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山东历史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之邴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2 10:14:00 来源:戏说三国

有志者寥竞成

邴原求学的做事

山东历史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之邴原

东汉末年,青州出了两位文化巨匠,一位是名震全国的经学大师郑玄,一位是与郑玄齐名的学者、教育家邴原。郑玄以博学多识、精注典籍见长;邴原以品性高洁、志向宏伟著称。当时海内有这样的议论,“青州有邴、郑之学”。人们还亲切地把邴原尊称为“邴师”。

邴原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劳动人民家庭里,十一岁丧父,成了弧儿。他虽然天资聪颖,但由于家境贫寒,却不能上学。

山东历史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之邴原

一次,他路过邻近的学堂,听到踉琅的读书声,便不由自主地走近学堂,拾头从窗户向里张望。望着,望着,鼻子一酸,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哭声惊动了正在讲课的先生。先生走出门来温和地问道,“孩子,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先生,我幼年丧父,成了孤儿,很想读书,却不能上学。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先生所教的哪些孩子,一定是些有父母兄长的人。我一来羡慕他们身不孤单,二来美幕他们能够安心读书。看见他们这样幸福,想想自己的身世,心里难过,忍不住就哭了。”说着,说着,眼泪又成串地掉在了地上。听了邴原的陈述,先生深表同情地说:“你既然愿意上学,那就跟我来念书吧!”邴原摇了摇头,“多谢先生的好意,可我是一个落儿连吃饭都很困难,哪有钱交学费呀!”“好孩子,如果你立志求学,我免费教你”。

从此以后,邴原进了学堂。他学习非常刻苦,仅一个冬天,就背熟了《孝经》、《论语》等书,并且对其中的道理融会贯通。时间一天天过去,邴原的知识也在一天天增长。先生和同学们都夸赞他的才华,而邴原却对自己的成绩从不满足。他们意识到,要掌握学问的真谛,非遍访天下名土,博采百家之长不可。于是在学堂里读了不少书之后,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含泪告别了辛勤培育自己的先生和朝夕相处的同学,身背书箱,踏上了出外游学的艰难历程。

山东历史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之邴原

这天,邴原翻山越岭,跋涉来到安丘,拜见了当地名士孙嵩,孙嵩弄清邴原的来意后,不解地问道:“邴原君的乡里不是有位大学问家郑玄吗?”“知道!”“郑玄学览古今,博闻强记,造诣很深,是诸多学者的楷你不去拜他为师,反而外出游学,这不是舍近求远吗?哪原听后从容答道:“人各有志,所求不同,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正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难知山之高。我之所以远离故土,游学四方,就是为了采众家之长,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有何不可呢?”孙嵩深为邴原的谈吐和见地所折服,当即备下饭菜热情款待。他们还在一起谈古论今,切磋学问,临走孙嵩又送给邴原许多书。

离开安丘之后,邴原继续跋山涉水,拜师求数。渴了、喝一口山间的泉水,饿了,晴一口背着的干粮。出游的学子,没有亲人的关心,没有节日的欢乐,还要时时提防着各种不测之祸。生活的艰苦,病魔的袭击,旅途的孤寂,如同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横互在邴原游学的征途上。但是,这一切都被笃志求学的邴原一一克服了。他象一名不屈的船夫,驾着一叶孤舟,顶狂风,战恶浪,在知识的海洋里,艰难地采摘着人类智慧的珍珠。日落日出,冬去春来,不觉九个年头过去了。离家时的少年邴原,此时已步人了青年的行列。他请教访问了无数的学者名士,足迹踏遍了整个中原。在陈留,他诚城悬地拜韩卓为师,到颍川,他虚心向陈实请教,去汝南,他在范滂门下潜心攻读在涿郡,他和卢植一起研讨学问。九年游学,邴原终于由一名初谙人世的少年成长为学富五车的大学者。

山东历史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之邴原

邴原本来喜欢饮酒,但是游学期间,却是滴酒不沾。这天,他打点行装,告别了师友,即将返回故里。师友们以为他从不饮酒,就凑了些米肉为他送行。他说:“我本来很爱喝酒,只因为流连酒杯,必将荒废学业,所以就戒绝了。今天与大家分别,不知何日才能相会。大家一片盛情,又送来了米肉,我们不妨开怀畅饮!”于是,与师友共同饮酒,一直喝到太阳落山,却毫无醉意。

邴原回到阔别九年的故乡后,潜心研究诗书,讲述礼乐。由于他不欺贫爱富,品性高洁,学识渊博,慕名前来求学深造的不下几百人。其中造诣较深的也有几十人。

山东历史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之邴原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南)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品性高洁,淡于功名。曾在北海相孔融手下任计佐,在曹操手下任丞相品事,后在随曹操征吴时去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2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晓,还有像苏辙、曾巩、张养浩等与济南颇有“故事”的历史名人。活动现场,青少年和专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济南名士故事进行了呈现。“一抹情愫,绘就大宋;一曲清词,绽放词坛。”山
2024-06-09 11:36:00
...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创作,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形式对新都历史名人故事进行创新性的演绎,让孩子们在阅读中领略人文之美、感受英雄气概,在把握时代脉搏的过程中探寻新都历史文化的根脉,感受
2024-12-30 12:32:00
青年作家赵怀宝专题讲座:《阅读与孩子的发展关系》
...史和文化方面的互动。对一座城市而言,那些留存的诸多历史名人遗迹和传说,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一座城市的历史名人资源,与其它文化记忆一起,共同构成城市的气质和灵魂。赵
2024-04-25 12:54:00
文化“两创”看齐鲁|让文物与科技相拥,全国网络名人这样遇见孔子
...育、服务社会,平均每年开展教育活动超过300场次,服务青少年近万人次。”孔子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为挖掘文创艺术,孔子博物馆还用IP授权为打造“山东手造”贡献孔博力量,一个个
2023-11-17 11:37:00
东西问丨刘敬辉:美国教科书如何塑造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
...与中国有关,“熊猫”毋庸置疑是其中一个。至于孔子等历史名人,由于仅出现在课堂中,并非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因此不会过多关注。中新社记者:美国学校提供的汉语教学或中国的历史教育能否
2023-01-09 19:43:00
殿堂传薪火 一起向未来
...好融合,为篮球名人堂注入新的精神内涵,让篮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更蓬勃的生命力。
2025-03-26 04:36:00
2024年中国篮球名人堂举荐活动启动
...挥着传承历史、立足当下、引领未来的重要作用,要贴近青少年,厚植文化土壤,共育时代新人,为振兴三大球、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做出贡献,”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徐济成说道。国家体育总局篮球
2024-07-04 17:43:00
阳含熙:阳含熙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他自幼喜爱读书,兴趣广泛,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担任成都五个大学战时服务团的学习宣传部长;后他参加中国民主同盟,被调到林业部中央林业研究
2024-04-27 22:02:00
传承泉城历史 感悟名人风骨|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这一站,济南!文物研学游”活动第八期“文脉传承·历史名人探访之旅”顺利举行。第一站来到大明湖的汇波楼。带队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起北宋名臣曾巩在济南的“高光时刻”。原来这位“唐宋
2025-09-08 17: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