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贺勇
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城管委获悉,海淀区464条背街小巷环境三年精细化整治提升圆满收官,全区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普遍进一步精细提升,并打造了阜成路北三街、五塔寺路等北京市十大最美街巷、市级文明街巷等。
背街小巷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内容,2017-2019年,海淀区开展覆盖全区的背街小巷整治工程。2020年初,为了巩固背街小巷工作成效,进一步落实城市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海淀区制定了《背街小巷三年(2020-2022)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从民生细节、百姓需求入手,对区内464条背街小巷深入开展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深化街巷文明创建,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切实把背街小巷打造成为城市治理的亮点、文脉传承的载体、和谐宜居的家园。
海淀区城管委、区城管指挥中心、交通支队等部门联合属地街镇,协同推进积极开展工作,共同做好背街小巷工作中吹哨报道、接诉即办、检查考评、督导调研等工作。特别针对梳理出主要存在的乱停车问题、环境卫生和秩序问题、街巷长制共建共管等问题共同攻坚克难,强力推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促进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深入开展。紧紧围绕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需求,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
三年来,海淀结合分区规划,对照“十无五好”标准,按照三环内中心地区、到三环至五环地区、到城乡结合部及北部地区的步骤,梳理出待整治背街小巷464条,逐步推进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重点围绕长安街沿线、三山五园、马上青(清)西、冬奥场馆保障区路线辐射区域,统筹兼顾城乡结合部地区、拆迁滞留区、北部地区,形成连片规模效应,对照标准,分类施策,同步推进,促进区域环境协调一体发展,助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要求,加快推进背街小巷全部实现“精治类”标准,海淀区理清台账,优化立项、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等工作流程,实现项目分类分批实施。逐街逐巷进行现场踏勘,针对街巷问题现状,发挥责任规划师、高校合伙人专业力量指导作用,制定“一巷一策”治理方案。利用留白墙面,装饰宣传橱窗、彩绘方式,大力宣传基层党建、文化科教、健康理念、垃圾分类等知识,展示地区文化特色、推进多元共建,提升小巷颜值。三年来全区464条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全部完成,其中,达到了精治类298条,维护类166条。全区背街小巷环境面貌普遍进一步精细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实用,共建共治共享氛围浓厚,涌现出许多精品街巷,如阜成路北三街、五塔寺路、二里庄环巷、买卖街、双榆树三街等多条街巷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最美街巷、市级文明街巷等。
同时,海淀区建立了精细化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创新治理模式,发挥街巷长、街镇责任规划师、“小巷管家”志愿者、街巷“门前三包”责任单位等多元作用,整合综合执法、环卫保洁、道路、绿化养护作业队伍、网格员、协管员、志愿者等3万余人的共治力量,协调联动,加强日常巡查管控,月度专项考核通报。形成“小微”问题不出街巷,一般问题不出街镇,复杂难题“吹哨报到”解决的长效精细化管理议事协调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区在29个街镇完成注册街镇级志愿服务队29个,社区、村级志愿服务队达574个,覆盖率100%,实现了背街小巷治理成果长效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14: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