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1:06: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大臣有口音,官话不标准,上朝咋办呀?

其实,没啥办法,那就闭嘴呗。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反正对于绝大部分臣工而言,上朝就是做个群演,充个人数,就跟我们现在公司开员工大会一样,没啥可能有机会和董事长面对面交流。

就算真有什么事,一般也轮不到当事人自己来讲,都是把奏疏先递上去,由通政司或者鸿胪寺的工作人员代为朗读。

至于这两个部门,大家放心啊,也们选人时候的基本要求就是相貌端正,一口官话字正腔圆,绝对不会出现口音问题。

以上是大朝会中的情况,如果是小规模私下讨论时候呢?

这个时候人人都要发言了吧。

其实,在这种环境下,更不会出现口音乱的问题。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咱们从唐宋讲起,那时候,南方除了江浙都是不毛之地,用来流放人的。

这个苏轼最清楚了。

诸如丞相之类的高级岗位,基本都掌握在中原地区出生的人手中。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宋朝甚至还有赵国胤亲口定下的歧视性制度。所以南方口音,在唐宋的大部分时间里,是不会在核心人员中大规模出现的。

直到王安石上台后,这种情况才稍见好转。

但此时,北宋也差不多走到尽头了。到了南宋呢,又变成了江南人的天下。

大部分宰相都出自于浙江、江苏,偶有几个祖籍北方的,那也仅仅是祖籍。

北方都在金国人手里,所谓的这些北方人,实际上真一天都没待过。

接下来的元朝存续时间不长,但高层中大多数都以蒙古王公为主,甚至开小会的时候用蒙文,那都是常有的事,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到了我们比较近的明清。

先说大明,因为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规矩在,所以能在皇上跟前行走的大学士们都是曾经科举头几名出身的。

且不说这帮能把四书五经背出花来、灵活运用、压倒了普天下99.99%读书人的超级学霸。

他们学个官话有多容易,也不提翰林院本就有人物俊伟、语音正当的面试门槛。

单论一个人,如果从小小的庶吉士开始起步,再熬到内阁阁臣,在京城活了半辈子的情况下,这口音,差不多也改过来了。

在《万历野获编》里就提到过,一个出身江浙的京官,离家久了,家乡话怎么说,都给忘记了。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到了大清呢、,军机处里基本也都是以满人八旗子弟为主,偶尔进个福建人李光地、安徽人张廷玉,就这种神级大佬,你让他直接说满语蒙文,甚至蹦出一口纯正的伦敦腔,我都真的不会有一点点意外。

既然如此,也不是就说在皇上面前因为大臣口音问题,而导致交流不便的情况没有发生过。

对于一些低级别外臣,还有没啥文化的武将,以及其他原因被单独招见的平民,是可能出现这方面问题的。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清末的梁启超,广东籍举人出身,进士没考上,京城没待过,所以在被光绪召见的时候。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巴拉巴拉讲了好多广东话,光绪愣是没听懂,从而就只给了他一个六品官,让他负责京师大学堂的翻译工作。

其实实际上,这种事情实在太少了,也就光绪当时由于着急笼络人才,啥人的话都想听听,才会发生这样的事。

正常情况下,像外臣进门之前,为啥来,来干嘛,都早已经以公文方式呈上皇上来了。

所谓的面见天子,带着耳朵,听吩咐就行。最后唱个诺,喊个遵旨,叫个“是”,就能退下了。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者有能力跟老板面对面聊两小时?

要知道,知道伴君如伴虎,不是皇上跟前的人。该说啥不该说啥,两眼一抹黑。

万一嘴瓢了,惹圣上不高兴,掉了脑袋多划不来。所以,面圣这事情,不如惜字如金,保命要紧。

古代大臣只会方言,上朝和皇上怎么奏对?

所以,总的来说,能跟皇上唠叨的人,基本都已经解决了口音问题。

而没法或者不敢跟皇上唠叨的,那你有没有口音,也就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皇帝上朝时,能听懂各地大臣说什么吗
...和五湖四海的朝廷大臣们面对面交谈时该怎么办呢?其实皇上和很多大臣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便出台了一项政策,对各个民族实行“民族共同语”的措施。这个措施一直在进行着,民族数量多
2023-11-01 19:11:00
光绪皇帝手中有实权吗
...用大量金银财宝买通了慈禧的门子。于是禀告光绪说:“皇上既然知道这个人,就不用再审查他的历史,以特旨叫他补任就行了。如果查出与规定有不符的地方,反倒不好办了。”光绪长叹一声说:
2024-06-27 21:30:00
清朝妃子照片:终于知道为啥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却独宠我一人
...一样貌美如花。按常理来说也是,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想要美女岂不容易?然而真实的清朝妃子们的照片却很吓人。图为光绪皇帝的瑾妃,仿佛看到了郭德纲。很多人纳闷,为啥皇帝的后宫佳
2024-10-19 14:41:00
...杀后1898年6月,礼部主事王照呈奏“转移观听法”,提出皇上奉太后巡幸中外,开阔眼界,以利变法开展,并设立教部,以西人敬教之法尊我孔子之教,以西人劝学之法尊我孔子之教,以西人
2023-02-19 21:42:00
同治病逝后,慈禧为何非要“兄终弟及”,选年仅4岁的载湉继位?
...来的赌注。01载湉出生,算命先生说“小王爷就是将来的皇上”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醇亲王奕譞坐在书案前,盯着两支蜡烛,希望能通过这两支蜡烛看到吉祥的预兆,因为他的福晋在生产。说
2024-12-08 09:45:00
清朝称谓与影视剧中,相差甚大
...那些关于清朝的称谓。比如说,在影视剧中你会经常听到皇上本人自称朕,而当你穿越到清朝,却听不到一句皇上日常中自称朕的言语。你不要纳闷,因为清朝皇上在日常中根本就不会自称朕,朕只
2024-10-18 13:24:00
古代的翻译与方言
...否则连交流都成问题,怎么办事,怎么推心置腹,怎么让皇上看自己顺眼?如果一个人的目标就是在自己村里,他在什么时代,也不会去学习普通话,如果一个人普通话都不想学就想去城里生活,这
2023-10-13 22:09:00
真假光绪帝案件,假光绪皇帝是如何处理的?
...的官员和群众拖家带口前去磕头行礼,送钱送物。而这“皇上”也很亲民,并没有驱赶来访的官民还偶尔露一下脸,略微地举起手对官民们挥舞着说:“不必为礼。”武昌城门 观察了一段时间后
2023-02-23 21:35:00
古代伪大师:卢生、栾大和崇福的骗局与下场
...金万斤作嫁妆,将她风风光光嫁给了栾大师。一夜之间,皇上成了岳丈,够风光吧?但没多久,武帝便发觉栾大师不仅不能通神,还处处哄他骗他忽悠他,更恨人的是误了爱女终身。盛怒之下,武帝
2023-11-19 07: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