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本报记者 李永兰
12月19日13时,几辆写有“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横幅的托运车载着挖掘机和装载机从不同方向赶往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村。
一个小时后,这些机械源源不断开进金田村受灾的地方。“又来了几台挖掘机,我们更有希望了。”这些机械设备的到来,对于现场的每一个人来说,又多了一份希望。
这些机械来自青海平兴集团,新投入到灾区的第5台机械装备也来自该企业。记者在救灾现场看到,这些机械24小时不停地救援,吃饭的时间点司机师傅也在进行轮换作业。
这是一场特殊的救援接力。
青海平兴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看到地震的消息后,他们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由于金田村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进入现场,在接到统一调配后,青海平兴集团及时联系在建工地的机械,抱着“宁肯遭受工地上的经济损失,也要确保灾区救援。”的态度,派出一批又一批大型机械支援金田村救援现场。
挖掘机和装载机的到来,加快了救援的速度,救援方式从救援队伍徒手刨泥沙到机械救援,减轻了救援的难度。
“我们每台挖掘机的旁边都安排了一名专业的救援人员,他们会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指挥,我们是配合作业的。”从救灾现场轮换下来的挖掘机司机罗鹏飞说,他所进行救援的区域在草滩村,在机械进行作业的过程中,他需要时时刻刻盯着眼前清理淤泥的目标点,由于淤泥的流动性较大,他丝毫不敢有半分的懈怠,既要快速地清理,还要温柔地操作。
“别看天这么冷,工作下来都会出一身汗,我们也不敢犯困打瞌睡。”罗鹏飞说道,救援不同于拆除作业,不能蛮干,每下去一铲都要小心翼翼,司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在草滩村救灾现场,罗鹏飞所驾驶的挖掘机和一台装载机一前一后,以“接力棒”的形式将淤泥清理至距离150米以外的空地上。他告诉记者,他们司机团队总共有8个人,3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分别在金田村和草滩村开展作业。机械和司机受统一调配,在保证司机不疲劳的情况下,保证机械不停,人员不停。
“我背后有家人的支撑,我不怕。”罗鹏飞表示,灾区天寒地冻,条件艰苦,自从来到救援现场,家里人也在时时为他担心,但更多的是给他打气鼓劲,这也让他更有干劲,忘记了疲劳。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里打赢这场救援仗。”罗鹏飞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