,向市民科普相关知识。
随着防疫措施的持续优化,广州非高风险区的生活工作秩序已基本恢复,并逐步找回了昔日的烟火气:地铁上通勤的人、饭店内食客、珠江边散步的行人,都多了起来,夜晚酒吧内也坐了很多看世界杯的球迷……
今年55岁的蔡阳城(化名)是湖北人,自1996年开始在广州打工,从事制衣行业工作20多年。他租住在广州海珠区东部的仑头村,经历了20多天的封控后,在广州解封当日,他赶紧离开广州,前往深圳的儿子家。然而,在深圳住了4天后,看到广州的防疫措施已优化,12月4日蔡阳城又返回了广州的出租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因多种因素,广州“解封”后,绝多数提前返乡的务工人员、学生等都没有返回广州。“如果不是离得近,我也不会回。”蔡阳城的打算是,一是讨账,有个老板欠了他几千元,现在难以联系上,他正尝试多种办法要钱;二是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打算好好利用这段时间,挣点过年的钱,“这一行很多人都返乡了,现在反而不缺事做”。
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城中村,蔡阳城发现,村入口的关卡、水马都撤了,不需要查看绿码、核酸等,均可自由出入。“想不到变得这么快啊!”蔡阳城感慨说,他喜欢“解封”后的感觉,现在每次出门,他都会提醒自己戴好口罩,“自己保护好自己”。
撤离前,已被封控20多天
“在广州的时间比在老家的还多。”在广州已打拼26年的蔡阳城说,他习惯了广州,广州是他的第二故乡。
蔡阳城出生于湖北阳新县一个贫困家庭,16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没什么依靠,他很早就出来谋生。上世纪90年代初,在县城学了缝纫技术后,他在乡里搞起了培训班,给即将远赴他乡务工的年轻女孩培训缝纫、制衣技术。后来,来学技术的女孩越来越少,自己开的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差,1996年他也踏上了南下广东的打工之路。
蔡阳城的打工第一站,就是广州海珠区康乐村。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零散摊位构成的中大布匹市场逐步形成。2000年后,在政府的整治改造下,部分商户搬入村民自建的临时建筑,部分制衣厂搬入临近的城中村,形成了以制衣为主要产业的康鹭片区。
康鹭片区包括康乐村、鹭江村两个城中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0万人,辖内有制衣厂、仓储企业5200多家,聚集了超过30万制衣行业从业者,95%以上是外来人口,大部分人来自湖北。由于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湖北人,坊间称这一带是“湖北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7:16: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