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06 21:07:00 来源:最华人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在南极,一望无际的白色冰原中,矗立着一座北斗观测站。

这座观测站很小,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幅提升了北斗卫星的全球定轨精度。

守在这座观测站旁边的人,叫李航。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李航与卫星观测站

作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博士后,他远离祖国和家人,驻守在这片白色的荒漠里,负责观测站的运行与维护等工作。

比寒冷更可怕的,是与世隔绝的孤独。

700多个日日夜夜,工作之余,他拍下了10万张高清照片,将神秘梦幻的南极展示给全世界。

他的作品多次被美国宇航局收录,并在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展出。

或许你的手机里,就曾保存过他拍摄的图片:

莽莽冰原之上,繁星汇作银河,由宇宙深处而来;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闪烁的星火,在天空中划出明亮的星轨;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绿色的极光从天顶倾泻而下,将漫天的星辰全部吞噬;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潮汐和狂风,在海冰上形成一道“冰封之门”;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极昼里永不落下的太阳,在触到地平线的刹那重新升起……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他说:“我跋涉在广袤无垠的冰原上,站在深邃绚烂的星空和极光下,自然的力量一次又一次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完全没有招架的能力。”

在这片远离人间烟火的冰封大陆上,他用手中的镜头,与孤独达成了和解。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在哪儿?

答案一定是南极。

这片1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称为“暴风雪的故乡”,有98%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约20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94.7℃。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科考队员行走在南极冰山上

李航第一次来到南极,是在2014年。

那时他23岁,以武汉大学大地测量学博士生的身份,跟随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队,参加南极科考。

他们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长江出海口出发,穿越炎热的赤道、跨过魔鬼西风带,历经1万多海里、30多天的艰苦航程,最终抵达了南极中山站。

漫长的海上旅途,留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永不停息摇摆着的船体、以及舱外无边无际的海水。

所以,当他头昏脑涨地看到远方出现第一座冰山时,内心无比兴奋。

“看到中山站的心情,就像看到了世界尽头的家。”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南极中山站

然而,南极比他预想的要危险得多。

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给他们的户外工作带来了难以预料的困难和凶险。

这里的风很大,昼夜呼啸,有着“杀人风”之称。

李航遇到过的最大风速,是每秒40米。

什么概念呢?

换算成风级,已经达到了恐怖的13级。

呼啸的狂风夹杂着冰雪,将天与地化作白茫茫的一片,肆无忌惮地摧毁房屋、推倒通讯塔、卷走车辆,更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人的生命。

日本就曾有一位科考队员,被暴风雪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

“南极的冷不一定会冻死人,但南极的风一定能杀死人!”这句话也在科考队间广为流传。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风雪中的科考站

此外,队员们外出时,也要时刻警惕脚下的海冰裂隙。

广阔的冰面看似平静,底下却是暗流涌动的海水,巨大的海流力量,常常将厚重的冰面撕扯出一道道狭长的缝隙。

这些缝隙隐蔽性极强,一场新雪便能将其掩盖,很难被发现。

人和车辆一旦陷落其中,便如坠入万丈深渊,瞬间被黑暗冰冷的海水吞噬,从此永远消失。

“每次外出海冰探路,就像工兵进入危险的雷区。”

怕吗?

起初害怕,但时间一长,一切也就慢慢习惯了。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狭长的海冰裂隙

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对仪器设备也有着严峻的考验。

一次,中山站的户外供水管道,因热力系统故障而结冰,整个站区的供排水都中断了。

他们在风雪和黑暗中,打着手电筒钻进冰冷的管道底部,将管道里的冰砸碎、取出。

低温下的冰坨非常坚硬,并且冻结的速度很快,这边砸着、那边又冻上了。

要是除冰的速度赶不上结冰的速度,管道很可能会彻底报废。

他们争分夺秒,累得近乎虚脱,最终完成了抢修。

还有一次,站区一公里外的通信设备,在暴风雪中出现了故障。

李航顶着风雪前去排查维修。

一公里的路程,他蹚着齐膝深的积雪,走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到达,又花了一整天才将设备修好。

“常规条件下一个小时能解决的问题,在南极的极端环境下,可能需要耗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

由于在外面待的时间太长,他的手套被彻底冻透了。

他疯了一般地往回跑,一边跑一边祈祷,千万别让截肢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虽然条件艰苦,但李航从未想过离开。

从2014年至今,他先后三次参加南极科考,累计在南极驻守700多天,有3个春节都是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度过。

同时,他也积累了丰富的极地科考经验,成了科考队里的老资格、老前辈。

他对此充满自豪:

“我们跨越的每一条冰川、走过的每一步足迹,很有可能是人类在这颗星球上的第一次到达。我们用自己的一小步,填补着人类探索史的空白。”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艰险之余,李航也见识到了许多世间罕有的奇妙场景。

南极有极昼和极夜,极昼时,太阳几个月不落山,天始终是亮的。

而到了极夜,太阳又连续几个月不升起,将一切都浸泡在无尽的寒冷与黑暗中。

长久的黑暗,很容易让人产生暴躁、孤独、抑郁等情绪。

为了对抗这些负面情绪,李航每天忙完工作,便拿起相机,开始追寻拍摄绝美的星空和绚烂的极光。

据李航介绍,当宇宙中的高能粒子流闯入地球大气层,在磁场的作用下偏转到南北极,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发生碰撞,就会激发出肉眼可见的极光。

由于粒子种类不尽相同、碰撞时高度各异,极光也就呈现了不同的姿态和色彩。

绿色、红色、紫色,条状、片状、拱状,各种各样的极光李航都见过。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绿色的极光仿佛一头巨大的鲸鱼,在夜空中游动

为了找到合适的构图、拍到最美的极光,李航扛着相机和三脚架,在无数个夜晚翻山越岭。

有时为了等待极光爆发,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极光下的京剧脸谱(一排废弃的油罐被科考队员绘上京剧脸谱,成了中山站的名片)

一张张绝美照片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心血,有时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

一次夜里外出拍摄,由于那片区域李航白天去过很多次,便自信地没有带导航设备。

没想到,他在夜晚的寒风中迷失了方向,走了几个小时都没有找到正确的路。

他的身体被冻僵,心态也几乎崩溃,所幸,在手电电量即将耗尽的时候,远远看到了站区的微光。

“仿佛迷途的船只看到了海岸的灯塔。”

那一刻,他的心里只有四个字:劫后余生。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另一次,他去拍摄黄昏时的冰山,不料海水突然涨潮,冲垮了来时的路。

潮水和碎冰来势汹汹,他蹚着冰冷的海水,冒险在冰块与裂隙间穿行,提心吊胆地往回走。

“那应该是我在南极经历过最惊险的一幕,脚下就是错乱的海流,谁也不知道下一脚会不会栽进冰冷的海底。”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夕阳中的冰山

一次次为了拍摄而冒险,李航的做法,在周围一些人眼中有些“不务正业”。

但李航态度坚定。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摄影成了他在南极记录生活与排解孤独的方式,而五光十色的极光,是南极对每一位驻守人员最慷慨的馈赠。

“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人,神秘的南极大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抵达,我却能屡次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因各种原因,一生都不会到达南极,但正因有了李航的一次次冒险,让人们得以见识南极的震撼景色,得以知晓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还有这样一片美好的净土。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除了极光和星空、冰川和雪原,李航的镜头下也有许多南极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

有三五成群的阿德利企鹅,摇摆着身体朝他靠拢过来,它们天性活泼、动作滑稽,常常以南极主人的身份,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阿德利企鹅是南极最呆萌的企鹅,被誉为“南极哈士奇”

有新生的威德尔海豹,依偎在母亲身旁晒太阳,它们格外肥胖可爱,慵懒地躺在海冰上,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 威德尔海豹

也有庞大的鲸鱼,从浮冰区冒出来换气,它们抬起壮硕的尾巴,重重砸在海面上,掀起巨大的浪花……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这些冰雪中顽强生长的生命,让南极成为了一座巨大的野生动物园。

不过,李航从来不会主动接近这些动物,会与它们刻意保持距离。

在他看来,人类在南极终究只是短暂的过客,而这些生命,却早已在此生存了千百万年,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他说:“在这片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我和一群野生动物相互陪伴。我们彼此间充满了好奇,却也保持着风度、维持着距离。”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李航从南极拍回的照片,得到了国内外许多机构的重视。

他的作品被美国国家宇航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收录,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刊载,还获得过全国延时摄影展金奖。

他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芬兰等地进行科普讲座,并作为青年代表,到CCTV讲解南极科考知识。

当有人问:南极离我们那么遥远,研究南极有什么用?

他说,“南极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它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反馈,比其他地区更优先、更剧烈。当前发生在它身上的每一项变化,都是对不久后未来世界的预言。”

正如科考界广泛流传的说法:研究南极不亚于太空探索,关乎人类命运的走向。

这也是一批批科考队员前仆后继、克服艰难险阻探索南极的意义。

“不务正业”的博士后,揭开南极真面目

从第一次踏上南极、邂逅巨大的冰山,到如今能在南极独当一面,李航经受住了恶劣环境的磨炼和洗礼。

他用手中的镜头,战胜着孤独和黑暗,同时也告诉人们,在地球的最南端、在那个千里冰封的世界尽头,有着同样精彩的生命和奇迹。文/牧龙闲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极科考,南京高校师生再次出征!
东大博士后维护极地能源“心脏”,江苏海院教师任科考船二副南极科考,南京高校师生再次出征!“雪龙2”号。受访者供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怀艳何洁10月27日22:00,“雪龙
2024-10-31 07:46:00
南极光实控人拟减持 连亏两年半2021年上市2募资共9亿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1日讯南极光(300940.SZ)披露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姜发明出具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的告知函》
2024-10-21 10:57:00
南极光一实控人拟变现1.47亿元 2021上市2募资共9亿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8日讯南极光(300940.SZ)日前公布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协议转让部分公司股份暨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潘连兴通过协议转
2024-04-08 15:48:00
南极光:1月3日高管姜发明减持股份合计700股
...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南极光(300940)最新董监高及相关人员股份变动情况:2025年1月3日公司董事
2025-01-06 22:31:00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南极光调研:聚焦企业需求,共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其中,国内LED背光模组龙头之一南极光(300940.SZ),作为全球排第一的游戏主机厂商任天堂(Nintendo)全新产品Switch 2的背光模组独供商
2025-07-17 15:35:00
南极光将于11月28日召开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南极光(SZ300940,收盘价:19.38元)11月10日发布公告称,2023年11月28日(星期二)下午15:30
2023-11-10 20:53:00
《身临极境→南极起航》:揭开极光神秘面纱|VR大空间特辑
一、《南极起航》:揭开极光神秘面纱在中国南极科考40周年的历史节点,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的建成为背景。由众信旅游集团携手央博数字平台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南极主题LBE沉
2024-11-14 14:36:00
东西问丨港大月壤研究领衔人钱煜奇:探索月球有何现实意义?
...:探索月球有何现实意义?——专访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钱煜奇中新社记者 曾平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器2020年12月带回1731克珍贵月壤,来自香港大学的年轻地质学家钱
2023-09-28 20:04:00
南极光: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潘连兴拟转让5.01%公司股份
南极光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之一潘连兴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所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1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5.01%)转让给锦福源(海南)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2024-04-04 22:5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5日,新华社客户端以《特写:17个女孩的3分半钟》为题,报道了太原市聋人学校17个无专业舞蹈基础的女孩
2025-11-08 07:15:00
河南3人入选!2025年第二批“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揭晓
大河网讯 11月6日,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
2025-11-08 07:02:00
央媒看太原11月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太原男子跌落山沟被困多方合力紧急救援》为题,报道了太原一男子在户外探险时跌落山沟被困
2025-11-08 07:15:00
擦亮文明窗口|崂山区:看派出所民警如何化身“救火队员”化解身边纠纷
鲁网11月7日讯生活中,难免遇到让人“心头一慌”的麻烦事,车辆突然不见、邻里争执不下、家庭矛盾升级……每当这时,他们却一直都在
2025-11-07 11:42: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李晓萱 郑艺佳)近日,泡泡玛特某平台官方直播间在推广某款IP周边产品时,两名现场工作人员的私下对话被直播间收录
2025-11-07 12:10:00
中新经纬11月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7日消息,为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开展互联网健康科普,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025-11-07 12:11:00
近日,一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自己不喜欢名字“丽春”,跑了4次派出所,两次提交申请材料要求改名
2025-11-07 12:28:00
“经纬共生,澜湄艺境”国际艺术展暨学术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9-30日在泰国曼谷举行
——共庆中泰建交50周年,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交流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泰两国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
2025-11-07 13:28:00
【名医预约】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团队即将莅临泰安市中医医院,开展高水平多学科诊疗及学术交流!
鲁网11月7日讯为了让泰安的肿瘤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尖的诊疗服务,11月16日,我们特别请到了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旗下的核心医疗团队亲临泰安
2025-11-07 14:06:00
外卖小哥、网络主播集体发声!这份文明宣言请查收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请您珍视职业声誉、请您内容真实守底线、请您自觉抵制低俗虚假内容……”11月5日晚,在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上
2025-11-07 14:11:00
小叶医探 | 安徽疾控最新研判!手足口病疫情或达近十年高峰
大皖新闻讯 今天是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也意味着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11月7日,“小叶医探”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1-07 14:42:00
她把“老家”河南讲给世界听,评论区沸腾了
大河网讯(记者 张磊 申华)“爷爷,我们替你回来了。” 今年四月,台湾前电视台主持人翟翾在河南孟州老家土地上刻下一个“家”字
2025-11-07 14:42:00
民警张野的 “逆龄成长记”
在吉林市公安局船营区德胜街道,有个身影走到哪儿都被人热络地打招呼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上来喊“张妈”;老人们热情地拉着她的手叫“闺女”
2025-11-07 14:49:00
当满载大湾区调味品、家居建材的班列从佛山丹灶启程,3天直达南京、常州的物流新篇,不仅是粤苏两大经济强省的动线升级,更是中国顶尖经济体从“齐头并进”到“双向赋能”的生动注解
2025-11-07 15:05:00
出租房内抓获两名违法人员,北京通州警方依法处罚违规出租房东
针对房屋出租人不按规定登记信息、不落实房屋管理责任、违规出租短租住房等违法违规行为,通州警方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近日
2025-11-07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