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人类食肉进化史:从饲养牲畜到培养细胞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6-15 09:57:00 来源:科技日报

人类食肉进化史:从饲养牲畜到培养细胞

图为浙江大学展示的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样品。 洪恒飞摄

◎洪恒飞 卢馨怡 本报记者 江 耘

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极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蛋白供应,减少人工养殖肉类动物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高度依赖的技术之一。牛肉、鸡肉、猪肉、鱼肉……近10年来,各种各样的细胞培养肉接连问世。

从液氮中取出大黄鱼干细胞“种子”,利用细胞活化及可控生长路径合成鱼肉,使大黄鱼肉无限供应成为可能……随着细胞培养肉技术的成熟,这一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成为现实。

不久前,由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陈军教授牵头的科研团队联合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院士团队对外宣布,联合团队通过干细胞分离、工厂化培养与组织化构建技术,耗时17天成功合成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

细胞培养肉被认为是极有潜力解决未来人类餐桌肉品和蛋白供应,减少人工养殖肉类动物对水资源、土地资源高度依赖的技术之一。牛肉、鸡肉、猪肉、鱼肉……近10年来,各种各样的细胞培养肉接连问世。

刘东红对此表示,多种肉类的培养体系慢慢涌现,一方面需要尽快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需要健全法律法规、评估安全性。值得期待的是,全球范围内,技术与应用正在同步推进。

一场直播掀起研发热潮

2013年,一场位于英国伦敦的特殊烹饪直播,令细胞培养肉类食品引起广泛关注——彼时,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组织工程学教授马克·波斯特利用从牛颈提取的一种称为“肌卫星细胞”的特殊干细胞,耗时数周完成了全球首例体外培养的细胞培养肉,并通过烹饪直播向公众展示。

“这10年间,多国科研人员纷纷参与细胞培养肉研发。实际上,细胞培养技术本身并不算新鲜事物。”刘东红介绍,半个多世纪前,医学上已开始了对细胞培养人体组织的研究,用于皮肤修复等。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越发关注粮食供应、资源紧缺的问题,利用细胞在体外培养肌肉纤维等相关技术逐渐酝酿。

刘东红解释,在打造细胞培养肉的过程中,动物干细胞在体外进行细胞增殖和分化是重要一环。其中,细胞通过增殖不断增加数量,再通过分化产生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类群或组织,如肌肉组织。

虽然公众对细胞培养肉普遍持观望态度,但其产业化前景却被资本市场看好。近日,在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上,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介绍,根据国外机构统计,细胞培养肉行业年度投资(2016—2021年)总计19.3亿美元,其中2021年资本投入13.8亿元,比2019年上涨300%以上。

近两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新加坡食品管理局已批准细胞培养鸡肉上市。2021年,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公司宣布其中试车间在以色列竣工,可达到日产500千克细胞培养肉。

2019年11月,周光宏团队发布我国首例细胞培养猪肉。同年,由周光宏任首席科学家的科技企业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周子未来)注册成立。今年4月,周子未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这将促进该公司细胞培养肉种子细胞千升规模的中试工厂落地。

在刘东红看来,资本与技术相互交融,正有效加快这一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选好“种子”与“土壤”很关键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浙江嘉善的浙大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未来食品实验室,只见展厅内摆放着一块瓶盖大小、泛着油光的鱼肉,凑近还能看到鱼肉表面细致的纹理,甚至可以闻到淡淡的腥味。这便是国内首例厘米级细胞培养大黄鱼组织仿真鱼排样品。

刘东红告诉记者,不同肉类的细胞培育方法大同小异,难点在于找到合适的细胞系与构建培养基,二者相当于种子和土壤的关系。

以仿真鱼排为例,科研人员从大黄鱼轴上肌和腹侧体腔脂肪中筛选分离出肌肉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作为细胞培养鱼肉的“种子”。脂肪干细胞能够在培养基中较好增殖分化,但肌肉细胞的体外培养却困难重重。陈军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晓副教授对肌肉细胞分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后,找到了两条影响肌肉生成的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诱导肌肉干细胞分化。

之所以将培养基比作土壤,是因为需要通过它将氨基酸、葡萄糖等能支持细胞增殖分化的基本营养素和多种生长因子组合,为细胞增殖分化提供养分。

随着肌肉干细胞的生长、分化,越来越多的鱼肉产生,但鱼肉还只是肉泥。联合团队基于可食用凝胶构建了仿生鱼肌支架,令肌肉细胞沿着3D打印的仿生结构有规则地生长,让仿真鱼排得以成形,以产生类似自然鱼肉的结构和纹路。

陈军表示,培养基是细胞培养肉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成本控制环节,联合团队筛选得到了低血清的基础培养基,有效控制了成本,为后续大规模生产打下了基础。

去年5月,清华大学医学院杜亚楠教授课题组在《生物材料》发表研究论文,介绍团队在可食用的多孔明胶微型生物支架上,利用生物组装技术培养出数厘米大小的人造肉丸。其中,微载体的立体多孔结构,比传统的2D细胞培养瓶更加节省培养基的用量,从而降低了人造肉丸的成本。

“相比发达国家,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稍有落后,但是近几年迎头追赶,与国际前沿水平基本实现并跑。”刘东红说。

从展厅到餐厅路还很长

今年3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题为《细胞基食品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全球报告。该报告指出,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110亿,随之而来的是蛋白质需求增长以及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根据周光宏团队推算,理论上,1克肉上提取的干细胞,经过7周、分裂45次,可以培养出2万千克重的细胞培养肉。

诚然,要实现这一体量,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他看来,细胞培养肉成本需降到每克0.03元,才有可能实现对畜牧肉类的部分替代。

刘东红认为,细胞培养肉的研发初衷,并非是要马上替代现有的食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技术布局防患于未然。

“同时,国内开展相关研发布局,有利于在未来掌握主动权。”刘东红说,针对影响细胞培养肉安全性的风险物质,他所在的团队已启动若干研究项目,以期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中争取话语权。

此外,上述报告还提到,考虑到细胞基食品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必要的监管框架、监管机构和基础设施,以评估细胞基食品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并为销售这些产品的公认术语和标签制定法律和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监管体系的健全必然有一个过程。”刘东红说,在此期间,科研人员与业界需要围绕降低成本和确保安全性,进一步深化研究,为规模化生产做准备。比如,寻找培养基中高成本生产因子的可替代物、提升细胞繁殖和分化速度的关键因子等。

周光宏表示,细胞培养肉技术将重塑肉品产业格局,即未来的食用肉,一部分由畜牧业生产,一部分通过细胞培养得到,还有一部分则是植物蛋白仿真肉。确保营养、安全、好吃,细胞培养肉自然而然会被大众接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1:45:5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一级到五级生命体,每级进化显著,人类目前仅达到三级生命体?
...生命体的出现,特别是智能生命的诞生,无疑是地球生命进化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它不仅改变了地球的面貌,更开启了生命进化的新篇章。随着人类继续前进,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对宇宙的
2024-06-15 09:50:00
地球真正的“主人”,数量大于脑神经元,相互之间可以传递信息
地球的进化史是一部壮观的宇宙史诗,记录了地球从无生命的荒芜星球演变为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蓝色星球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经历了无数次的灾难与重生,才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居住
2024-06-20 12:48:00
恐龙进化2亿年没有出现智慧,人类进化400万年,为何如此聪明?
...化,从而进一步加速恐龙的灭绝。大家在反观我们人类的进化史。最早的智慧人类可以追溯到大约四百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从进化时间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似乎我们人类大脑的进化速度要远远高于恐
2022-12-17 01:00:00
...奇怪的突起。这些表面突起可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在进化史上的某个时刻,仙宫古菌利用其膜的延伸性抓住了一种经过的细菌,并将细菌吸入其细胞体,这导致了细胞核的发育。L. ossi
2022-12-29 01:02:00
《从细胞到奇点:进化永无止境》卡普类游戏,边玩游戏边学知识!
...点在于它所拥有的各种进化路线,可以让你认识到生物的进化史,而游戏名从细胞到奇点也是如此,奇点在宇宙观层次方面便是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而这也被成为宇宙坍缩也
2022-12-28 22:40:00
Nature重磅研究:AlphaFold绘制病毒「族谱」,揭开身世之谜
...haFold这类生物大模型的新用途——揭示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史。今年7月,被Meta解散的ESMFold团队成功另起炉灶
2024-09-19 13:39:00
...报告了16亿年前藻类多细胞真核生物的最古老记录(将其进化史向前推了7000万年),对有史以来最大的类人猿——巨猿的广泛研究提供了有关这一神秘灭绝物种的生活和灭绝的大量细节。一
2024-05-08 07:08:00
为什么说病毒是人类的“盟友”?
...病毒“相爱相杀”是一个宏观的说法,就是从漫长的生命进化史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病毒的驱动,就不会产生如此复杂的生物多样性,也很难产生人类。就算在当下,如果所有病毒消失,那么
2023-01-09 10:57:00
大过滤器会阻碍智慧文明的发展,人类在宇宙中或许真的很孤独!
...出了智慧,而直到几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才经过艰难的进化发展出了文明体系,可以想象到文明诞生的困难程度。因此即使在宇宙中有很多星球诞生出了生命,那么他们也不一定能够产生文明,而
2024-05-28 13:4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于都“织”出老区振兴新图景
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思成) 9月的赣南大地,秋意正浓。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中国行·焕新江西”专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赣州市于都县
2025-09-22 07:15:00
近日从太钢获悉,太钢供应用于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扎拉水电站的900兆帕超高强磁轭钢顺利通过叠检试验
2025-09-22 07:26:00
南京微短剧有流量更有“料”
微短剧《平凡警事》海报。微短剧《金箔奇缘》海报。百川短剧剧组在拍摄现场。 中国(南京)游戏谷。□芮天舒韶静王懿闫葛菲地铁里
2025-09-22 07:40:0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生,恋爱前要交换体检报告?
“亲亲许可证”在即将接上吻的那一刻,女友的脑袋往后一躲,闪开了。紧接着,她抬起头,认真地盯着老王,问他,“你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
2025-09-22 00:56:00
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AI工业内窥镜、无针注射笔、分布式储能路灯、风滚草仿生播种机器人……9月20日,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活动开幕
2025-09-21 0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江安娜 徐燕) 最近,不少厦门市民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上班高峰期,正当大家为等候BRT快速公交车而焦急时
2025-09-21 09:00:00
乐陵杨安镇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平台正式启动
9月20日,乐陵市杨安镇以“智链未来・香聚全球”为主题的香辛料数智化交易平台启动仪式暨黄河商品交易市场香辛料品种上线仪式隆重举行
2025-09-21 09:25:00
现场签约金额达115亿元!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聚焦“AI+”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在合肥举行。活动现场签约项目10个,总额115
2025-09-21 10:14:00
留交会上首次设立“新招引企业专区”,200多个岗位虚席以待——这里有一份令人“新”动的邀约□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在9月20日举行的留交会现场
2025-09-21 10:24:00
“+”上去,活下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采访引发的思考
大河网讯 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河南省作为主宾省参会,30家企业参展。在人们的印象中,河南农业可圈可点
2025-09-21 14:48:00
十堰成功举办202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项目路演 十大前沿技术项目集中亮相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 通讯员 刘爱理)9月21日上午,202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交易会项目路演活动在十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2025-09-21 15:32:00
河北新闻网讯(王丽英)近日,宁晋县晶龙餐饮管理总公司凭借市场化转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成功签约宁晋县产融区学生食堂
2025-09-21 15:53:00
中新经纬9月20日电 题:L2新国标将给智能驾驶立“铁律”作者 江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将迎来国家标准
2025-09-21 19:36:00
壹家之言丨“中国味都”迈入香辛料全球数字贸易新时代
9月20日,山东乐陵杨安镇香辛料数智交易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味都”迈入香辛料全球数字贸易新时代。这场发生在鲁北小镇的产业变革
2025-09-21 19:39:00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丨零售项目选手陈俪夫:以双语匠心赴技能之约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热潮涌动,零售项目比拼现场,来自长春科技学院英语专业的陈俪夫正全神贯注地完成她的国赛首秀。曾斩获“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季军的陈俪夫
2025-09-21 18: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