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据天津市气象台预报,一直到本周五,本市最高温均将维持在35℃或以上,天津市气象台也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橙色预警信号。昨日,天津中心城区白天最高温升至37℃,市区和西南部区域中暑气象风险较高。在如此高温下,仍有一些户外工作者,脚踏“热浪”坚守岗位。
环卫工人杨得山
调整时段清扫路面 早保洁完成已是一身汗
昨日又是高温预警,按照工作安排,早晨清扫时间调整到5时开始,虽然是盛夏,为防止晒伤,工作服也是长袖的。环卫工人杨得山负责的是花苑街信美道整条路的保洁。
早上风力不大,气温还不算高。47岁的杨得山已经从事环卫工作8年了,工作起来速度很快,扫路面、擦垃圾箱,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按照高温工作安排,随着太阳升起,路面的温度逐渐升高,早高峰结束,杨得山出了一身汗,但清扫工作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过去要11点才回去,现在温度高了,队里让10点就回去。”杨得山说。
回到了休息处,早就有人给他们抬上来一桶绿豆汤,让他们先喝上两碗,然后又给每个人发了藿香正气水。中午时分,杨得山和伙伴都在休息,直到15时,他们才拿着分发的瓶装水回到各自负责的路面,进行下午时段的清扫。
公司的负责人表示,高温天气下,首先调整了人工清扫作业的时间,高温预警下,下午的清扫要到18时才结束。其次是人工清扫的频次减少到两次,机扫的频次增加了一次,以此来弥补人工清扫的不足。
公交车修保工人张宏伟
玻璃瓦车间升温快 一个小时湿透一身衣服
高温天气,对于公交车的修保工人来说,简直就是“烤验”,在市公交集团第二客运有限公司保养车间内,为公交车进行维修保养的工人们,整天都在接受“烤验”。
按照工作安排,昨日有12辆车需要保养。保养五组组长张宏伟和同事,从8点半一上班,就分散到各自的岗位上,保养车间虽然高大,但屋顶却是玻璃瓦的,阳光直射在屋里的每个角落,室内温度爬升很快。
忙活了一个小时,大家才到别的屋喝绿豆汤或喝水。每个人都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有的人觉得衣服太湿,就换上一件干爽的,有的人则表示一会儿还得湿,干脆不换了。休息了不到10分钟,大家就又回到车间里,此时车间内的温度已经接近40℃,加上不通风,一进去就是一脑门儿汗。
相较于传统的柴油车,新能源公交车的维修保养更考验维修工的技术能力。而保养完的车,就要立即开走投入到运营中,所以张宏伟和同事,只能是每隔一个小时喝一次水。“我们这份工作确实比较辛苦,特别是严寒、酷暑、大雨、大雪等特殊天气,但这也是市民乘公交出行需求最多的时候,不能耽误运营,所以保养完一辆车就要立即开走,这一天我们可不能停下。”
消防员陈梦宇
穿防蜂服摘马蜂窝 密不透风衣服被汗浸湿
刚刚吃完午饭,消防红桥支队西站消防救援站接到一通报警电话,住在芥园道的一户居民家,在阳台外发现一窝马蜂。来不及休息,陈梦宇所在的战斗小组,立即穿上抢险救援服,直接来到报警地点。
到达现场后,陈梦宇开始穿戴密不透风的防蜂服。为防止马蜂钻进衣服里蜇伤人,防蜂服不仅是一体的,而且还明显比普通衣服厚了不少,重量将近4公斤。穿上这件衣服后,除了可以透过面部密实的护网呼吸外,其他部位都被裹得严严实实。
发现马蜂窝的住户住在9楼,只要打开窗户,马蜂就往屋里飞。穿戴整齐的陈梦宇只能站在阳台,探出身体去摘。好在马蜂窝只有拳头大小,拿着专用工具和网兜的陈梦宇动作熟练,不到5分钟就顺利摘了下来。
将装有马蜂窝的袋子扎紧,陈梦宇直奔楼下空地,将蜂巢焚烧。直到所有马蜂都被烧死,他才脱下防蜂服,但此时套在里面的救援服已被汗浸湿,后背的衣服都贴在了身上。
20岁的陈梦宇入职消防工作两年,这个季节摘马蜂窝很普遍,因为很多居民都是在中午回家的时候才发现马蜂窝,所以他们也只能忍着高温穿上防蜂服去处理,不过处理得多了,操作起来也快了不少。除了处理日常警情外,站里的日常训练,也没有因为高温而停下,根据西站周边的特点,水域、高空、车祸救援等都被纳入到训练中。(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7 1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