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温的田野正是他们发挥专长的用武之地。比温度更热的,是我们火热的生活。
这个夏天的高温来得有点早。
地里刚插完秧,高温就来了,气温噌噌地直往上蹿。稻苗也热得急眼。弄得我每天要去蹲到田埂上,人家就奇怪地问:“你‘杵’地里蹲着干吗,听禾苗呼吸吗?”我说试试水温,会不会烫到小禾苗。
近些年高温频发,“黍稷苗稻,垂秀方造;中旱不雨,伤风枯槁”,农作物的生长只能适应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极端高温会影响它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旱灾。
去年八九月,连续两个月的极端高温,刚好是水稻抽穗灌浆成熟的关键时期,稻花是开得好好的,可是花粉因为高温热害已经失去了活性,后来就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收成,各种水稻科研材料结实率下降,有的甚至收不到种子,至今心有余悸。
眼看着高温来袭,我也特别注意防范了。现在禾苗刚刚移栽,有一个星期的返青时间,得小心伺候着,我叫管田的师傅白天灌深水,晚上把水排干,第二天如此,以后若干天都需如此。虽然是辛苦了点,但这样可以物理降温,使得田里的高温能降低3摄氏度-5摄氏度,不至于太影响禾苗的健康生长。在村里租用的几块试验田里,小明师傅架了一台水泵,24小时不间断地从河沟底抽水,流水灌溉稻田,给稻苗消暑。
我把防范高温伤苗的一些技术措施也及时与种粮大户交流,让他们引起重视,减少损失。看到微信群、朋友圈里有人在聊高温防范话题,我也凑上去交流。大伙都在集思广益,怎么样做,可以让水稻生长好一点?
“小家伙”,大能量
酷暑无处不在,山里照样热得发慌。火热的夏天,在仙居遇到种田大户老泮,他正在一车一车地安排运送秧苗到乡镇各地,热得满头大汗,也没闲工夫跟我唠几句。作为种田好手,老泮自己种了几千亩的稻子,还承担了诸多省、市、县里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任务。这不,一千五百亩的早稻,眼下正处在“双抢”季节,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现在的“双抢”,虽然很多都交给机械了,早稻机械收获,晚稻机械插秧,可照样得有人开机械啊。稻谷要装车要烘干,田地要重新耕地犁地,要培育晚稻秧苗,照样忙得不亦“热”乎。或者说,老泮根本就顾不上热,就像顾不上我一样。“双抢”这活,必须在这十天半月内完成。
火热的夏天,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同事也来到了仙居杨丰山。他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钵苗育秧技术,联合浙江理工大学的农机团队,带来了一些刚刚研发成功的新家伙——特意为山区梯田打造的小型插秧机械。“小家伙”,大能量,在小块的梯田里灵活好掉头。只见一台台崭新的履带耕作机、智能毯苗插秧机、钵苗移栽机等在上下梯田间一字排开,机械手手拿把掐,不一会儿就插好一块田,茁壮的秧苗齐齐整整。
碰到一家粮食合作社的负责人王领伟,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我种了160亩梯田,过去依靠人工插秧,一天要请10多位工人花两个星期的时间,有时候还请不到工人。今年买了两台插秧机,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效率提高了好几倍,人也轻松不少。
酷暑之下,热爱难当。众多的劳动者,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没有因为高温而退避三舍。对于农业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温的田野恰是他们发挥专长的用武之地。我有时感受到,劳动者的火热,热过了夏。
冲到烈日底下去
一个放暑假的小朋友突然跑来问我:你晒得那么黑,你不怕热吧?我连忙说,谁不怕热呢?
小朋友认为我不怕热,说得也对。我是“稻田经理”,我不能哪儿凉快待哪儿去,我得随时冲到烈日底下去。
我的工作长期在田间,可能是形成一点耐热性能。这很像进化论,“用进废退”,不光是人,植物也如此。最近有一则报道,我国科学家经过一项长达十年的人工选择研究,获得了耐寒水稻,证明水稻无须改变基因即可遗传耐寒性能。那么同理,水稻也能耐热。近些年的热害确实太可怕了,严重影响了稻谷生产。想起试验田里,虽然很多的科研材料因为高温影响,被淘汰了,但也筛选到了极少数耐高温的好材料。这个夏天,在高温下可以继续好好考察筛选,也许几年下来能培育出耐热的长粒粳稻新品种。
想到这里,兀自又凉快了几分。
点燃更多的热情
小暑大暑,热熟一薯。
有人在街头拍到一只小鸟,亦步亦趋地走在斑马线的白漆上,因为它怕柏油路面烫脚。前几日看到报纸也说,杭州夏季“待机时间”几乎是四季中最长的,平均长度140天,完胜其他三季。按理说杭州小山环抱,绿树成荫,应该可以抵御一些暑气。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因为杭州是创业热土吗?
一进入夏天,户外作业的人懂得“起早贪黑”,减少白天出门。上班的人也主动早晚加班了,穿过紫之隧道前往滨江的高架路提早开堵。但跑步的人群,照样跑满了各条马路,挥汗如雨,以热治热。
各路避暑大军也很快开始行动了。远的可能去了云贵、东北,近的很多在搜索附近的公共水域,为数不少的地下防空洞成了群众纳凉好地方。九溪十八涧里,很多人忙不停地把大大小小的脚丫子伸到清凉小溪里,那个畅快,估计跟冰镇西瓜有得一比。
其实消暑何必乱找地呢。凡人皆有金刚,凡事皆有平衡,暑气也能此长彼消。这个火热的夏天,热的不止有气温。这个火热的夏天,女篮大高个刘子宇上场了。这个火热的夏天,人民足球“苏超”来了,江苏十三太保,场上拼全力,场外拼热梗,让全国人民都看到了更纯粹的足球。我们也完全可以期待,新鲜出炉的“浙BA”(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也会闪耀出与众不同的群众智慧与热梗,点燃更多热情。
也许这种真心真情的释放,就是我们所说的“心静自然凉”,这种追求人间欢欣的内心,让你宁静凉快,让你能完全忘却了周围的火热高温。我敢打赌说,当你置身其中,你会更热,你也会更宁静。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1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