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岳阳日报
居民被蜱虫叮咬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又到蜱虫活跃期 户外活动要当心
每到初夏时节,随着气温升高,一种俗称“草爬子”“草别子”“草蜱”的节肢动物——“蜱”就开始活跃起来。被蜱虫咬伤后,可使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从而引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严重的话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近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当前正值蜱虫活动高峰期,人们在户外游玩、劳作时,要做好预防,避免被蜱虫叮咬。
日前,岳阳县毛田镇居民蔡女士像往常一样在地里干农活,突然感觉背部被虫子咬了一下,她以为是蚊虫,并未在意。5天后,她开始发烧,到当地卫生院治疗,经过治疗后病情仍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家人不敢耽搁,立即将她转到市中心医院救治。
“虫子叮咬、持续发热……”市中心医院急诊专家接诊后,仔细查体并询问发病前后经历,高度怀疑是蜱虫传播的疾病,立即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刘女士的病情得到控制,转危为安。
市疾控专家介绍,每年5月开始,被蜱虫叮咬的患者开始增多,蜱虫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蜘蛛的“亲戚”,外形呈红褐色或灰褐色,成虫有8足,体长不超过1厘米。蜱虫携带很多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常常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的皮毛间。蜱虫叮咬人体后,可使人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5月至10月为该病流行期,6月至7月为发病高峰期。部分患者病情危重且会迅速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最终可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市疾控专家介绍,蜱虫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不吸血时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圆滚滚犹如黄豆粒甚至更大。每到夏季,蜱虫就进入活动高峰,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耕种等都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也有在院子或社区里被蜱虫叮咬导致感染的先例。
疾控专家提醒,户外活动须注意防护,要穿长衣长裤,束紧袖口及裤脚,尽量穿胶鞋,到野外游玩或者劳作,可以涂抹一些味道浓重的防虫剂,如风油精、花露水等。
如发现身上有蜱虫,千万不可用硬拽、死捏、火烧等方式取虫,因为蜱虫的嘴巴有倒刺,刺入皮肤后很难被拔除,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折断蜱虫的口器,刺激蜱虫分泌更多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处理完后,伤口、镊子和手都要用酒精反复消毒,手部消毒后还要用肥皂再清洗第二次。如蜱虫叮咬得很牢固,或者钻入过深,要及时就医处理。此外,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1周至2周。若有高烧不适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本报记者 李弈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