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海归硕士”丁旦:30亩地没秧可插村民田间地头起争执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30 12:57:00 来源:阿宅社会

来自江西高安市的“90后”丁旦,他手拿秧苗,站在一片水稻田里,一看就是个壮实的“庄稼汉”。乍一看很难想到他是一名“海归硕士”。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如何从“海归硕士”变成了“庄稼汉”?他在乡村做了些什么?他的知识和视野又给乡村带来了什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江西的“90后海归农民”丁旦。

丁旦: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200多斤,我就是那个200多斤的“有趣灵魂”。其实我是一个吃货,我喜欢吃什么我就去种什么,我最喜欢吃米饭,所以我的主业就是种水稻。

拼乐高、做美食、讲段子,偶尔健身撸铁,这个憨憨壮壮的背影里尽是“90后”年轻人的模样,但你认为这就是“海归”硕士丁旦的全部生活吗?当然不是。丁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跟泥土打交道。

4月下旬的江西阴雨绵绵,赶在持续降雨前把所有的早稻秧苗栽插下去原本是件开心的事,但丁旦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承包田里的30亩秧苗不见了。

30亩地没秧可插村民田间地头起争执

村民陈泽惠和姜思元都在丁旦的种植基地里工作,因为这里有一部分田块耕作层比较深,机器容易陷进土里,所以制订种植计划时,就划分出了大约110亩用人工抛秧,剩下的220亩用机器插秧。姜思元负责抛秧田,陈泽惠负责机插田。然而,原本计算好的,几天作业下来,却发现有30亩地没秧可插。看到他们二位发生了争执,丁旦赶紧上前调节。

丁旦:不是,大伯。不要生气。这样的,我们大家都辛苦一下,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机插的田块面积我给它量出来。

经过一下午的反复测量,最终他们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机插手没有测算好早稻的栽插密度,导致原本一兜下去只需要两到三株秧苗,现在一兜里有将近五到七株,不知不觉就增加了秧盘的损耗。

为了及时填补上缺口,丁旦决定将空出来的30亩地改种再生稻。

“海归”硕士回村种地家人反对村民质疑

现在的丁旦处理这些棘手问题游刃有余,而在6年前,他还只是个“种田小白”。研究生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学的是消费者市场学,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父母从事大米加工、一直跟粮食打交道,但当初的自己,连水稻和青草都分辨不清楚。尽管如此,2017年,毕业回国后在上海工作一年多的他,还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丁旦:你像老一辈他们种地,包括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然后那会儿我想的就是我读了这么多书,学了那么多知识,我觉得如果我来做的话,我会做得比他们好很多,就会做得很棒,然后就那会儿这个想法就慢慢地酝酿出来了以后,它就越来越强烈。

不出所料,丁旦的决定,家里所有人都投了反对票。在母亲王秀萍的规划里,儿子留学回来应该去宽敞舒适的写字楼里工作,而不是回到农村风吹日晒。

丁旦妈妈王秀萍:我说我让你去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因为我没有读书,没有文化吃了苦,我就是想让你的理念来影响我,假如说让你出去读书了,你又回来跟我一样的,你不成了我的脑子?

经过两三个星期的争执,王秀萍拗不过儿子的坚持,最终妥协。为了让儿子明白种田不容易,她要求丁旦从最苦的岗位做起,到自己公司的种植基地去干活儿。见母亲松了口,丁旦非常高兴,广阔的田野就是他想要的舞台。他想在家里承包2000亩农田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扩大种植规模,由各地分散收购农民的大米,改为建基地自己生产。然而,这样的想法,在村里的种田老把式们看来,简直就是“毛头小子异想天开”。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村民朱细英:我也有点不相信,真的,他出国留学的人,到我们乡下来种田、干活,肯定不相信呀。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村民谢金生:开始是担心他不会种田,然后又有很多人担心,他把我们农户的田到上面去骗国家补贴,又怕把我们的农田给撂荒。

几番沟通下来,丁旦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儿:同村民们打交道就得接地气,要和他们“一个鼻孔出气儿”。此后,丁旦就踏实当起了“学生”,把农民当成老师,把农田水稻当成“课本”。一年下来,皮肤晒得跟大家一样黝黑,他的认真和努力也逐渐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村民高亮:刚开始回来的时候都是很白很白的,在家里搞了半年以后,基本上后脑勺的皮都晒得脱掉了。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村民陈泽惠:跟我们也玩得很好。我们感觉种田很有希望,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

丁旦:我先种一年、种两年,我让你看到我是在实实在在的我在做这件事情,然后全程机械化等各方面,在原来传统的那种种植模式上进行了提升,让他们看到让他们放心。

9400亩农田怎么种?“田管家”来帮忙

丁旦啃下了“流转土地”这块硬骨头,前前后后一共流转了9400亩地。这么多地,怎么种?即便是全部实现机械化,一个人也照顾不了这么多地。于是丁旦组织了一个“种田能手”团队,并且摸索出一套称为“田管家”的管理模式。按照流转土地所属的村,把9400亩地划分成13个区域,每个区域聘请一名经验丰富的“种田能手”担任“田管家”,负责水稻从种到收的全程管理。丁旦承担所有农资开销,以及耕种、收割和销售各环节所需的费用,种粮收益的60%归“田管家”,丁旦自己拿40%。成为“田管家”的村民,每年稳定有2万元到6万元不等的保底工资,年终还会根据所管理的土地收益进行分红。能分成种粮收益的多一半,“田管家”们管理农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把责任田当“自家地”来种,粮食收成和村民收入都提升了。

丁旦:其实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位田管家让他们发挥出主人翁的这种精神,这块地就是我的,并不是帮谁打工,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这片地种好,然后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利润。

对于种田,丁旦还有更高的目标,不能光靠纯人工,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种植相结合,力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在丁旦的智慧农业基地,农民的操作更加标准化,消费者也可以看到水稻种植的全过程。丁旦希望,在新的乡村,农民也可以体验更为现代、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筑巢引凤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

规模化种田、智能化管理,乡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有了更多的收入。2022年,丁旦的种植基地,总种植水稻面积达到17950亩,粮食总产量近2000万斤。为当地5个乡镇提供田间季节性就业岗位,2022年,共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5000多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结束在大城市的漂泊,返回乡村,在这里经营自己的幸福生活。

六年来,丁旦见证着家乡村子里的变化,也跟这里的泥土、水稻一同成长。为了让更多农户能够种好田、出好粮,他还组建了一支有27人、30多台套农机的综合农事化服务队,其中大多是“90后”年轻人。而更让丁旦感到高兴的是,如今,村里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愿意回来了。

而在这些小伙伴里,变化最大的是农机手闽强。他原先干过厨师、送过外卖,在外打工经历了不少磨炼。结婚后,他渴望生活能够稳定下来,承担家庭的责任。丁旦找到他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加入了丁旦的农事服务队。

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村民闽强:他教我们技术,教我们怎么去把这个东西做好。收入比以前也好多了,也有固定的收入了,小孩方面也能照顾到位,现在我也想一直坚持下去做这一行,把这一行做大做强。

丁旦:有一群这样的伙伴,有一群这样的朋友,你在追梦路上就不孤单。慢慢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队小伙伴们,大家不停地去贡献自己的想法,去贡献自己的那种能量的时候,去发光发热的时候,那么可能真的就是这种现代农业,包括说这种年轻人的农业的时代来了。

遇到过阻力、碰到过难题,也迎战过洪涝干旱,六年来,丁旦心中那团炙热的火却从未熄灭过。如今,丁旦和他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新产品的试用推广,他们开发了“一日三餐”系列,品种和包装分量都更适合现代都市人的饮食习惯。丁旦说,没有什么过去比农村更古老,也没有哪个未来比农业更广阔。

丁旦:新时代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和我的小伙伴也一直为了这个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耕耘土地是我的梦想,更是我的事业,所以我们需要用最好的技术、最实的本领、最诚的心意,种出最好的粮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30 15:45:3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人民日报聚焦六安市金安区丨开展送技下乡 农户种田有方
...帮助菜农出圃辣椒苗。 刘建平摄(影像中国)人勤春早田间忙。抓好春季田管、确保夏季粮油丰收,对稳定全年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开展农技指导,提供托管服务,推广节水灌溉……当前,各地
2024-02-29 10:49:00
“帮农民端稳‘金饭碗’,很有成就感!”(“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推广研究员,也是一名有着24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奔走田间地头,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解难题,是他的工作常态。“虽说是‘土专家’,但能帮农民端稳‘金饭碗’,很有成就感!”去
2024-06-11 06:02:00
多措并举降风险促增收农民增收
...范儿”助降本增效眼下,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春季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在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数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开展除草剂喷洒作业,3个小时就能完成5000亩
2024-03-26 00:38:00
...安市上湖乡赤星村,一个个平整宽敞的标准辣椒大棚排列田间,棚内正在保温育苗。辣椒是上湖乡传统优势产业。58岁的村民王海文是老椒农,种了一辈子辣椒。他掀开地上的保温农膜,一片绿油
2024-02-05 08:2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田间作业时农机一定要与电杆和拉线保持安全距离,排灌设备抽水时要检查漏保设备是否正常运行。”2月21日,国网高安市供电公司相城供电所党员服务队来到相城镇
2023-02-23 20:13:00
问政快报(2024.12.31)
...造网友:高安市614县道最南端2公里路段破烂不堪,影响村民出行。高安市黄沙岗镇人民政府:该网友反映的614县道,实为高安市307县道,该路段的拓宽黑化工作拟于2025年动工,
2024-12-31 04:42:00
将在国道两侧预留进出口
...,高安市修建320国道,导致龙潭镇洛城行政村老冯自然村村民出行困难,村民只能依靠涵洞出行,而消防车和大型农用车辆无法通过。对此,高安市交通运输局回应,设计的涵洞符合相关规范,
2025-01-08 05:20:00
...水横流,农田被污染。高安市筠阳街道办事处:经查,有村民在南门村养殖家禽,村委会和街道办多次劝导,现已责令其关闭。村民种树影响邻居通风采光遂川县雩田镇人民政府:将对小树苗进行处
2024-03-19 06:45:00
建行宜春高安支行开展学子下乡实践活动
...金融服务产业的有效路径。之后,学子们走进花生地体验田间劳作;走访村里老人,关心他们的生活近况,将金融服务与人文关怀紧密融合。他们纷纷表示,通过体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辛勤
2025-08-07 05:5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外地游客在西安不慎遗失手机 在“好人”和民警帮助下很快找回
10月5日晚,外地游客撒某某正与女友在北院门风情街惬意游玩,享受着古城西安的独特魅力。然而,游玩途中的一时疏忽,让他不慎遗失随身携带的手机
2025-10-07 22:27:00
因“越狱”走红的扬州卡皮巴拉“豆包”结婚了!新郎来自福建
据现代快报,10月7日,扬州茱萸湾动物园里张灯结彩,网红卡皮巴拉“豆包”与“核桃”举办了浪漫的“豚豚婚礼”,游客送上玉米
2025-10-07 17:22: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这堂“密营课” 为何如此直抵人心?
一步踏进“密营岁月”,寒气仿佛穿透时光扑面而来。积雪压青松,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景象,无声讲述着那段风雪肆虐的岁月。一位小女孩指着雪原中的雕像
2025-10-07 18:47:00
鲁网10月7日讯秋日的海风拂过青岛栈桥,咸湿的空气里混着桂花的香气。2025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将至,中山路两侧的梧桐叶尚未落尽
2025-10-07 16:18:00
司机突发疾病 收费站紧急开辟“生命通道”
大皖新闻讯 10月6日下午,安徽交控集团芜湖中心繁昌收费站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救援迅速展开。一名司机在驾车途中突发身体不适
2025-10-07 15:52:00
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国庆节假期前3天完成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10例
多彩贵州网讯在国庆节和中秋节的黄金假期,这个全国人民都在与家人团聚休闲度假的美好日子里,遵医附院心血管内科的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2025-10-07 14:51:00
仁怀长岗:“民宿+咖啡”新业态 点燃假期乡村旅游活力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假期,仁怀市长岗镇蔺田村的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民宿与咖啡融合而成碰撞出新业态,搭配充满田园气息的稻田音乐节
2025-10-07 14:51:00
逛逛逛!买买买!遵义这些地方“热气腾腾”!
多彩贵州网讯中秋遇国庆,家国同庆时。10月4日,笔者漫步遵义各大商圈与酒文化街区,处处可见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从古朴的播州区南白老街商圈
2025-10-07 14:50:00
部门回应“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已联系双方协调处理
大皖新闻讯 近日,男子在广东惠州一餐厅点了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661元一事引发关注。对此,10月7日上午,记者从属地街道办事处和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
2025-10-07 11:47:00
打卡蔚县玉皇阁
10月6日,游客在蔚县玉皇阁游玩。国庆假期《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蔚县玉皇阁迎来众多游客玉皇阁又叫靖边楼始建于1377年10月6日
2025-10-07 09:21: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通讯员 余丽清)今明两天,厦门高速持续迎来返程高峰,请司机朋友们提前规划好时间和路线
2025-10-07 08:00:00
10月7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迎来返程高峰,特别是8日10时至21时返程流量将较为集中。加之未来几天,全省会有分布不均的降雨
2025-10-07 06:54:00
央媒看太原10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千年晋祠迎来客流高峰 加强服务保障》为题,报道了进入国庆中秋假期,古建热不断升温
2025-10-06 07:11:00
情系国庆 月满中秋双节假期,不少人返乡探亲,但也有不少异乡人,因为种种原因,中秋无法与家人团聚。连日来,我市多个社区组织了迎中秋活动
2025-10-06 07:42:00
华商网讯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10月5日发布消息,10月5日9时50分许,尤溪县消防救援局接警,5名人员进入坂面镇一矿山企业的废弃矿硐
2025-10-06 0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