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通讯员唐宏 邓琳
今年以来,全州县进一步加大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力度,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开发红色项目
为乡村产业振兴“铺富路”
全州县以红色资源点燃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红色沃土”园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县等7个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重大项目建设“强引擎”。以营商环境之“优”,推动项目建设之“快”等要素保障,支撑重大项目“加速跑”,并以机制创新赋能重大项目“提质效”。目前,全县成功打造工业小镇、红色旅游村(镇)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全县形成以柑橘、优质稻、金槐等五大特色产业为引领,以才湾粉业小镇、龙水稻鱼共生、安和龙井、庙头大碧头等为核心的四大产业板块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弘扬红色文化
为乡村文化振兴“树新风”
全州县是一片红色沃土,现有红色革命遗迹遗存168处,文物点近200处,红色资源数量居全市17县(市、区)第一位。2019年落成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截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850万余人次,接待副部级和少将以上重要领导360余名,引导干部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全州县紧扣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当前开展的主题教育,以学促干,以干见效,积极打造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至毛竹山村、鲁水村至石塘圩等8条研学教育线路,成功创建集红色研学、乡村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党建示范点62个及10个系列“沉浸式课堂”,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并创建15个清廉机关、清廉乡村示范点,努力营造出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为乡村文化“树新风”。
厚植红色底蕴 为乡村生态振兴“优环境”
全州县大力保护湘江生态,推动“红古绿”融合发展,绘就生态振兴“新画卷”。今年,该县在统筹湘桂古运河、红色湘江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的同时,依托湘江两岸红色足迹,规划建设红色小广场、红色驿站等基础设施,提升纪念园至屏山渡、大坪渡至安和文塘等红色通道,形成红色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古色湘江精品路线,形成脚山铺、珠塘铺等5个精品示范村,毛竹山、瓦窑岗等35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南一、大坪2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打造绿色湘江生态岸线,投入资金3.12亿元全面治理河长50.26公里的湘江西源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和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项目,建设沿江两岸滨江休闲绿带,有效改善了湘江沿线120个村屯、13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激活红色资源 为乡村组织振兴“强堡垒”
全州县充分发挥红旅资源优势,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以组织振兴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开展强堡垒增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全县建成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305个,改造升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36个,鲁水村、南一村荣获桂林市“最美党群服务中心”称号。打造“一村三园”党建先锋体、“湘江胜地党旗红”乡村振兴等党建示范点62个。启动“牢记嘱托 党徽闪耀”品牌项目,抓好大坪、屏山等红色美丽村庄等示范点建设,扩大基层党建品牌辐射力。培养村级集体经济“明白人”,在产业链、合作社、龙头致富项目上建立党组织52个,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500余名。组织全县2万余名农村党员和2000余名村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因地制宜打造葡萄、柑橘等种植基地200余个,生猪、小脚鸭等养殖基地50余个,辐射带动9000余户农户发展种养产业,“全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