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皖新闻讯 11月6日,铜陵长江三桥正式通车,皖江之上再添飞虹。大桥路线全长11.88公里,上层搭载高速公路,下层搭载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值得关注的是,大桥采用主跨988米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方案,是世界首座公铁两用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

铜陵长江三桥航拍
长江再添一个过江通道
铜陵长江三桥由铜陵市综合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大桥起于铜陵市陈瑶湖镇花园村,跨越长江,经过羊山矶,止于铜陵市大通镇民族村,具有“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铁水联运”多功能。上层搭载设计时速120公里/时的六线高速公路,下层搭载设计时速250公里/时的两线安徽省沿江高速铁路和设计时速160公里/时的两线跨江普速铁路。
G3(京台高速)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中规划的过江通道之一,是安徽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桥有利于完善国家和安徽省高速公路网,提升区域过江通道通行能力,对于发挥皖江承东启西、连接长三角和川渝鄂赣的中枢作用,促进区域交通优化发展、完善过江通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斜拉桥悬索桥“合二为一”
大桥采用主跨988米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方案,为千米级大跨度钢桁梁桥世界范围内首次采用,跨度位居公铁分层布置的同类桥型世界之首。
“同等条件下,斜拉桥承压变形更小,能保障车辆通行平顺性;悬索桥跨越能力更强,更易实现大跨度,而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则兼具两者优点。”中铁大桥局G3铜陵长江大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宋海涛介绍,该体系既有效利用了悬索桥“一跨过江”的优点,将对通航的影响降至最低,又有效利用了斜拉桥承重强的优势,将主塔建在岸边避开防洪堤坝,有效保障了防洪安全。
作为悬挂大桥悬索主缆和斜拉索的支柱,大桥南北两座主塔塔高均超过200米,设计为门型,设上下两层横梁。针对大桥主塔高度高、南北塔跨度大、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中铁大桥局采用世界首创的9米全自动智能液压爬模技术,把大桥主塔柱单次浇筑高度从传统的6米/节跃升至9米/节,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可减少12个施工轮次。
大桥取得“五项世界首创”
由于大桥采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既有斜拉索,又有主缆,在钢梁架设阶段,建设者们面临两种结构并存的复杂难题。“我们综合采用了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架梁工艺,并对曾应用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1800吨架梁吊机进行改制,保障其适配本桥施工。”中铁大桥局G3铜陵长江公铁项目部指挥长刘幸福介绍。
大桥合龙时,两个合龙口分别位于两侧斜拉索与悬索的交叉区,因斜拉段对温度不敏感、悬索段极敏感,合龙前与悬索连接的钢梁受温度影响高差最大达40厘米。对此,施工团队选择恒定温度快速作业,结合主缆受力变化,通过调索、配重、反压等措施,实现钢梁毫米级精准合龙。
截至目前,大桥建设已取得了“五项世界首创”“十项工艺创新”、形成企业级工法11项和申报专利32项等成果,将为国内今后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跨过江 减少生态干扰
铜陵长江三桥穿越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皖洲自来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规划老洲江北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对环水保要求极高。
为此,大桥采用一跨过江的设计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对区域内水生生物栖息、洄游及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干扰。同时,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淡水豚实时监测。主桥及其他桥墩施工弃用打入桩,选用钻孔桩减少振动与噪声;污水管理方面,针对不同污水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压滤机,确保污水经三级沉淀后排放;北锚碇施工时,通过地下连续墙施工隔离周边与基坑地下水,仅处理基坑内地下水,避免影响周边地下水位与水质。
11月6日11时起开放通行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项目设站收费经营的批复》,经研究,通车时间:2025年11月6日11时00分,G3京台高速公路铜陵长江三桥开放通行。
限速规定:主线采取分车型限速(小客车120公里/小时、其他车100公里/小时),上下匝道限速40公里/小时。通行路线:从铜陵市区前往合肥、枞阳方向的车辆可选择经铜陵长江三桥过江。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王帮琴 完颜亮
编辑 崔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6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