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河北矿山“整容”记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02 02:3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河北矿山“整容”记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凤双 闫起磊 郭雅茹 赵鸿宇

■ 从绵绵燕山到巍巍太行,从独立工矿到城市新区,4000多处共40余

万亩矿山迹地加快“整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 为加大投入力度,河北设立了“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专项

基金”,2016年以来共下达补助资金16.5亿元

■ “不卖石头卖风景。村民土地入股园区有分红,就地打工有收入,

全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5万元。”

地处邯郸市丛台区西部的太行山余脉紫山,有“邯郸第一山”之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成为每年有约20万市民前来“洗肺养眼”的城市后花园。

很难想象,就在7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区。

“当时地下都采空了,抽上来的水全是黄的。一刮风,空气里满是黑煤灰,家里不敢开窗户。地面塌陷让很多村民的住房开裂。”丛台区东陶庄村村民岳永峰回忆。

20世纪80年代起,紫山区域先后开办40多家矿厂。多年开采导致地貌破坏、山林损毁、矿坑沉陷,这里逐渐成了“城市后背上的一块巨大疮疤”。

丛台区紫山办主任周鹏飞说,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邯郸市下决心重塑紫山。2015年起,经过持续修复和景观打造,紫山区域新增绿化面积6500多亩,植树逾80万株,森林覆盖率从16%提升到96%。附近不少村民在景区实现就业,还将闲置房屋改成特色民宿招揽游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近年来,河北压茬推进矿山环境修复治理,让残山披绿装,把疮疤变美景。如今,从绵绵燕山到巍巍太行,从独立工矿到城市新区,4000多处共40余万亩矿山迹地加快“整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疮疤变氧吧

河北矿产资源开发历史长,高强度发展的矿业开发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地貌景观破坏、生态环境损坏和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4330处,破坏面积30余万亩。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杨广明介绍,2014年起,河北省委、省政府压茬开展了露天矿山污染深度整治、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作战计划、矿山综合治理攻坚等专项行动。

随着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深化,一幅生态秀美的画卷在燕赵大地徐徐展开。

在秦皇岛,栖云山大大小小的采矿“疮疤”逐步愈合,变身城市“绿核”;在唐山,30多平方公里的采煤塌陷区上打造南湖生态公园,昔日城市“纳污坑”变成市民“大氧吧”;在邢台,采矿沉降区上建成4600余亩的人文山水园,原来阻隔城市发展的“塌陷带”成了连接新老城区的“绿心”。

目前,包括全部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在内,河北全省已累计修复治理矿山迹地超过40万亩,形成了矿山复绿、空间再用、矿山公园等多种治理模式,探索出一系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技术方法体系,打造出唐山市南湖生态公园、邯郸市武安九龙山矿山生态修复、廊坊三河东部矿区修复等一批典型案例。

包袱变财富

过去,因投入成本高、治理难度大、政策支持不够、社会资本参与意愿不强,废弃工矿区成了一些地方不敢轻易触碰的历史包袱。

“把包袱转化成发展资源和财富。”杨广明说,河北采取“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修复新模式,统筹矿山修复与后续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明确修复过程中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发展适宜产业获得收益,调动各方积极性。

地处燕山余脉的三河市东部矿区,采矿企业高峰时多达500家。超强度开发造成资源锐减、环境恶化,遗留下100多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

近年来,三河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多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金60多亿元,完成了22平方公里的东部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如今,当地打造千亩林地、万亩花海,矿坑里“长”出梯田,再也不用“晴天穿雨衣挡灰”。

“治理后既能复垦大量耕地,又能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绿色康养等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点。”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说。

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乡赵陡路区域原为工矿废弃地,占地6800亩。当地投入2.57亿元高标准实施土地复垦,将工矿废弃地改造成田面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田间道路及灌溉设施齐备的水浇地,新增耕地3700多亩。2017年以来,唐山全市通过工矿废弃地治理取得占补平衡指标8000多亩,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发展资源。

为加大投入力度,河北设立了“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专项基金”,2016年以来共下达补助资金16.5亿元。市县通过配套财政资金、发行债券、统筹整合其他项目资金等方式,累计投入修复治理资金超过36亿元。

为有效落实责任,河北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已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企业共同参与的齐抓共治局面。

开山人变养山人

随着矿山修复治理综合效益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邯郸市峰峰矿区有百年矿业开采历史,曾是全国第二大主焦煤产地和国内闻名的陶瓷、建材、电力工业基地。这里各类露天矿山达106座,渣石占地、地表塌陷等问题曾一度存在。靠近城区的响堂山上,高峰时有20余家石料厂,从城区抬眼便能望见千疮百孔的山体。

2017年以来,峰峰矿区整合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等政策,实施矿山、荒山、煤矸石山“三山同治”,推动矿山变青山、浊水变绿水、矿区变景区,走上转型突围之路。

位于响堂山区域的李庄村,抓住机遇绿化荒山秃岭,建起生态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度假区,发展文旅产业。“不卖石头卖风景。村民土地入股园区有分红,就地打工有收入,全村年人均收入已突破1.5万元。”李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广慧说。

武安市淑村镇项目治理区通过客土垫地、砌筑梯田等方式恢复了近600亩耕地。对其中具备工矿用地手续的土地,采用增减挂钩政策。这些耕地既能用于种养殖业,又为武安市发展提供了更多建设用地指标资源。

“过去是开山人,现在是养山人。”武安市淑村镇尹家峧兴龙矿负责人穆新红说,采矿证到期后,她陆续投入2000余万元治理白茬山和采坑,转型做生态农业。

业内人士建议,治理长期累积形成的矿山生态破坏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深化综合治理,使矿山环境恢复走上制度化、长效化轨道——一方面,强化源头管理,前移监管关口,切实改变矿产开发利用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的状况;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打造绿色矿山要求,强化对采矿权人主体责任监管,做到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05: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归来·久别重逢的生态之美⑫ | 老矿新韵
...目光。元宝山曾是一座废弃矿山,经过生态修复后,成为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城市生态公园。“早些年,野鸡、野兔在元宝山都绝迹了,现在这里重披绿装后,许多小动物又回来了!”峰峰矿区自然
2023-01-02 10:25:00
河北开展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4月21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与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石家庄市河北资源环境技术职业学院组织开展了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
2023-04-22 14:27:00
刘彦林: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植物医生”
...意盎然。身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专家,在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工作的刘彦林又一次来到熟悉的试验场,察看植物长势。这座大山之中的试验场,位于石家庄市
2023-04-23 19:38:00
远在深山有人识
本文转自:光明网河北省水勘院数字智能化监测助力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聚焦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高标准实施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河北省地矿局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为己任的地矿新
2023-07-06 18:22:00
2023年全国铁矿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在河北石家庄举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近日,2023年全国铁矿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在石家庄召开,本次会议以“稳增长,保供应,促改革,全面推进铁矿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我国钢铁运行情况及发
2023-11-13 22:49:00
茅荆坝镇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
...程上,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地处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东北部的茅荆坝镇,是生态环境部第二帮扶小组的帮扶点,谈及这几年来的变化,罗楠感触颇深。他是生态环境部驻隆化
2023-06-29 10:35:00
第55个世界地球日河北省主场宣传活动启幕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人民网石家庄4月22日电 (记者周博)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当天,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
2024-04-22 21:47:00
河北迁安:冷水鱼“小年”开捕供市场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2月2日,在迁安市利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洪庄智能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整理捕捞的金鳟鱼。陈儒摄春节临近,位于迁安市利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洪庄智能
2024-02-04 21:43:00
...县治理点举行,宣化区、阳原县分别设分会场。该项目由河北地矿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河北冀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施工,涉及我市桥东区、宣化区、阳原县、赤城县、康保县、怀安县、涿鹿县、
2023-09-20 07:4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根据省委关于巡视工作的统一部署,近日,十四届省委第十轮巡视完成进驻工作。经省委批准,9个巡视组对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省政协机关
2025-11-11 08:24:00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
拉近“河北菜园”与“京津餐桌”的距离河北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11月3日至4日,第八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暨招商对接活动在衡水市冀州区举行
2025-11-11 08:27:00
烟台蓬莱:院前医疗急救人员集中“充电”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裕成 实习记者 姜晓媛 通讯员 韩颖)11月5日至6日,由烟台市医学会院前急救专业委员会、市120急救指挥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烟台市院前医疗急救
2025-11-11 08:27:00
平乡童博会国外订单首超国内国外意向订单成交额达30.1亿元,81.7%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河北日报讯(记者闫德见、王永晨)11月8日
2025-11-11 08:28: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玉龙)近日,潍坊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潍坊市农药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全市农药生产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2025-11-11 08:29:00
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我省两个项目入选河北日报讯(李巍、刘瑶)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
2025-11-11 08:29: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刘斌)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从医疗机构走向家庭社区
2025-11-11 08:29:00
浙江多地正推进政务应用集约运维改革,以压减成本。11月7日,宁波市数据局网站发文介绍,今年7月底以来,宁波市奉化区坚持出实招
2025-11-11 08:29:00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获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成为全球首个以板栗为核心的山地生态农业遗产河北日报讯(陈宝云、袁宝利)10月31日
2025-11-11 08:30:00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王裕成 实习记者 姜晓媛)近日,烟台市蓬莱区紫荆山街道杏花苑社区党委积极联动烟台市蓬莱区交通管理大队
2025-11-11 08:31:00
影像记录|保定冰柿助农增收记
10月26日,张宝树和妻子手捧刚采收的柿子,满脸丰收的喜悦。10月28日,张宝树在采摘柿子。 10月26日,张宝树(右)和村民将采收的柿子搬运下山
2025-11-11 08:32:00
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主题体验活动举行京津冀联合发布7条主题徒步线路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11月1日,“畅游京津冀·行走京张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旅主题体验活动在北京延庆冬奥村举行
2025-11-11 08:35:00
建成交付安置房12000多套,改造农村卫生户厕近1800座雄安新区20项民生工程基本完成年度目标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11月10日
2025-11-11 08:36:00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位于广州天河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修缮一新,该场馆在举行2001年九运会开幕式24年后
2025-11-11 08:38:00
98%粮源依靠外调 厦门粮食行业如何联通内外?
象屿集团旗下象屿农产公司已在黑龙江建成7个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总仓容达1300万吨。(象屿集团 供图)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傅琳琳 郑少斌 王欣睿)11月7日
2025-11-11 0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