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热爱难当

类别: 发布时间:2025-07-11 10:33:00 来源:杭州网

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温的田野正是他们发挥专长的用武之地。比温度更热的,是我们火热的生活。

热爱难当

热爱难当

这个夏天的高温来得有点早。

地里刚插完秧,高温就来了,气温噌噌地直往上蹿。稻苗也热得急眼。弄得我每天要去蹲到田埂上,人家就奇怪地问:“你‘杵’地里蹲着干吗,听禾苗呼吸吗?”我说试试水温,会不会烫到小禾苗。

近些年高温频发,“黍稷苗稻,垂秀方造;中旱不雨,伤风枯槁”,农作物的生长只能适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极端高温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旱灾。

去年八九月,连续两个月的极端高温,刚好是水稻抽穗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稻花是开得好好的,可是花粉因为高温热害已经失去了活性,后来就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收成,各种水稻科研材料结实率下降,有的甚至收不到种子,至今心有余悸。

眼看着高温来袭,我也特别注意防范了。现在禾苗刚刚移栽,有一个星期的返青时间,得小心伺候着,我叫管田的师傅白天灌深水,晚上把水排干,第二天如此,以后若干天都需如此。虽然是辛苦了点,但这样可以物理降温,使得田里的高温能降低3摄氏度-5摄氏度,不至于太影响禾苗的健康生长。在村里租用的几块试验田里,小明师傅架了一台水泵,24小时不间断地从河沟底抽水,流水灌溉稻田,给稻苗消暑。

我把防范高温伤苗的一些技术措施也及时与种粮大户交流,让他们引起重视,减少损失。看到微信群、朋友圈里有人在聊高温防范话题,我也凑上去交流。大伙都在集思广益,怎么样做,可以让水稻生长好一点?

“小家伙”,大能量

酷暑无处不在,山里照样热得发慌。火热的夏天,在仙居遇到种田大户老泮,他正在一车一车地安排运送秧苗到乡镇各地,热得满头大汗,也没闲工夫跟我唠几句。作为种田好手,老泮自己种了几千亩的稻子,还承担了诸多省、市、县里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任务。这不,一千五百亩的早稻,眼下正处在“双抢”季节,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现在的“双抢”,虽然很多都交给机械了,早稻机械收获,晚稻机械插秧,可照样得有人开机械啊。稻谷要装车要烘干,田地要重新耕地犁地,要培育晚稻秧苗,照样忙得不亦“热”乎。或者说,老泮根本就顾不上热,就像顾不上我一样。“双抢”这活,必须在这十天半月内完成。

火热的夏天,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同事也来到了仙居杨丰山。他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钵苗育秧技术,联合浙江理工大学的农机团队,带来了一些刚刚研发成功的新家伙——特意为山区梯田打造的小型插秧机械。“小家伙”,大能量,在小块的梯田里灵活好掉头。只见一台台崭新的履带耕作机、智能毯苗插秧机、钵苗移栽机等在上下梯田间一字排开,机械手手拿把掐,不一会儿就插好一块田,茁壮的秧苗齐齐整整。

碰到一家粮食合作社的负责人王领伟,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我种了160亩梯田,过去依靠人工插秧,一天要请10多位工人花两个星期的时间,有时候还请不到工人。今年买了两台插秧机,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人也轻松不少。

酷暑之下,热爱难当。众多的劳动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没有因为高温而退避三舍。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温的田野恰是他们发挥专长的用武之地。我有时感受到,劳动者的火热,热过了夏。

冲到烈日底下去

一个放暑假的小朋友突然跑来问我:你晒得那么黑,你不怕热吧?我连忙说,谁不怕热呢?

小朋友认为我不怕热,说得也对。我是“稻田经理”,我不能哪儿凉快待哪儿去,我得随时冲到烈日底下去。

我的工作长期在田间,可能是形成一点耐热性能。这很像进化论,“用进废退”,不光是人,植物也如此。最近有一则报道,我国科学家经过一项长达十年的人工选择研究,获得了耐寒水稻,证明水稻无须改变基因即可遗传耐寒性能。那么同理,水稻也能耐热。近些年的热害确实太可怕了,严重影响了稻谷生产。想起试验田里,虽然很多的科研材料因为高温影响,被淘汰了,但也筛选到了极少数耐高温的好材料。这个夏天,在高温下可以继续好好考察筛选,也许几年下来能培育出耐热的长粒粳稻新品种。

想到这里,兀自又凉快了几分。

点燃更多的热情

小暑大暑,热熟一薯。

有人在街头拍到一只小鸟,亦步亦趋地走在斑马线的白漆上,因为它怕柏油路面烫脚。前几日看到报纸也说,杭州夏季“待机时间”几乎是四季中最长的,平均长度140天,完胜其他三季。按理说杭州小山环抱,绿树成荫,应该可以抵御一些暑气。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因为杭州是创业热土吗?

一进入夏天,户外作业的人懂得“起早贪黑”,减少白天出门。上班的人也主动早晚加班了,穿过紫之隧道前往滨江的高架路提早开堵。但跑步的人群,照样跑满了各条马路,挥汗如雨,以热治热。

各路避暑大军也很快开始行动了。远的可能去了云贵、东北,近的很多在搜索附近的公共水域,为数不少的地下防空洞成了群众纳凉好地方。九溪十八涧里,很多人忙不停地把大大小小的脚丫子伸到清凉小溪里,那个畅快,估计跟冰镇西瓜有得一比。

其实消暑何必乱找地呢。凡人皆有金刚,凡事皆有平衡,暑气也能此长彼消。这个火热的夏天,热的不止有气温。这个火热的夏天,女篮大高个刘子宇上场了。这个火热的夏天,人民足球“苏超”来了,江苏十三太保,场上拼全力,场外拼热梗,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更纯粹的足球。我们也完全可以期待,新鲜出炉的“浙BA”(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也会闪耀出与众不同的群众智慧与热梗,点燃更多热情。

也许这种真心真情的释放,就是我们所说的“心静自然凉”,这种追求人间欢欣的内心,让你宁静凉快,让你能完全忘却了周围的火热高温。我敢打赌说,当你置身其中,你会更热,你也会更宁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荔浦:开足马力抢抓农时插秧忙
...地流转方式,实现了土地小块变大块,由合作社连片种植水稻。今年抢收完早稻后,合作社把核心区300亩良田用作水稻制种稻田,需要人力按照先插上雄株禾苗,几天后再插母本的水稻制种步骤
2023-08-02 09:38:00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中旬,江南、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至9天,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至40℃。江南华南早稻处于灌浆乳熟至
2023-07-12 14:53:00
战高温抢农时 确保颗粒归仓
本文转自:福州日报连江8300亩早稻迎来丰收季战高温抢农时确保颗粒归仓本报讯(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吴其法)当前正是水稻“双抢”关键时期。连日来,连江县8300亩早稻迎来丰收季,
2023-07-16 02:14:00
新建区“抢”字当头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全媒体记者 徐蕾)连日来,为尽快抢收早稻,降低农民高温下翻晒稻谷的压力,新建区组织700多台联合收割机、40多家烘干厂、600多台插秧机帮助农民抢收、抢烘、抢种,努力实现早稻
2023-08-05 06:34:00
加快培育优良品种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自主选育早稻品种种植面积由以前的6%提高到12%以上,耐高温中稻新品种和优质晚稻品种的选育推广效益显著。“下一步,江西省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协同
2024-04-30 05:16:00
漳州云霄:“丰”景如画 早稻飘香抢收忙
...农村局将尽量扩大秋粮种植面积,管护晚季的秧苗,防止高温、暴雨的危害,玉米、大豆、花生播种期间,做好高温的防范工作,确保完成我县粮食生产目标。还将组织农技专家下沉田间地头,持续
2023-07-25 17:09:00
科技小院如何带动大农业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李宝华立夏刚过,正值水稻分蘖盛期。一大早,上高水稻科技小院首席专家曾勇军穿上套鞋,扎进了稻田里。这段时间,他要时刻关注秧苗长势。他的身后,是1500多亩由
2023-05-10 10:17:00
...底开始雨水不断,泡坏一些农田;晚稻抽穗扬花期,持续高温又来了……“今年粮食生产面临的灾情不少,但现在一盘点,粮食丰产还是挺稳的。”长进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长进说。“不能完全
2024-10-22 06:15:00
无人机“飞播”晚稻科技助力水稻播种
...时,就完成了200亩晚稻播种工作。“由于晚稻秧苗在自然高温条件下生长过长,插秧机不便于分蔸,机插模式基本被淘汰了。现在采用‘飞播’模式,直接将催好芽的水稻种子精量、均匀播撒大
2023-07-27 10:23: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虽已入冬,但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东侧的稻田里却未曾萧瑟。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翻起层层金色波浪,与不远处翠绿的映山湖交相辉映
2025-11-16 07:22:00
松果奇遇记:彩泥与自然的创意碰撞
鲁网11月15日讯当秋日的松果邂逅五彩的彩泥,一场充满童趣的艺术创作就此展开!近日,东营市利津街道中心幼儿园大班的宝贝们化身小小艺术家
2025-11-15 15:32:00
落叶在纸上“长”出叶脉——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中心幼儿园中二班创意活动
鲁网11月15日讯2025年11月11日,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中心幼儿园中二班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趣味十足的落叶拓印创作。孩子们用小小的双手
2025-11-15 15:33: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这里是造物主私藏的调色盘,水面将整片天空对折,让青山的倒影与游云在波光中联姻。流动的青,变幻的蓝,为每位过客定制专属的仙境存档。来源:铜仁市印江县融媒体中心一审
2025-11-15 20:40:00
绥阳县大楠村:“冬养春种”巧衔接 循环农业“链”就致富路
多彩贵州网讯 时值寒冬,农事渐歇,但在绥阳县郑场镇大楠村的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里,展现出一番“农忙”景象。村民们一改往日“猫冬”的习惯
2025-11-14 20:34:00
鲁网11月14日讯清晨时分,拆老试验室的铲车贴着墙面低语,机器的响动沉甸甸的,就在这声音间隙中,几声细细弱弱的啾鸣,传进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预制分公司试验员卢伟的耳朵里
2025-11-14 21:08:00
“吉林一号”卫星新闻|万米高空俯瞰四川阿坝红旗特大桥垮塌
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境内的红旗特大桥引桥垮塌事件引发广泛关注。13日,吉林一号高分03D53星过境四川阿坝拍摄到了一组高清图像
2025-11-14 22:03:00
务川:百合栽种忙 特色促增收
多彩贵州网讯“这个百合种就有6个芽孢,一个芽孢是一个整体,像这样掰开,按在土里面,间距大概就是5至6公分左右。”初冬时节
2025-11-14 22:12:00
中国有约|当国际目光遇见“不朽”的山西文明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孙宇佳)在山西的省会太原,汾河穿城而过,滋养出这座城市的千年底蕴。作为“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古都
2025-11-14 23:28:00
秋日,贵州赐予了我一场真正的奇迹——秋天整个改头换面,沉溺于灿烂的金色之中。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银杏,它们此刻正处于最美的巅峰
2025-11-15 03:09:00
中国网11月14日讯(记者 张艳玲)记者从水利部获悉,11月13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向黔江投放10种鱼苗
2025-11-14 10:04: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 从“煤渣湖”到“网红打卡地”,淮北这片水域如此逆袭
大皖新闻讯 清晨的湖面薄雾如纱,7300亩水域静谧如镜,白鹭掠过水面,野鸭成群游弋,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然而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湿地
2025-11-14 10:53:00
绩溪:珍稀昆虫云集,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地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了解到,绩溪县近期完成的陆生昆虫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取得显著成果
2025-11-14 10:55:00
“林中仙子”白颈长尾雉频现绩溪山林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绩溪县生态环境分局了解到,近日,绩溪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团队在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中多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的活动
2025-11-14 10:55:00
摄制|马英杰 郭宝强初冬时节,一批丹顶鹤翩然降临唐山旅游岛。它们在金色沙滩上悠然踱步,或低头觅食,或梳理翎羽,画面灵动和谐
2025-11-13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