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张旭云:云冈石窟的“末梢”藏着一个“小博物馆”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1-04 10:41: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馆长来了

张旭云:云冈石窟的“末梢”藏着一个“小博物馆”

在大同云冈石窟工作的34年里,张旭云做过景区的讲解员,跟财务科的账本打过交道,也背相机记录了石窟佛像和景区建设的变化。如今,她已是云冈石窟博物馆的副馆长。

张旭云管理的是一个6640平方米的“小博物馆”,藏在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最“末梢”,只有7个工作人员、5个保安和8个保洁员,研究、收藏、保护、展示着与云冈石窟相关的文化遗产。

不是所有来到云冈石窟的游客都会走到这里,但张旭云一直在她的岗位上。

中青报·中青网:你在云冈石窟博物馆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

张旭云:从每天进馆开始,检查开馆准备,与夜班保安交接、确保展品安全与文物状态稳定,巡视展厅,保持环境整洁,消除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接待游客,及时处理投诉、建议,参与布展及宣传教育活动……总之,日常工作繁杂,且日复一日,甚至可以说有点枯燥无味,但我依然觉得有意义,在这里我有存在感。

云冈石窟有着约1600年的悠久历史,但云冈石窟博物馆是2011年才建成开放的。这里主要展出云冈石窟窟前、山顶考古发掘的文物400多件。游客进入大景区后,先看石窟,参观到最后,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博物馆,从这里了解石窟背后的故事。这里的文物虽已脱离了石窟母体,但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向我们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中青报·中青网:你1990年就来到云冈石窟工作,当时这里是什么状态?

张旭云:云冈石窟是大同的“名片”,我又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从小就知道城西有座“大庙”、里头有“大佛”。初中的暑假,我和同学们一块去过,骑了两个半小时自行车。

云冈石窟距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条件比较艰苦,所以在当时不是什么“好单位”。但“大佛”的形象很吸引我,高中毕业,正好赶上云冈招聘讲解员,我就来了,也没想太多。

当时的大同是“煤都”,云冈石窟就在109国道旁边,每天有两万多辆煤车从这儿经过,尘土飞扬,路两边都是煤渣。当时佛像身上覆盖着厚厚的“黑纱”,我们也很脏,鞋面上、鼻子里都是黑的,石窟对面的十里河水也变成了黑水。环境可以说比较恶劣。

当时的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积极呼吁改变这些问题,拟定了《云冈石窟保护规划》上报;1996年国家文物局正式下文,规划获批实施。1998年,109国道云冈段的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全长26公里,耗资2.3亿元,才解决了云冈石窟的煤尘污染问题。此外,大同市发布了《大同市云冈石窟保护管理条例》,实施了维修工程,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石窟的生存空间与保存状况。

中青报·中青网:最初做讲解员是什么感受?

张旭云:当时能在云冈石窟当个讲解员,是很自豪的,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我们一批招了5个人,到石窟后,不知道这么复杂的石窟该咋看,更别说给别人讲。单位邀请了很多专家学者给我们讲课,我记得有佛教史、建筑史、北魏史、石窟艺术等课程,半年后考核,成绩合格才能上岗。我觉得在讲解接待工作中能体会到做“桥梁”的快乐。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来云冈石窟参观时,尽管我只是跟在后面,也觉得很荣幸。

中青报·中青网:这些年来,观众是不是越来越重视讲解服务?我们讲解的形式和内容会有一些变化吗?

张旭云:确实,随着时代进步,整个社会已经步入一个持续学习的阶段。进入大景区的游客会主动购买讲解服务,对讲解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整个景区日常有80多名讲解员,到了旅游高峰期,还会增加200多名季节性讲解员。

过去的游客只是觉得来云冈了,看了,拍张照片,走了。现在的游客不再满足于静态的观赏和表面的基本介绍,而是渴望通过多角度,例如历史、美学、建筑、保护等领域的深入讲解,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很多游客来之前都是做过攻略的,想要了解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的讲解员也有被问住的时候。

因此,我们越来越重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每年都会对讲解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的教材也在变化,不仅要讲解展品的基本信息,还要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日常讲解中,通过互动的方式增强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如今游客的类型越来越多元,还有很多专业人士、研学儿童和国际游客。讲解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中青报·中青网:2000年你调入计划财务科后,主要参与了哪些工作?从这个角度了解到的石窟是怎样的?

张旭云:我是在成人自考读了山西大学的财务专业之后进入财务科的,每天面对的就是数字了。当时主要是为申报世界遗产做准备,还有资金的筹措、专项经费拨付等工作。

石窟的保护、研究和利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提升了云冈石窟的国际知名度,政府也加大了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力度,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抢救性保护措施,包括加固石窟崖体、清理石窟内积土与杂物、修复壁画与造像等。这些举措的实施得益于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当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理念。

中青报·中青网:2005年你进入数字化室工作,为石窟和石窟保护的历程拍摄了大量照片,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

张旭云: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工作经历。2003年云冈石窟就启动了数字化保护项目,对石窟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记录,可以实现石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

我刚开始是整理照片档案,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摄影知识和技巧。2008年至2010年正值云冈大景区的建设时期,大同市对云冈石窟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我就在周边的一镇六村间奔波,背着相机记录拆迁前后的场景。那时周末和节假日也无暇休息,就想着多拍一些,否则这些历史痕迹就没有了。我把村庄变化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留下了很多档案资料。

到了2013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开始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出版20卷的《云冈石窟全集》,我也参与了其中洞窟拍摄的工作。

由于佛像位置较高,我们搭了脚手架进行拍摄。刚爬上十几米高的时候,我还很害怕,感觉脚都抽筋了,直冒冷汗。等看到了佛像,恐惧就根本不是问题了。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佛像对视,尤其在四周寂静的时候,真的能体会到千年前石匠们开凿石窟的那种虔诚与匠心。我还惊奇地看到了一些小佛像身上的鎏金。这种心灵上的震撼与满足,是任何物质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这几段经历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以前,我可能更关注石窟本身的艺术成就,而现在,我会更多地思考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变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视角的转变,让我对石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中青报·中青网:2017年你成为博物馆的副馆长之后,看到的又是一个更宏观的石窟,有哪些新的观察呢?

张旭云:随着石窟保护、学术研究、对外宣传各项工作的深入,云冈石窟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现在是旺季更旺,淡季不淡。2023年,云冈石窟年度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是截至当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而2024年到8月,入园人数就已经超过300万人次。

现在的节假日,我们都是加班加点,全员上岗,应对客流高峰。往年是小长假游客增多,但是2024年从暑期到8月底,游客量一直很大,但基本在我们可承受的范围之内。2008年改造后,景区比过去大了10倍,接待能力也在提升。我们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检票口和讲解员,包括对景区内卫生间进行智慧化升级,增加移动卫生间,设置女士专用卫生间……各方面都在动。

中青报·中青网:云冈石窟博物馆目前在做哪些工作,未来还会有哪些活动呢?

张旭云:目前我们的基本陈列在升级改造中,只开放一个临时展厅,正在展出“高致:五岳系列艺术展”。

云冈石窟博物馆因临时展览较多,目前还没有语音导览器,这方面随着基础陈列升级改造会逐步改善。我们计划开发一系列智能导览系统、互动体验;还将建立一个云冈石窟数字博物馆,通过互联网向全球观众展示石窟的全貌。

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展览,引进展览,也对外交流展出。2024年我们共举办了16场展览,与各大博物馆及高校进行联展,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的联展,反响都很好。

最近,我们在台湾举办的“芥子纳须弥——云冈石窟艺术特展”开展,台湾民众可以近距离欣赏云冈石窟的艺术珍宝,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两岸人民在文化层面的深度互动。

2025年我们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展览,也计划走出国门,让更多热爱石窟艺术的观众认识、了解云冈石窟,让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真正走向世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佳冰来源:中国青年报【编辑:惠小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4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盖犍陀罗艺术、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等主题。观众无须远涉千里,即可置身于壮丽石窟群中,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混合现实(MR)和虚
2025-07-19 07:12:00
...研究院院长杭侃在介绍云冈学建设成果时说,目前已完成云冈石窟东部窟区与西部窟区的洞窟保养维护,并陆续实施云冈石窟罗汉堂周边及龙王庙沟洞窟危岩体抢险加固、罗汉堂彩塑壁画保护、云冈
2025-05-11 15:19:00
送文物“回家”!美国华人说一切都是缘分!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中国侨网3月26日电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是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其倚山开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5.9万余尊造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生动见证
2024-03-26 15:33:00
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10月10日在大同市举办。同时,“大河明珠”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保护成果展,在云冈研究院展出。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
2023-10-10 17:50:00
...,山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不断提升,云冈石窟保护和云冈学建设、永乐宫壁画保护、平遥古城保护、文明探源工程、晋绥边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开展,正在书写从文物
2023-07-14 22:23:00
聚人气  展实力 呈亮点
...魅力,提升城市人文含量。“就像飞在半空中近距离观看云冈石窟,太真实了。”在云冈石窟展区,云冈石窟第十八窟被整个“搬”到了虚拟世界里。一直以来,异地展示云冈石窟的方法只有照片、
2023-10-24 04:45:00
山东青岛借助数字科技让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活起来”
...群“复制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高10米,真正实现了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1:1还原,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如此大体量的文物复制……”记者22日来到位于
2023-02-22 20:53:00
五一首日多地景区开启“人从众”模式:西湖游客调侃“断桥要压断了”,云冈石窟首度开启夜游
...安全,此外,为了提升游客的出游体验感和满意度,山西云冈石窟还首度开启“夜游”,延时开放,晚上10点闭园。“5.1实况!今天的断桥有一亿人。”5月1日,网友“ X X X 土豆
2025-05-01 16:08:00
人民日报看山西|在山西,有这样一群守护千年瑰宝的年轻人
...小楼。这里是2021年新成立的云冈研究院。作为专门负责云冈石窟保护、研究与管理的工作机构,云冈研究院承担着云冈石窟保护、研究、监测、展示,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和区域性石窟保护的
2024-03-31 10:07: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菏泽职业学院雷泽湖校区正式揭牌启用
大众网记者 刘震亚 菏泽报道9月7日上午,菏泽职业学院雷泽湖校区正式揭牌启用。菏泽市政协副主席、菏泽鲁西新区党工委书记朱中华
2025-09-07 19:06:00
【天眼问政】贵阳城区盲道“难行”,市政部门:核实后整改
近期,“天眼问政”栏目收到网友留言,贵阳市老城区多处盲道存在问题,如盲道被占用、盲道建设不完全、盲道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2025-09-07 23:23:00
酒博会,快来遵义馆解锁酱香味
9月9日,第十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将在贵阳开幕在酒博会期间遵义市商务局会同遵义综保区于9月9日至9月13日在贵阳市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开展遵义市“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宣
2025-09-07 23:54:00
【天眼镜像】秋日限定!遵义各地栾树进入最佳观赏期
9月,遵义各地栾树迎来最佳观赏期,枝头花果交织成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拍照,定格这份秋日限定美景
2025-09-07 23:55:00
全国影响力媒体齐聚怀化,共探五溪大地文旅发展新篇章
9月7日,“福地怀化 懂你如家”全国影响力媒体总编辑怀化行活动正式启幕。来自北京、济南、杭州、广州以及香港等地的主流媒体总编辑
2025-09-07 23:58:00
亳州举办中医药养生文化集市
大皖新闻讯 夜幕初垂,亳州建安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欢笑声和草药香,推拿师傅的掌根在市民肩颈间游走,刮痧板下泛出点点红痕
2025-09-08 00:03:00
一条江,穿过贵州重峦叠嶂间藏着的无尽宝藏,浩荡东行,汇聚粤西粤北的庞杂河网,冲刷出经济繁荣的珠江三角洲。一段路,连接贵阳与广州
2025-09-08 00:25:00
80余件贵州残疾人非遗文创作品将在故宫展出
记者从贵州省残联获悉,“积善贵州 非遗之光”贵州省残疾人非遗文创作品展将于9月12日在北京故宫开展,84件出自贵州残疾人绣娘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之手的文创作品将进入故宫展出
2025-09-08 00:26:00
元氏县司法局开展妇女合法权益法治宣传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闫婷婷)近日,元氏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在槐阳公园开展妇女合法权益法治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地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2025-09-07 14:36:00
石榴花开任城暖 团结枝繁代代传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南苑街道南新街社区开展“石榴花开任城暖 团结枝繁代代传”宣讲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用通俗语言阐释“平等
2025-09-07 15:04:00
菏泽市举办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大众网记者 张迪 菏泽报道我国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之际,为深入弘扬慈善文化,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9月7日,菏泽市在市慈善文化主题公园以“汇聚向善力量
2025-09-07 16:19:00
十堰广电讯(通讯员 周媛 罗慧)九月伊始,56名干部参加茅箭区委党校“2025年中青班”培训。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优秀人才带着各自的经验和思考
2025-09-07 17:29:00
河北新闻网讯(苏保旭、翁靖楠)9月3日上午,秦皇岛市海港区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
2025-09-07 17:35:00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孙也达)8月28日至29日,秦皇岛市邀请冀东抗日名将后代,先后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和市文化广场举办了两场报告会
2025-09-07 17:36:00
黔西:晒秋图景美如画
时下,正值贵州省黔西市种植的玉米、高粱、辣椒等农作物丰收的时节,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和晴好天气抢收、抢晒,乡村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晒秋图景
2025-09-07 1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