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6日上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与低碳韧性发展实践”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面绿色转型发表主旨演讲。
面对联合国秘书长警示的“全球沸腾时代”,气候风险已成为转型核心议题。他指出:“气候风险这个话题是我们全面绿色转型不能回避的。”
他提出“低碳韧性发展”概念,低碳韧性是一种综合性的气候行动计划和决策方法在面对气候变化,气候灾害风险以及疫情等突发公共性事件,加速减排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另外一个方面通过韧性的措施吸引气候变化的能力,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相互适应。
他强调需通过政策设计协同减缓(自上而下)与适应(自下而上)行动,在应对气候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实现减排与韧性能力双提升。
今年正值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及《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庄贵阳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与“双碳”目标相辅相成,区别于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路径,中国探索的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的创新模式。
当前绿色转型面临根本性变革:工业化体系需转向零碳体系,需健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的体制机制,政策应具备透明性和可预见性以激发创新活力。
他特别强调,“双碳”目标正驱动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全球科技革命加速下,数字技术与绿色能源融合催生新产业赛道,中国新能源产业已为全球碳中和作出实质贡献。
在气候适应领域,庄贵阳援引世界资源研究所数据称,每投入1美元气候适应资金可带来10年综合收益。城市作为减排主战场和脆弱性集中区,通过低碳试点、韧性城市建设将释放巨大潜力。
庄贵阳总结称,中国正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自然与气候目标统一。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既需“双碳”目标引领创新,更需在统筹安全中增强发展韧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林静 王华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