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管片生产中,抹面机器人正在作业。
本报记者 丰家卫 通讯员 颜 琳
农历新年将近,走进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的中铁十四局天津管片预制基地,生产依旧一片繁忙。鳞次栉比的管片,已然成为这个占地245亩预制基地的主角。随着质检员最后一次的全方位“检视”完成,一环环带有“身份证”的管片整装待发,缓缓吊入等待的车辆。
管片是盾构隧道的主要装配构件,犹如坚固的“金钟罩”,密闭相接、环环相扣安装于隧道内壁,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春节期间,这些管片将被运送至京滨城际铁路二期天津机场1号隧道以及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成为这些高铁隧道最坚硬的铠甲。
正在建设的京滨城际铁路二期起自北辰站,经过滨海机场后,接入滨海西站。全线建成后,京滨铁路将与京唐、京津城际铁路和津秦、津保高速铁路联通;津潍高铁是京沪高铁二线的北段,线路北起天津滨海站,南至济青高铁潍坊北站,设计时速350公里,将极大优化京沪铁路通道布局,其中,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是京津冀地区开挖直径最大、掘进距离最长的高铁盾构隧道。
为了保障公司承建的高铁盾构隧道优质高效建设,去年8月,中铁十四局天津管片预制基地生产的京滨铁路首环管片开始浇筑,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高铁盾构管片预制工厂正式投产。该基地承担京滨城际铁路二期及津潍高铁项目总计8332环管片、8332块箱涵的生产任务。自去年8月2日投产以来,共计生产管片1426环,箱涵710块。
“管片表面细腻光滑,手感就像绸缎一样,表面如同镜面般反光。”宛如艺术品的混凝土制品让人称奇。走进该基地近400米长的管片智造车间,拥有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2条高铁盾构管片生产线正来回穿梭,不停忙碌。在这里,每条生产线配置10人,每日最大产能达40米,月最大产能1200米,降低约50%劳动强度,满足4台盾构机同时掘进的需求。
“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的‘机器人联动系统’,实现了对清理、喷涂、抹面、运载机器人在控制室集中远程操作,改变了以往机器人单独作业、生产线上控制的模式,工序衔接更加紧密,生产更加流畅高效。”该基地负责人高少彬介绍,这个基地对盾构管片的生产完全实现了智能制造。比如作为管片的“骨骼脉络”,钢筋笼生产由数控棒材液压剪切机、智能弯箍机器人、智能弯弧弯曲机器人和智能钢筋螺旋弯圆机等“智能机器人”协作完成,进一步成型焊接后运送到“钢筋笼自动检测设备”,作为全国首次研发应用的设备,它将对钢筋笼进行全尺寸、全点位检测,彻底消除人工抽检带来的漏检、误差弊端,确保合格率100%。
生产出来的管片在经过养护之后坚固如盾,出厂前还要经过一道特殊的设备检验。“我们都把它称作‘火眼金睛’,成品尺寸一扫见真知。”该基地质检员赵严介绍,拥有“火眼金睛”的大直径高铁盾构管片3D智能扫描系统,实现对管片成品、模具的3D扫描检测,能够精准检测尺寸误差。
“在建设中,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成功应用了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推拼同步新技术,实现盾构推进与管片拼装同时进行,与传统盾构‘推进、停止、拼装’的施工工序相比,效率将提升30%至40%。”高少彬介绍,有了坚硬铠甲的护卫,“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将更稳更安全更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2 0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