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1 11:45:00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

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旨在呼吁每个人都关注自己的牙齿健康。

你知道吗?牙齿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之一。

如果没有牙齿,很难想象生命将会变得多么羸弱。作为有颌脊椎动物体内最坚硬的器官,牙齿自从第一次出现,就在亿万年的演化史中被保留了下来。那么,牙齿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牙齿。

你真的了解牙齿吗?

我们通常所说的牙齿,是长在颌骨上的一种坚硬的钙化组织,主要包含3层基本结构:最里面是牙髓腔,包含着牙神经和血管,中间是一层齿质,齿质上面则由一层又白又亮的釉质覆盖,极其坚硬,对牙齿起着保护作用。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牙齿的组织结构(图片来源:Sparks)

按照这个定义,牙齿是脊椎动物特有的一种器官,但并非所有脊椎动物都有牙齿,比如现代鸟类就没有牙齿。

鸟类为了减轻体重、适应飞行,它们的牙齿在演化过程中退化了。

此外,一些较为原始的无颌类脊椎动物同样没有真正的牙齿,比如七鳃鳗的牙齿,虽然长在口腔内部,看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是一种角质的齿,成分和指甲盖一样。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七鳃鳗的角质齿不是真正的牙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8])

世界上的第一颗牙齿

从鲨鱼到人类,所有的现代脊椎动物都有非常整齐且对称的牙齿,并且有相同的牙齿替换模式,即新的牙齿从颌内侧长出来并向外移动以取代旧的牙齿。

然而,硬骨鱼类(包括了鳄鱼、恐龙、翼龙、狗、人类等陆地脊椎动物)的牙齿和以鲨鱼为代表的软骨鱼类的牙齿之间有一些差异,例如:在所有硬骨鱼类中,牙齿总是附着在颌骨上,而鲨鱼没有硬骨,它们的骨骼都是由软骨构成的,以至于身上的鳞片和嘴里的牙齿都直接嵌入在皮肤里;此外,硬骨鱼通过溶解掉牙基来实现牙齿的脱落,而鲨鱼只是简单地通过将磨损的牙齿从皮肤上脱落完成牙齿替换。

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牙齿之间的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发了许多关于牙齿起源的问题,例如:如此有序的牙齿替换系统是在什么时候演化出来的?鲨鱼和硬骨鱼,谁的牙齿附着状态更加原始?

之前,研究人员一直把重点放在一种生活在4.3亿—3.6亿年前的节甲鱼类(arthrodires)身上,因为在硬骨鱼和软骨鱼起源之前,它们是唯一已知长有牙齿的鱼类。

节甲鱼类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泥盆纪时期的海洋霸主——邓氏鱼,它长有一张让人不寒而栗的大嘴,里面长着巨大锋利的板状牙齿。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邓氏鱼,泥盆纪的海洋霸主(图片来源:盖志琨摄于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然而,科学家很难理解它们是如何演化成现代脊椎动物的牙齿的,因为与硬骨鱼和鲨鱼相比,节甲鱼类的牙齿位置和牙齿的增加方式是如此不同。

实际上,节甲鱼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牙齿,它们上下颌的牙齿其实是头骨的延伸,和真正的牙齿根本不是一回事。

之后,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了棘胸鱼类(acanthothoracids)化石,这是一种比节甲类更加原始的早期盾皮鱼类。

科学家利用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强大的X射线成像技术,对20世纪末在捷克发现的距今约4.09亿年的棘胸鱼类化石进行了高分辨率三维成像。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4.09亿年前的热带珊瑚礁,一种棘胸鱼类隐藏在一个巨大的鹦鹉螺壳中寻找食物(图片来源:Jan Sovak)

扫描结果令人震惊,化石出人意料地保存了完好的齿列,甚至可以看到这些古老牙齿的牙本质内保存着完好的细胞间隙。

在牙齿生长模式方面,棘胸鱼的牙齿附着在骨头上,并且新牙齿在颌骨内部出现,旧的牙齿则位于颌骨边缘,这与现代人的牙齿模式惊人地相似。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棘胸鱼类颌骨内部的替换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这表明在牙齿附着方式上,硬骨鱼和它的陆地脊椎动物后代保留了祖先的特征,而鲨鱼附着在皮肤上的牙齿状态则是特化的,这也进一步证明以鲨鱼为代表的软骨鱼类并不是人类的祖先,而是“从鱼到人”演化链条上的一个旁支。

棘胸鱼类作为所有有颌脊椎动物当中几乎最原始的一个类群,它们的牙齿生长模式与现代人的模式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当第一个有颌脊椎动物出现时,就已经奠定人类的这种牙齿生长模式了。

2022年9月,《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在贵州石阡志留系溶溪组中发现的4.39亿年前的有颌类化石库。

该研究团队在从野外采回的近4吨鱼类微体化石样品中,挑选出了23枚有颌类牙齿标本。通过高精度CT、三维复原以及组织学切片等技术手段,发现这些牙齿属于4.39亿年前的双列黔齿鱼。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双列黔齿鱼(图片来源:拟石科技)

这一发现将牙齿的最早化石记录向前推了1400万年,是迄今人们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颗牙”。

牙齿起源的两个假说

既然搞清楚了牙齿出现的大概时间,那牙齿又是如何起源,又是如何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

目前,学术界对于牙齿的起源有两种假说,分别是“由内而外”假说和“由外而内”假说。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人类牙齿起源的“由外而内”和“由内而外”假说(图片来源:盖志琨和朱敏)

“由内而外”假说认为牙齿是从咽部逐渐进入口腔的。这一假说主要是基于一种已经灭绝的牙形刺,又叫牙形动物。

牙形动物出现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在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灭绝。这种像鳗鱼一样的生物没有内骨骼和外骨骼,几乎浑身都是软的,唯独在它们的咽喉处长着像牙齿一样的硬刺,因此被认为是牙形动物的咽齿。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牙形刺和牙形动物(图片来源:盖志琨和朱敏)

组成牙形刺的物质看起来与现代牙齿的牙本质和釉质非常相似,曾一度被认为是同源结构。所以一种长期存在的假设便认为,牙形动物咽部的牙形刺就是最古老的牙齿。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真牙形分子(左)与肉鳍鱼类(右)牙齿组织学对比(图片来源:盖志琨和朱敏)

随着颌的起源,这些咽齿的牙形刺向外扩张,附着在颌上最终形成了牙齿,这便是牙齿起源的“由内而外”假说。

“由外而内”假说则认为,有颌类的牙齿是由远古鱼类的鳞片演化而来,古鱼的鳞片随着颌的起源而进入口腔成为牙齿。

这一假说主要是受到鲨鱼身上鳞片的启发,因为鲨鱼的牙齿和鳞片的基本组成结构惊人地相似!

鲨鱼的鳞片虽然看起来很光滑,但抚摸起来则会感觉比其他鱼类更粗糙。这是因为鲨鱼的皮肤表面完全被盾鳞(dermal denticles)覆盖,这层鳞片像牙齿一样坚硬而锋利,规则地排列在鲨鱼的皮肤上。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斑点小猫鲨和它身上的盾鳞, 鲨鱼的皮肤上长满了同向排列的牙状小齿,有助于减少鲨鱼游泳时的阻力(图片来源:Smithsonian)

鲨鱼的鳞片具有类似于它牙齿的3层基本结构:牙髓腔、齿质和釉质(是的,和人类牙齿的结构非常相似)。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器官,却有着高度相似的基本组织结构,甚至可以说鳞片是没有长在颌上的牙齿,这无疑是在暗示牙齿和鳞片很可能是以相同的方式发育而来。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鲨鱼皮肤横切面(上)和鳞片基本结构(右下)以及扫描电镜下的盾鳞(左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

据此,科学家们猜测,原始鱼类嘴巴周围的一部分鳞片可能有助于它们捕食。随着颌的起源,这部分鳞片在演化中被保留了下来并逐渐转移到口腔内,并附着在颌上,最终演变为所有有颌脊椎动物的牙齿。这便是牙齿起源的“由外而内”假说。

那么究竟哪种假说才是正确的呢?

2013年,《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菲利普·多诺霍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当时最先进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镜和同步辐射技术,揭示了牙形刺的内部结构和成分。

研究发现,虽然牙形刺的晚期类型与现代动物的牙齿生长方式类似,即通过釉质覆盖在齿质上来实现生长,但是最原始的牙形刺根本就没有似釉质层。

这意味着,虽然晚期牙形刺的基本结构已经与现代牙齿完全无法区分,但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是各自独立演化的结果。

随着牙形刺与有颌类牙齿的这种同源性被否定以后,基于它们之间同源性提出来的“由内而外”假说也就失去了假说基础。

难道我们的牙齿真的是从远古鱼类的鳞片演化而来?

到底是鱼鳞还是牙齿?

虽然“由内而外”假说受到了质疑,但科学家们对斑马鱼等物种的研究表明,鱼鳞和牙齿是从鱼胚胎中明显不同的细胞簇发育而来,这给认为牙齿演化自鱼鳞的“由外而内”假说泼了一盆冷水。

为了进一步弄清牙齿和鱼鳞的关系,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把研究目标锁定在了鲨鱼和鳐身上,因为它们代表了一个相当古老的谱系——软骨鱼类,它们在4亿年前就已经分化出来。

研究人员使用了荧光标记来跟踪鲨鱼胚胎的细胞发育,他们发现鲨鱼身上的鳞片和牙齿实际上产生于相同类型的细胞,即神经嵴细胞。

这说明这些原始鱼类的鳞片和牙齿之间确实具有相同的胚胎起源,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同源关系。

那么,如果牙齿真的由鳞片逐渐演化而来,有没有鳞片逐渐过渡成牙齿的化石证据呢?

话题再回到上面的那条棘胸鱼,科学家除了在棘胸鱼身上发现了类似现代有颌类的齿列和牙齿替换模式外,还在它的颌骨附近发现了类似牙齿的齿单位,这些齿单位不光形状上和牙齿几乎相同,并且颌骨附近的齿单位逐渐过渡成了牙齿。

这表明,牙齿极有可能是从皮肤上的齿单位演化而来。

实际上,这些齿单位就是嘴部边缘的一些齿状纹饰或者经过修饰的尖鳞片,这为牙齿起源的“由外而内”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化石证据。

我们用来干饭的牙齿在很久之前或许是鱼鳞!
棘胸鱼颌骨附近的齿单位(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结语

看完牙齿的演化史,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人类到底从哪里来,最终又要到哪里去?演化的起点永远令人着迷,如果牙齿起源于远古鱼类的鳞片,那么鳞片又从哪里来的呢?或许未来,科学家们会解开这个谜团,那时我们就会对“人类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多一些理解了。

参考文献:

[1] García-López, S. and Sanz-López, J. 2002. Devonian to Lower Carboniferous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of the Bernesga Valley section (Cantabrian Zone, NW Spain). In García-López S. and Bastida F. (eds.), Palaeozoic conodonts from northern Spain. Eight International Conodont Symposium held in Europe. Publicaciones del Instituto Geológico y Minero de España (Serie: Cuadernos del Museo Geominero, 1), Madrid: 163-205.

[2] 曲冰, 汪静, 潘超, 周笑辉, & 潘澜澜. (2011). 仿鲨鱼皮表面微结构材料制备的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6(2), 3.

[3]Sparks, K.J. 2013.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Encyclop©Œdia Britannica, Incorporated.

[4]盖志琨,朱敏. 2018.无颌类演化史与中国化石记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De Iuliis G., Pulerà D.. 2007. The dissection of vertebrates. Academic press.

[6] Vaškaninová V, Chen D, Tafforeau P, et al. 2020. Marginal dentition and multiple dermal jawbones as the ancestral condition of jawed vertebrates. Science,369(6500): 211-216.

[7] Qu Q, Haitina T, Zhu M, et al.2015. New genomic and fossil data illuminate the origin of enamel. Nature,526(7571): 108-111.

[8]Potter I C, Gill H S, Renaud C B, et al. 2015. The taxonomy,

phylogeny, and distribution of lampreys[M]//Docker M F. Lampreys: Biology, Conservation and Control: Volume 1. Dordrecht: Springer Netherlands: 35—7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吞鹿、食卵、吃蜗牛:蛇的干饭技能太逆天了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作为一类动物,蛇类常常被视作一个整体,人们对具体种类的区分并不特别在意。毕竟它们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都是食肉动物,都拥有细长的身体,还能张开下颚,吞下比自己体
2025-02-11 17:18:00
《绿色地狱》鱼鳞有什么作用
在游戏《绿色地狱》中,鱼鳞是一种较常见的道具,玩家采收骨舌鱼就能得到鱼鳞。玩家们将鱼鳞放入磨具中并加入铁水可以烧铸成金属鱼鳞,然后使用金属鱼鳞、金属牙齿、金属羽毛、木棍和木材树脂
2023-01-22 23:08:00
盘点3种轻松秒杀巨齿鲨的史前动物,巨型乌贼入选,沧龙仅排第3
...如何秒杀这种庞然大物,却不能只局限于海中嗅觉敏锐、牙齿锋利的掠食者。事实上,还有其他一些史前生物在对抗巨齿鲨时也能游刃有余,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巨型乌贼。轻松秒杀巨齿鲨的史前动
2024-06-07 17:19:00
过年买带鱼,分清“黑眼”和“黄眼”,两种差别不小,弄懂再掏钱
...、带鱼科。它的身体呈长带状,侧扁,头部尖长,嘴大,牙齿尖锐。带鱼的鳞片很容易脱落,表皮银白色,通常带有一些浅色或黑色的斑点。带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其他小鱼、虾类等
2024-02-14 20:53:00
了解植物的演变、水果的生长,北京大兴四校师生与科学家面对面
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找到科学干饭的最佳姿势;在植物的世界里徜徉,了解植物与我们生活的连接……11月17日,北京市大兴区四所学校的师生迎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他们和科学家
2023-11-21 11:33:00
安溪光鱼(多味斋)
...一点酱油,味道鲜美绝伦。李大厨说,王老师,你尝尝这鱼鳞。我一愣,这鱼鳞可以吃吗?刚才我看到盘子里光鱼身上的鱼鳞,以为是主人为了保存“全鱼”的形状,故意没有去掉的,原来是可以吃
2025-03-17 05:36:00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新手刷雷龙材料方法
...罗龙的犄角碎片,敲打雷龙嘴唇的位置可以获得费罗龙的牙齿碎片,敲打雷龙的爪子可以获得费罗龙的爪子。新手刷雷龙材料方法敲打雷龙的身体部分,获得费罗龙的鳞片。敲打雷龙头上的角,获得
2024-01-02 21:07: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加“滤镜”、刷色素 被美颜的黄花鱼如何辨别
...拭时会有略微浅黄的粘液,染色的黄鱼擦拭时会褪色。刮鱼鳞。新鲜黄鱼刮掉鱼鳞后鱼体上依然有自然的黄色,洗后不褪色;染色黄鱼刮掉鱼鳞后鱼体为白色。泡水。真黄鱼泡水后无明显掉色褪色现
2025-03-12 16:42:00
《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服装强化需要材料汇总
...:西诺克斯的爪子×5、奥尔龙的鳞片×1二星:西诺克斯的牙齿×5、奥尔龙的爪子×1三星:西诺克斯的肝脏×2、奥尔龙的牙齿碎片×1四星:莱尼尔的肝脏×2、奥尔龙的犄角碎片×1鬼神
2023-05-22 21:3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太和夜话 | 十年“腹腔重担”,一朝卸下!61岁阿姨在太和医院重获生命轻盈
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晚间节目《太和夜话》,我是文艺。当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有一个关于生命接力的故事,正在太和医院的深夜悄然上演
2025-11-05 18:03:00
敏感肌用什么洗面奶温和不刺激?适合男生用的洗面奶推荐
《2025中国皮肤健康产业白皮书》(中国皮肤科协会与某电商平台联合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敏感肌人群已达2.5亿,其中男性占比40%
2025-11-05 11:41:00
告别色斑用什么产品好?2025年十大祛斑品牌测评
每天早上化妆时,看着镜子里那些顽固的色斑和暗沉,费尽心思用粉底遮盖,可一到下午阳光直射下,斑点又隐隐浮现,脸颊和额头就像打了一层灰蒙蒙的滤镜
2025-11-05 11:41:00
四川友谊医院王小辉医生:舌癌临床表现与转移特点
舌癌作为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多样易被忽视,晚期则侵犯范围广、转移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王小辉主任凭借其在头颈部肿瘤领域的丰富诊疗经验
2025-11-05 11:43:00
强效防晒、温和护肤的高口碑防晒霜推荐
据《2025中国皮肤健康与防晒市场调研白皮书》(中国皮肤科协会与美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样本量n=9800)显示,18-40岁人群中因防晒不足导致的色斑发生率达48
2025-11-05 11:44:00
什么产品淡化纹路好?分类型选对成分更高效
换季时眼周细纹卡粉、穿低领衣显颈纹、产后妊娠纹难遮挡。这些纹路困扰着不少人,大家挑选淡化产品时总犯愁:到底什么产品淡化纹路效果好
2025-11-05 11:44:00
控油洗面奶如何选择?十大好用的油皮洗面奶推荐
油性肌肤总被“洗后快油”的问题困扰。其实油皮的核心问题是“皮脂腺活跃、毛孔堵塞、皮肤屏障弱”,只有精准解决这三点,才能真正实现长效清爽
2025-11-05 11:44:00
什么品牌的护手霜比较好:排名第一的护手霜是哪款?
针对干燥、粗糙、裂纹、老化等手部核心问题,护手霜的成分配方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基于皮肤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设计的精准方案——以下从机制拆解
2025-11-05 11:44:00
7款抗皱紧致眼霜推荐:分型护理眼周衰老难题
《2025 眼周肌肤老化修护临床指南》由牛津大学医学院皮肤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皮肤科联合发布
2025-11-05 11:45:00
哪款眼霜性价比高?几款值得购买的国货眼霜推荐
最新调研显示,全球18-45岁人群中,约90%面临眼周肌肤问题,其中68%受黑眼圈困扰(血管型占41%、色素型37%)
2025-11-05 11:45:00
去头痒、头屑选择哪款洗发水?2025年精选几款控油去屑洗发水推荐
头痒、头皮屑多,加上出油扁塌,成了许多人日常护发的共同困扰——早上精心清洗后头皮清爽,到了下午就忍不住抓挠,肩头落满白屑
2025-11-05 11:45:00
央视网主持人走进英氏米粉高效安全生产车间,“101方针”筑安全防线,“五共体系”推产业升级
2025年10月21日14:00,央视网《超级工厂》栏目走进英氏,在主持人常婷的带领下,千万观众跟随直播镜头深入英氏浏阳超级工厂
2025-11-05 11:46:00
无菌操作三部曲: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在医疗环境中,无菌操作是保障患者安全、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基石。清洗、消毒、灭菌这三步在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极为重要,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2025-11-05 06:42:00
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管理:走出阴霾,重焕生机
血液透析患者常常会感到疲惫、乏力,稍做活动就气喘吁吁,这些症状大多与贫血有关。贫血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小怪兽”,悄悄影响着生活质量与透析效果
2025-11-05 06:42:00
成年男性贫血: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与系统性诊疗路径
在临床实践中,贫血常被公众误认为是女性的“专利”。这种观念源于女性存在周期性的生理失血,使得育龄期女性贫血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025-11-05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