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村民隋桂云凭借非遗传承与电商创新的深度融合,以直播带货激活乡绣技艺,走出了一条乡村经济振兴与文化传承的新路径,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山东好人之星”等称号,成为新时代网民责任担当与创新精神的典范。
隋桂云(右三)
非遗焕新:直播电商激活千年乡绣生命力
面对乡绣技艺濒危困境,隋桂云以“互联网+”思维破局,构建“非遗传承+数字经济”融合模式。2023年起,她带领团队打造抖音直播矩阵,通过短视频记录92岁乡绣传承人穿针引线的匠心瞬间,单条视频获超10万点赞,账号粉丝量突破5万。通过“云直播+场景化展示”,直观呈现盘扣编织、刺绣针法等非遗技艺,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单场直播最高观看量达10万人次。
隋桂云参加线下展销活动
在营销端,隋桂云创新“双轨驱动”模式:线上通过直播带货打开销路,线下与文旅场景结合打造体验展馆。2023年6月,携乡绣产品亮相潍坊女企业家协会会议,通过现场直播实现8000元销售额;2024年,与青州女企业家赵淑华合作,将乡绣定制为40余国企业伴手礼,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为破解传承断层问题,她开发“非遗+短视频创作”培训课程,孵化李娜等新生代主播,实现“老手艺+新表达”的代际接力。
惠民增收:方寸绣布织就民生幸福网
隋桂云以乡绣产业为支点,撬动“家门口就业”生态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100余名村民加入产业链,其中70岁以上老人占比20%,按件计酬机制让从业者年均增收5000元。针对行动不便群体,创新“材料上门、成品回收”服务,89岁村民张桂荣足不出户实现经济独立。
隋桂云为村里老人缝制棉袄
产业红利反哺乡村治理,2024年乡绣合作社为村集体贡献20万元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幸福院升级、孝老饺子宴等公益项目,形成“产业反哺公益”的良性循环。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直播让年轻一代重新认知乡绣价值,村民自发成立刺绣技艺交流社,非遗保护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自觉”,织就了文化传承的民心基础。
从直播间里的非遗叙事到产业链上的民生答卷,隋桂云以数字化手段激活传统文化基因,用电商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她的实践证明,当非遗传承遇见互联网思维,当文化使命融入社会责任,传统技艺不仅能焕发新生,更能成为撬动共同富裕的“金针银线”。这位“中国好人”用绣花功夫,正在织就一幅属于新时代的文明锦绣。(作者:葛万彩)
更多报道,请点击以下专题:
责任编辑:韩黟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