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把课间10分钟真正还给学生
何勇
最近,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引发众多家长共鸣。“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把课间的欢声笑语还给学生”“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10月29日《华商报》)
课间10分钟是学校为学生安排的休闲、娱乐时间,让学生休息、放松,恢复体力,缓解上课疲劳,锻炼身体健康,增强社交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换句话说,课间10分钟等于劳逸结合,说说笑笑、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本应是标配。活泼好动本就是孩子的天性,“课间圈养”直接限制了学生好动的天性,有悖青少年身心发育规律。
社会一直呼吁“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教育部等5部门在2019年共同印发的《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进一步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但是,“课间圈养”现象仍然相当普遍。究其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和老师害怕发生安全事故引起纠纷,才选择以安全为由,剥夺学生课间活动的自由和选择权,严格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还有如学生所说,“教师拖堂两分钟,下节课提前两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使得学生没时间课间活动,也逐渐失去课间活动兴趣。
因此,要把课间10分钟真正还给学生,不能指望一纸红头文件,需要多措并举,关键是要打消学校和老师实施课间放养的疑虑。首先,用法律厘清校园安全事故的责任边界,让学校和老师可以安心让学生享受热闹快乐的课间10分钟。其次,学校要为学生课间10分钟撒欢创造条件。一方面,学校在课间要开放更多的场地、空间,引导学生安全有序撒欢。另一方面,完善校园安全保护机制,为学生课间10分钟保驾护航。像是拖堂列入教学事故,安排教师值班,强化安全教育,引导老师、学生认识和防范安全风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