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观点 | 微短剧兴起的冷热思考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5-22 00:40:00 来源:精彩生活

观点 | 微短剧兴起的冷热思考

这两年,中国微短剧悄然兴起,竖屏拍摄、网文爽点、投流方式,进而向小程序发酵,在去年已经达到数百亿元的产值(据说还不止,实际流量的新一波收割已经达千亿元以上),甚至于这些“爽剧”在海外还冲进了TOP10。大量青年从业者在竖屏剧的拍摄中寻找自己的职业收入,近期还有越来越多人投入竖屏剧制作。但是在整体收入中,流量平台的收益占70%—80%,投流机构占10%—15%,制作者大约只占6%—7%。如产自西安的《无双》,收益上亿元,制作者收入只有区区几百万元。当然,制作费当时也只有不足百万元。

观点 | 微短剧兴起的冷热思考

微短剧的兴起是现阶段制作与传播发展的必然,它与我们高度发展的信息传播技术及观众观赏需求、生活方式变化相辅相成。移动互联网、碎片时间、线上线下、手机与客厅,这些传播的时间空间、传播渠道的无障碍转换,证明了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小程序、自媒体、流量平台、互联传播、智能技术的综合性融合大趋势致使中国这个人口众多、故事文化需求旺盛的大市场迅速兴奋起来;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使我们必须重视微短剧兴起这一现象,发现运用其规律,提高认识加以引导。

“热”是必然,因势利导过程中又必须冷静,否则过犹不及。我的一些分析与思考:横屏视觉构图将是主流,认识到这一点,落实广电总局规范引导的相关通知就有了基础。以《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为例,你想想,谁家的文旅大美风景与风情愿意以竖屏来表现?

今年腾讯视频播出的《繁花》对于创作剧作结构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王家卫的创作习惯虽然是慢工出细活,但是他在把握人物、发掘人物命运和人物关系、构成每一段精彩的戏剧故事时,每段故事里人物、表演、视听、氛围,都做到了真实、细腻,达到了淋漓尽致;而在交待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以及必要的回溯人物简史方面,又充分地调动了旁白、简述、字幕等各种手段,极尽简练,构成了《繁花》这样一种体现了宏大时代、特色人物、张弛有致、引人入胜的视听叙事。从腾讯视频带广告进行会员播出的形式来看,剧集每段主戏在10—12分钟左右,之后插播30秒广告,交待事件、人物关系简史,补述要点情节,手段多样,均在1—3分钟左右,很符合现代观众的观赏心理节奏,也在有意无意之中,揭示了我们以40分钟为内容长度的电视剧结构特点:一般一集戏中,重要的主情节段在3个左右,长了就是拖冗和废白。而那些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简史、补述的要点情节,也绝不铺张、冗余。这些也恰是观众最烦的“注水”之处,费力不讨好,影响故事叙事节奏。很多电视剧此类“注水”之处大概8—10分钟,即所谓“过渡戏”。

观点 | 微短剧兴起的冷热思考

从播出的角度来说,10多分钟一段,无论观众是在移动状态下观看,还是把3集合成1集在客厅大屏观看,都相得益彰,同时完全符合创作者创作各类题材的编剧规律。广电总局提出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应当是以这样的10多分钟一段的形式来创作和传播。所以,从“热”的角度来说,它会迅速成为广大创作者和制作者努力创作运用的形式,肯定能够形成创作探索的风口,并能满足各类题材的表现和当今观众的需求。

我们的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乃至科幻题材、文旅题材等等,均可在这样的创作模式探索实践中游刃有余地体现。当然,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文化内涵、艺术探索、美好风光和风情也都能很好地表述与发挥。竖屏剧形式也可以在这样的探索实践中,摒弃内容擦边的表述,转而进入健康创作的氛围。同时,竖屏剧形式也可以在企业品宣和商品广告的故事化表述方面发挥独特功效。

现在各界都在关注微短视频的兴起,许多投资人都跃跃欲试,制作者一窝蜂抢风口,具有盲目性。制作、传播、分配、管理须有章法,才能发展成健康产业,才能成为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满足群众的文化品种。我们应当既有热情又淡定,摸索规律以求新质,形成新的制作与传播、需求与教育、投资与收益,实现健康产业闭环的高质量发展。

(尤小刚导演、编剧、制片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短视频内容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专家终身津贴。)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观点 | 微短剧兴起的冷热思考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9: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看就停不下来!微短剧为何如此抓人眼球?
...》瞄准中老年受众群体羊城晚报记者 詹锡伟 龚卫锋 微短剧这团2023年年底的“火”果然烧到了2024年。新年伊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2024-01-28 07:06:00
《吉天照》上线,欢娱影视开启精品竖屏短剧创作新探索
欢娱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娱丸影视打造的首部精品竖屏短剧《吉天照》一经上线,就迅速引发大众的关注。从《吉天照》长短剧人才兼备的主创团队,以及别具一格的画面呈现来看,欢娱影视在短剧创作上
2025-02-10 22:37:00
...点交锋仍旧激烈,但焦点已经从“用不用AI”“做不做微短剧”,变成“怎么用好”“怎么做好”,共识依稀可见。“精品”“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议题里的高频词,显示出导演、制片
2025-04-08 06:07:00
千万分账后,微短剧如何创新突破?
近年来,微短剧发展的迅猛势头超过了行业与观众的想象。最直观的表现是微短剧在商业化上的收益,《招惹》《反诈风暴》《盲心千金》《我叫赵吴狄》《见好就收》《授她以柄》等作品的分账都达到
2024-04-07 23:13:00
特别策划 | 劈波斩浪 AI微短剧“试航”
生成式AI的浪潮正在“席卷”微短剧行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的三部AI微短剧《英雄》《爱永无终止》《奇幻专卖店》6月上线央视频。这三部作品皆应用AI生成技术,其中
2024-08-12 19:30:00
...,几个关键词,划分活动单元,本次推优活动还新增了微短剧单元。通过数据筛选、会员单位以及平台投票、专家评审三轮,选出大家选出大家心目中的好作品,交流互鉴,相互学习。首都广播电视
2024-03-27 10:56:00
“有脑短剧”为啥火了
... “耙耳朵”,怎么就把观众看得又哭又笑?最近,年代短剧《家里家外》着实火出圈了。上线仅十天,该剧在 “红果” 平台的热度就突破7000万,刷新平台短剧流量纪录;开播才一周,全
2025-03-27 21:47:00
一个科幻电影IP,先朝短剧迈出了第一步
...得可以进行一次新尝试,于是有了这首部AIGC连续性叙事短剧。科幻题材是影视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技术的突破又会让更多创意变成可能。刚刚完结第一季的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
2024-07-21 12:28:00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科幻等丰富题材,进一步挖掘微短剧的创作潜能与形式新意,技术与影视艺术结合的发展空间让人充满想象、分外期待。今年以来,《追风者》《繁花》《南来北往》《我的
2024-07-25 06:25: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亮相巴黎时装周,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子闪耀国际T台!
鲁网10月17日讯2026春夏纽约与巴黎时装周相继落幕,一个闪耀的东方面孔多次出现在各大时尚品牌秀场,她就是第十八届中国超级模特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时尚表演与传播专业2025级新生赵孜琪
2025-10-18 10:19:00
电影《小山河》:一封写给故乡的“味觉情书”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10月16日,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小山河》专场在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举行
2025-10-18 19:16:00
梨园戏《红眠床》受邀参加2026香港艺术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桂杰)香港艺术节近日公布2026年演出剧目,其中,来自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的梨园戏《红眠床》将于2026年3月21至2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2025-10-19 00:17:00
电影《731》累计观影人次突破5330万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10月18日12时,电影《731》累计观影人次突破5330万。53300000次见证,53300000份铭记
2025-10-18 21:28:00
超甜!他们在福州牵手了!
福州新闻网10月1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杨玉娟 文/摄)当军装的坚毅遇见红妆的温柔,一场专属于军地青年的浪漫邂逅上演了
2025-10-18 23:00:00
鲁网10月18日讯(记者 赵鹏飞 通讯员 汤靖)近日,荣成市少年宫第一届艺体科技嘉年华暨四周年庆典圆满落幕!四载耕耘,童心绽放
2025-10-18 21:07:00
现代京剧《土地长歌》持续上演:以国粹之韵讲好黑土地振兴故事
10月16日至17日,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创排的现代京剧《土地长歌》在大众剧场上演。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吉林省重点打造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作品
2025-10-18 21:59:00
就在今晚!毕节市2025响水滩音乐季即将迎来最终章
10月18日晚7:30,毕节市2025响水滩音乐季即将迎来最终章——“音你而来 乐动毕节”主题音乐会将在七星关区同心城市公园热情上演
2025-10-18 20:53:00
《非凡的你》致敬“人工天河”设计师,红旗渠精神闪耀银幕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红旗渠的潺潺流水不仅滋养了豫北大地,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
2025-10-18 19:47:00
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人形机器人跟着节奏跳起热舞,吸引了观众围观。
2025-10-18 08:32:00
话剧《我这半辈子》“大剧场版”上演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10月17日-19日,原创话剧《我这半辈子》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话剧《我这半辈子》改编自老舍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
2025-10-18 19:16:00
青春华章丨“苏超”短剧即将上线!历史名将“穿越”,用兵法叱咤球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夏思宇汉代名将韩信跨越两千年时空,闪现万众瞩目的“苏超”赛场?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齐聚绿茵场
2025-10-18 09:21:00
南昌保利大剧院一年举办167场艺术演出活动
大皖新闻讯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召开前夕,南昌市红谷滩区委宣传部组织了“活力红谷滩 智启新未来”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媒体探访商业及文化地标
2025-10-18 16:57:00
《依依向北风》,回首金陵岸年代大剧周日登陆央视,取景地包括260多个南京场景□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静故事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
2025-10-18 09:21:00
冲击文华奖河北两作品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河北日报讯(记者韩莉、史晓多)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成都开幕。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
2025-10-17 0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