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3 22:37:00 来源:戏说三国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汉朝是我国历史综合实力较为强大的王朝之一,不过强悍如斯,也有一个令人头疼的对手,那就是来自草原的匈奴政权。双方为了尽可能多地抢占生存空间和资源,围绕阴山一线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上图——汉匈地图

在汉匈战争中,华夏民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将领,比如李广、卫青、霍去病、程不识等人,这其中的大部分抗匈名将都因为所立的赫赫之功得到了巨大的封赏,然而李广却是一个例外。

李广出身于边境的平民之家,性格自负且极度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这也导致了他连续三朝都不受帝王的青睐,不仅未能封侯,还一直被放在北境抵抗匈奴的第一线,从事着最艰苦和危险的工作。

一、李广在七国之乱后遭到冷落

李广比起后来在大漠扬名的卫青和霍去病,成名要早了整整两代人的时间,后两者成名期在汉武帝执政期,而早在文帝执政时,李广就因为在萧关之战中战功卓越,从百姓之身一跃成为官职两千石的汉中郎了:

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上图——七国之乱影响区域

到了景帝时期,李广更进一步,成为了骑郎将兼陇西都尉。陇西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阻止游牧民族进入长安的屏障,显而易见,李广的作用就是在此处防守匈奴。

然而随着七国之乱的爆发,汉朝几乎将所有能调配的武将悉数送往梁地和吴楚联军战斗,以致于不得不暂时放掉汉匈交界一带的防守。这其中也包括李广,他得到了一个难得的进入中央的机会,更加难得的是,他在昌邑立下无出其右的不世之功,凭借自己的能力斩了对方的帅旗。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上图——李广像

像这种斩帅旗且能活到最后的情况,在古代战争史中虽然有,但是数量极其稀少,所以李广的战功足以让他成为汉军中顶级的将领,在朝堂上占得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名望极其饥渴的李广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在没有得到汉景帝允许的情况下私自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这使得景帝对其十分不满,也对其政治立场产生了怀疑,当他回到长安后,不仅没有得到对等的封赏,反而开始冷落李广。

二、远离中央的李广去了何处?

严格来说,李广在七国之乱后,地位是有一定上升的,不过比起他的战功是远远不够的。

李广在七国之乱前是陇西都尉,七国之乱时,朝廷将他的官职改成了骁骑都尉,这是一种平级的调配,表示他要离开地方去跟随周亚夫作战,不过都尉只是一种从属性质的武将编制,自身权利不大。当七国之乱结束后,李广成为了上谷太守,俨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了。比起之前的都尉身份,应该算是有所提高了。

李广担任上谷太守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匈奴交战,匈奴倒也配合,隔三岔五就要来骚扰一番。久而久之,李广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名气,让匈奴对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畏惧,他的名声也在匈奴中越传越广。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上图——今日雁门

后来,李广继续转战北境沿线,先后在多个抵抗匈奴的核心城镇平级调动,几乎整个北疆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

七国之乱后到景帝驾崩,一共经历了十三年,这段时间里,李广完全失去了再次进去了中央的机会,哪怕自己的战功辉煌,名声显赫也无济于事,这种冷落也是景帝对其持怀疑态度的直接体现。不过,所谓的冷落,并不是指他彻底被罢官,反而是朝廷上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

三、为何景帝要做出如此安排

那么,为何景帝在怀疑和看不上李广的同时,还要让他担任一郡之长,在北境一线戍边呢?恐怕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李广因为战功而积累的巨大声望。

李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胆识过人,骑射无双,身材怀大志,忠于朝廷。不过他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性格不谨慎,缺乏政治经验。对于统治者来说,能力绝对不是考核手下的第一要素,服从和忠诚(这种忠诚并不是指忠于国家,而是忠于个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广被冷落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就在于李广每逢作战都十分积极,积累了两大战功,分别是抵抗匈奴和七国之乱中斩帅旗,这对于普通士兵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上图——汉景帝像

普通士兵会看到,李广的出身低微,但是他只要立下了战功,就能得到官职,而且随着战功的积累,官职也越大,这也是朝廷对所有英勇作战的士兵的共性奖励。然而绝大多数士兵也和李广一样,不懂复杂的朝堂暗斗,所以他们很难理解为何李广私受将军印会引发景帝的不满。

所以景帝如果因为此事大肆处理李广,便会引发军中的猜测和不满,认为他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使得整体士气低落,对国家的归属感也会减弱。无论是景帝还是相权集团,都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因此他便采取将李广束缚在艰苦的抗匈一线的安排,既堵死了他的上升之路,也能让普通士兵信服。

七国之乱后,西汉名将李广的任职地为何离不开北境沿线

上图——汉匈战争

四、结语

其实在处理李广的问题上时,汉景帝显得过于谨慎了,纵观李广的一生,他始终无条件忠于大汉,就算在绝境中被俘虏后,也用极端危险的方法逃出生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景帝的谨慎纯属多余。

然而,这种观点只是后人回顾史料才能得出的观点,当七国之乱结束后,李广私受军印的行为确实值得商榷。帝王之术不相信假设和如果,景帝不可能在关键岗位上留下隐患,所以他断绝了李广进入中央的可能性,却又为了让他通过战功积累的赫赫名声对全军士兵起到激励和鼓舞作用,便做出了将他限制在北境的行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06:45:3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两位被高估的名将,被误读多年
...被夸大。在历史上,就出现了两位被高估的名将,一位是李广,另一位就是关羽。两人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几乎到达了尽人皆知的地步。西汉的建立就离不开武将,汉高祖刘邦手中的韩信
2023-06-05 13:12:00
他用血肉之躯书写忠勇之歌,汉朝名将李广的传奇一生
...文帝和匈奴单于都敬仰他,就连司马迁也对他赞不绝口。李广一生历经七十余次与匈奴的战斗,兢兢业业,待人亲切谦和。他就是被尊称为“飞将军”的李广,他怀揣着封侯的志向,然而,在漠北之
2023-09-13 06:54:00
...《滕王阁序》中说道: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那么,战绩如此著作,名声如此之响的他为何难封呢?王勃真是命背恐怕王勃写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自己被唐高宗李治废
2023-10-02 07:58:00
名将李广一生都没有受封,历经三朝最后含恨而终
...报,可它的出处却是《史记》,是司马迁用来评价飞将军李广的。千年流传的《滕王阁序》中这样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以此来抒发感慨命运多舛的心绪,寥寥几语就引得无数人感同
2023-02-03 14:32:00
...?他们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又是如何?这2位将军,便是李广和吕布。李广,西汉时期的名将,被誉为“飞将军”,但他的战绩却是屡战屡败;吕布,东汉末年的猛将,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但
2023-10-18 14:24:00
李广,汉代名将,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可谓是三朝元老。李广一生戎马生涯,与匈奴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场,多次击退匈奴的骚扰,匈奴闻风丧胆,听闻李广大军,都避之大吉。然而,尽管
2023-04-18 17:13:00
汉朝六大战神盘点,个个战无不胜
...永昌县。陈汤更是留下了“虽远必诛”的千古名句。四、李广李广,西汉时期名将。在汉文帝、汉武帝时期,曾数次带兵出击匈奴,驻守边关期间,匈奴数年不敢来犯,李广被亦称为“飞将军”。李
2024-01-19 05:47:00
李广征战一生,为何要在漠北之战中自杀?
...刎于疆场。此人就是有着“飞将军”之称的西汉名将——李广。那么,李广为什么要自杀?又为什么终其一生不得封侯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作战,史称
2023-06-08 20:25:00
李广一生没有封侯,是运气不好还是因为自身的缺点?
由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对李广事迹的描述,让我们对李广的形象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李广悲惨的遭遇十分同情。李广为汉室江山征战一生,却临死也没有实现封侯的夙愿,实在让人感
2023-05-02 20: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