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年报
“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展。本版均为受访者供图
市民积极参与纪念馆活动。
鲁迅先生在上海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十年,尽管在比较艰苦甚至危险的环境下,他依旧不忘初心,在这座城市留下了生活、工作、战斗的足迹以及许多文化遗址。6月6日,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了“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对外展出,展品中包括了鲁迅当年的生活用品、工作用具等80多件(组)珍贵文物,比如“鲁迅家用菜谱”“摇头台扇”“内山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事项账单”等,让市民游客既觉得非常亲切,也颇有历史感。
以文物为主的藏品资源,成为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展一系列活动,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推出的美育活动的“内核”,上海鲁迅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向敏艳表示,每一件文物、藏品都是宝贵的资源,“经过我们多年来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成果,这也是我们得以开展各项美育活动的一个基础。博物馆教育活动离不开物,有了物就能以小见大,透物见人。”
青年报记者 张逸麟
策划高品质活动 传播鲁迅美育理念
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人物类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近年来在连续不断地推出社会大美育系列活动。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前后,上海鲁迅纪念馆邀请上海文物交流中心的专业老师,推出蓝染型糊染的制作体验课程,让大众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第28个“世界读书日”当天,“鲁迅书籍封面设计活动”吸引了许多学生参加,通过动手绘制、设计鲁迅书籍创意封面,在致敬原著的同时,展现对其个性化理解,切身体会封面设计的魅力和鲁迅对书籍装帧的贡献;5·18国际博物馆日,也推出了丝网版画拓印体验活动……
这些活动无一例外都围绕着鲁迅先生的美育理念,而美育是也是鲁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鲁迅先生通过美术品的收藏与出版,以及对青年美术工作者的扶持培养,形成并传播了自己完整且深刻的美育理念。
当年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大师积极用现代美术教育来激发民智启蒙,鲁迅先生则是这股力量的一个延续,志在构建符合中华民族复兴的全新文化艺术体系,进而在文化思想层面重塑国民精神。相比之前的先驱,鲁迅先生更注重实践,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并重,他的许多藏品、作品、文章都对后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据向敏艳介绍,纪念馆开展的百花拓印活动,选用的南天竹(套色拓版)素材,正是取材于鲁迅藏笺;设计书籍封面的活动,也是以鲁迅藏品中的汉画像作为元素,体现了鲁迅先生对汉画艺术雄伟的审美肯定;鲁迅的学生、著名版画大师李桦先生的作品《怒吼中国》也成为版画拓本体验活动的素材。“总之,我们在选材上是以小见大,希望素材把背后的故事、理念,以体验式美育的方式传递给大众,也让大家更容易去接受。”向敏艳说。
活用纪念馆的藏品、文化资源,能更好地发挥纪念馆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策划活动的理念,就是以受众为本,让大众能够最大程度地去感受艺术,去体验艺术。”向敏艳说,“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比如版画拓本体验,大众可以从中重温鲁迅先生提倡新兴木版画的理念,以及号召当时青年以刻刀为枪,投身爱国救亡,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精神意义。”
坚持全民美育 注重沉浸体验
在策划美育活动时,上海鲁迅纪念馆也坚持全年龄、全民美育的理念,各项活动邀请向社会公众共建单位、亲子家庭,包括教师、医生等各类人群去参与,扩大观众的参与面和参与度。
比如针对青少年群体,上海鲁迅纪念馆就计划在今年暑假期间推出“小小讲解员职业体验系列活动”,活动是由纪念馆与共建学校合作定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学生来参与活动。
“活动期间会组织展厅早赏、讲诵作品、线上征集评选等环节,还有专项培训的课程内容,比方说讲解诵读的技巧形态,以及礼仪的训练等,以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及活动内容,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小小讲解员职业,来讲述鲁迅先生的故事,通过参与活动来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向敏艳表示,这样的美育活动在引领大家美育概念的同时,也让小朋友能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今年8月3日,上海鲁迅纪念馆将呼应鲁迅先生首部小说集《呐喊》出版一百周年的节点,举办一场“画出国人的魂灵”的颂演活动,活动也将邀请共建学校比较有文艺特长的孩子,与志愿者来共同演绎与诵读呐喊的篇目,“我们希望以颂演这样一个新模式来传递鲁迅作品的内涵,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美育课,沉浸式感受鲁迅作品的精神力量,以及鲁迅文学对于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意义。”
至于参与度方面,纪念馆策划的活动非常注重大众亲自动手、动口、动脑的沉浸式体验,比如版画拓本系列活动,参与者通过亲自动手的体验,来明白版画的创作原理,领会到色彩对比。“这些活动的开展,观众反应也是良好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具体感受到社会大美育的魅力。”向敏艳说。
融入市民生活 文化设施才有持续性的生命力
过去大众对于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有一种“去过一次就够了”的感觉,但如今这些重点文化设施正在通过整合资源、互相联动、更新活动等方式,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也迎来了更多的“回头客”。
向敏艳表示,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提出的“博物馆日”主题就是文化设施可持续性,以及与美好生活的关联。“作为文化设施,它的社会推广教育职能在近年来是不断得到凸显与提升的,而美育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据目前的统计,全上海在市有关机构登记的各类博物馆,其实已经达到了159所,其实里面还涵盖了像艺术类、自然类、历史类以及一些行业的博物馆。
比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今年主办了一个环鲁迅公园的艺文群落,这也是上海首个艺文空间的联盟,上海鲁迅纪念馆也是群落中的场馆之一,“以鲁迅公园为中心,与周边这些小而美的艺术文化空间、场馆进行一个联动,形成了像馆际协作、资源共享、多种新兴文化业态协同的合作机制,可以说效果非常好。”
至于文化设施的持久生命力,向敏艳坦言:“我个人是觉得美是无处不在的。各个文化设施都有其各自特色,自然博物馆展现生命的奇妙与生机勃勃之美,天文馆展现的是宇宙浩瀚之美,上海近现代大机器工业产品展现的是工匠精神之美。”向敏艳表示,每个类别不同的博物馆都可以提炼出美,并且升格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上海的精神层面,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因此我觉得在美育大环境下,各类博物馆只要去深挖自身的馆藏资源,能够突出自身的特色,各显其能,我觉得是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美育氛围,以及可持续的文化生命力。”
至于文化设施的持久生命力,向敏艳坦言:“我个人是觉得美是无处不在的。各个文化设施都有其各自特色,自然博物馆展现生命的奇妙与生机勃勃之美,天文馆展现的是宇宙浩瀚之美,上海近现代大机器工业产品展现的是工匠精神之美。”向敏艳表示,每个类别不同的博物馆都可以提炼出美,并且升格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上海的精神层面,找到一个可以寄托的精神家园,“因此我觉得在美育大环境下,各类博物馆只要去深挖自身的馆藏资源,能够突出自身的特色,各显其能,我觉得是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百花齐放的美育氛围,以及可持续的文化生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1 13: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