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为发挥国家实验室作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生态体系建设,琶洲实验室(黄埔)(以下简称实验室)受广州市黄埔区政府委托,自2022年起创办《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旨在以此推动原始创新, 并带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2月3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决赛答辩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欧洲科学院院士、算法大赛中心主任申恒涛,清华大学教授、算法大赛评测组组长胡事民,广州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算法大赛监督委员会组长庾建设出席决赛答辩开幕式并致辞。
欧洲科学院院士、算法大赛中心主任申恒涛表示,首届大赛的一个赛题成果已被华为公司采用,大赛主办方正与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算法团队进行深入洽谈,为推进成果孵化工作和培育人工智能自主创新产业生态奠定良好基础。
上午9点,大赛答辩正式开始。此次答辩全程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总计10组赛道,在5个线上赛场同时举行,每个赛场2组赛道,每组赛道有10支队伍答辩,共100支队伍。每个赛场有5位评委共同审核并打分,每支队伍答辩限时20分钟。每支队伍派出一名代表,先对赛题进行分析,随后讲解自己队伍的算法方案及其可行性,介绍方案的亮点及创新点,并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案。选手讲解结束后,针对评委提出的疑问再次进行作答。下午5点,决赛答辩大会圆满落幕。
据悉,评审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小组就答辩内容进行评定,并结合此前的赛题作答给出最终成绩。10个赛题将各决出一名冠军、亚军、季军,最终名次于12月初公示。
据了解,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国际算法算例大赛从7月15日开赛以来,共计报名人数为8053人,参赛选手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多伦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联想、小米等知名企业。本届大赛10个赛题和冠军算法成果将会被中国王牌杂志《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收录,预期5月见刊出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5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