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无论麦琳多么的讨人厌,我们都应在审视她的同时扪心自问:麦琳“发疯”的源头是什么,谁在她背后完美隐身?
自综艺《再见爱人4》播出以来,“审判麦琳”成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无论是她前后矛盾、颠三倒四的发言,还是她远超常人的控制欲,抑或是她意味深长的微表情,都一次又一次地被镜头放大,成为人们的谈资。与她有关的分析与讨论在社交网站上动辄就能获得数十万的点赞。有人说她是“婚姻反派”,有人称她为“综艺圣体”。
而继叶珂引领的“珂学”之后,麦琳引领的“麦学”也成为了又一门互联网学科。
节目中的麦琳和李行亮
麦琳到底有多火?这是一件极难定义的事。但她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她在节目中提及的青团、熏鸡和奶皮子都因她而销量暴涨;抖音话题“麦琳”有16亿人次播放,小红书相关话题有3.8亿次浏览;武汉的一家律师事务所甚至组织了60位离婚律师来观看节目,把麦琳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讨论……
爆火的同时,人们也迅速站队,对麦琳产出了两种鲜明的态度:有人觉得麦琳是“纯坏”,给她冠以“野心家”“控制狂”“男版杨子”等多个负面标签;有人觉得麦琳“罪不至此”,她不过是又一个被婚姻逼疯的“绝望主妇”——一个让“真正的恶人”完美隐身的“疯女人”。
尽管《再见爱人4》目前仅播出过半,但围绕麦琳所展开的讨论却愈演愈烈,关乎流量,关乎情感,关乎性别,亦关乎心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被舆论放大的麦琳早已不再是麦琳本身,她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观看者的价值观与社会情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7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