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提名奥斯卡,挑战观影极限,一年难出一部
时光撰稿人 | 县豪
在电影院养生的大龄青年。
2024年第96届奥斯卡最终提名名单,昨晚(1月23日)正式公布。
《奥本海默》13项提名领跑,成最大热门。《可怜的东西》11项提名紧随其后,《花月杀手》拿到10项提名,“小李”没拿到最佳男主角提名;《芭比》拿到8项提名,但未提名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宫崎骏的《苍鹭与少年》提名最佳动画长片。
最佳国际影片提名共5部。
包括《我是船长》(意大利)、《完美的日子》(日本)、《教师休息室》(德国)、《利益区域》(英国),以及时光君今天要聊的西班牙灾难大片——
《绝境盟约》
这部根据真实空难改编的电影,上线网飞后,成为网飞史上最热门非英语电影之一。
同时,影片收获IMDb7.9分、烂番茄新鲜度90%、MTC专家评分72的不错口碑。
《纽约客》杂志认为影片超越了创伤与血腥,拥有哲学性的剧本和不可动摇的表演;
The Playlist网盛赞影片具有强烈的规模感和敬畏感,惊奇、恐怖、激动人心。
超越人体极限
《绝境盟约》由西班牙名导J·A·巴亚纳操刀。
今年48岁的巴亚纳执导过《当怪物来敲门》《孤堡惊情》《侏罗纪世界2》等类型各异之作,多次拿下西班牙戈雅奖最佳导演奖。
他对灾难和人性博弈的题材情有独钟,曾与娜奥米·沃茨、伊万·麦克格雷格合作根据04年印度洋海啸改编的《海啸奇迹》(2012)。
《绝境盟约》根据作家帕布罗· 维尔西所著小说改编,小说素材取自真实发生过的安第斯山脉坠机事件。
1972年10月,乌拉圭橄榄球队“老基督徒队”租用乌拉圭空军571号机,前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比赛。
13日,飞机因偏离航线在安第斯山脉坠毁。
当时,机上共有40名乘客(多为年轻球员)及5名机组成员,45人中,坠机当天幸存24人(这一数据尚存在争议)。
时隔71天后的12月22日,最终共16人获救。
这一事件自然引起了全球影视界注意。
1976和1993年,墨西哥及美国就推出过《残酷的生存》《天劫余生》(伊桑·霍克主演)这两部同题材电影。
《天劫余生》
早在《海啸奇迹》制作期间,巴亚纳就因帕布罗的小说萌生拍摄《绝境盟约》的念头。
这种题材加全西班牙阵容的创作,使他很难获得投资。
等待近10年后,他终于得到网飞支持,以6000万欧元(约4.7亿人民币)成本完成了本片。
从真实事件到小说再到电影,按照惯常思路,两道“转手”会让影片剧作朝奇情、强冲突的方向发展。
但巴亚纳按住了利于观众发挥想象的戏剧性可能,非常平实地呈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
幸存者的自救过程中,有两件事具有传奇性。
一是生者以食用死者尸体的方式来补充蛋白质、维持体能,二是官方搜救暂停后,其中三名幸存者(后变成两名)徒步雪山,“远征”智利求救。
无论哪件,都超越了人体极限。
巴亚纳没有渲染这种极限的奇观性,而是将之限定在人的清醒范围内,保住了人性底线。
观众可能会问:
这是可能的吗?
幸存者没有因为争夺生存资源而互相残杀?
构建雪中社会
影片原名直译是《雪中社会》,现在的中译名《绝境盟约》或有误导之嫌。
若不知故事背景,乍看译名,很容易将之理解为与战争、立场、族群等有关的合约故事。
但细想,这一译名又很恰切,它的含义,可以结合导演在拍摄上的表达来看。
影片在第36届欧洲电影奖中拿下最佳视觉效果奖,正是因为片中每个画面在动、静,或动与静的结合中,输出了相当明确的表达意图。
比如影片几乎特写了每一位幸存者的脸,而且会在不同情境下特写同一个人的脸。
这样,观众就能清晰看见每个人在不断绵延的灾难时间中的细微变化。
这种变化,既反映他们身体及精神的逐渐虚弱,也反映残酷自然对人类的无意识摧毁。
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面部状况
为呈现大自然的凛冽森然、无知无觉,影片又利用了不少全景画面。
巴亚纳舒缓地拍摄雪山的脊线、坡度、组合等,没有任何陡峭角度,反而令人震颤于山脉之美在空难当下对幸存者的讽刺。
这两种镜头之外,影片还屡次将人类如蚂蚁一般置于苍茫的雪景中。
雪景静谧,人类在某个角落黑点般移动,将“绝境”覆盖的压迫感呈现得美丽而残忍。
有了大与小、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再看那些将雪山、灾难、危机都推到后面的面部特写,才明白人类求生意志的顽强。
也就是说,在残酷的自然中,“人”从未消失。
但人作为一种生命有机体,必须进行能量补充。在吃过鞋带、香烟等物,尿液都因长期挨饿变为黑色后,应该怎么办?
影片的切入十分细节——
其中一名幸存者将亲朋伤口的结痂物吃掉后,大家发现,遇难者尸体或许是一种必要的食物。
影片淡化了切肉、食肉的重口味场面,而是在幸存者濒临兽性的边缘,提出了三个人性、甚至是社会性问题:
如何处理“人吃人”的心理问题?
如何面对“口中之肉来自亲朋好友”的伦理问题?
如何规避“食人肉是否违法”的社会问题?
没有经历过极端环境又常被影视作品中的极端人性冲击的观众,可能很难想象,一群即将饿死的人,竟还有余力考虑这三个问题。
或许,这就是原名“雪中社会”的含义。
身体机能再怎么陷入绝望,精神始终还渴望回到社会秩序之中。
达成绝境盟约
搭乘这架飞机的40名乘客都是天主教徒,这也是球队被命名为“老基督徒”的原因(天主教是基督教分支之一)。
虔诚的宗教信仰,成为幸存者们人性和兽性之间的一道屏障。
最终,他们之间达成了一种隐形盟约:如果我死了,你们可以食用我的尸体。
甚至有人在离开空难地点外寻出路时,“授权”给自己的朋友:你可以处理我母亲和妹妹的尸体。
最初,大家选择专门的人来处理尸体,为的是匿去尸体身份,以免在食肉时脑中浮现出死者的脸。
这份隐形盟约,其实也被盖了一个“章”,即一个名为路玛的幸存者死亡后留给大家的纸条。
上书: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的。
这句话是《圣经》语录,见于《约翰福音》。路玛将其留给朋友们,就是想消除他们内心的罪恶感。
影片对路玛这个人物的处理也颇有意味。
全片采用旁白+对白的台词模式,其中,旁白部分均出自路玛,即便路玛身故,他的声音也没有停止,依旧以一种先知般的亡灵姿态讲完了这个故事。
这使《绝境盟约》带有一丝超自然的神性,这丝神性,恰好契合了弥漫整个故事的精神信仰力量。
这不禁令时光君想起另一个灾难故事——泰国洞穴救援。
2018年6月,12名足球少年、1名助理教练进入泰国清莱府的“睡美人洞”,之后洪水倒灌入洞,19天后,这13人才被救出,无一身亡。
这个故事也被拍成了多个版本的影剧。
导演不乏奥斯卡最佳导演朗·霍华德(《十三条命》)、最佳纪录片导演金国威及伊丽莎白·柴夫妇(《泰国洞穴救援》)等。
《泰国洞穴救援》(2021)
这个故事最动人之处,除了各国救援者各施绝技、通力合作,还有13名被困者面对困境的态度。
少年们没有用慌乱、紧张、恐惧的情绪来消耗生命能量,而是将自己安然置于洞穴的黑暗中,通过打坐来减少消耗、获得宁静。
这自然与泰国的佛教及冥想文化有关,但同时也证明生命在绝境中,往往能在相信他人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出路。
《十三条命》(2022)
《绝境盟约》中,幸存者们获救后,吸引了大批群众“围观”。
有人盛赞这是奇迹,有人让幸存者触摸婴儿额头,沾一沾生命的好运。
电影外的现实中,幸存者们食用尸体的行为一度遭到媒体质疑,媒体及部分民众认为这太残忍、缺乏人性。
然而,无论赞叹还是批评,议论者都不过是在事件外围打转罢了,所有言语也都显得空洞、浮泛。
因为,唯有亲历,方知“人”味。
-END-
【 时 光 集 好 物 】
好集了x奶龙联名衍生品
“龙”重登场!!
奶龙造型杯礼盒
奶龙玩偶杯
奶龙玩偶杯
这部印度励志片,凭啥比《三傻》更高分
被骂惨的国产恐怖片,当年竟如此大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4:45: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