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旧时文人好砚,以读书旁批,提笔写作皆需用墨,而墨则发之于砚。今之文人写作多用电脑敲击,笔久废,无论墨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今之文人,废墨废砚亦久矣。废砚者,废砚之用,非废砚也。故时至今日,藏砚玩砚者益夥。
吾少时写仿,多用墨盒,亦偶用砚台,皆粗劣之物,不堪把玩者。后闻表姐言其家有祖上所传砚台,随即往西角头村外婆家小住。小舅言砚台在灶窝中,遂于灶窝柴火堆中翻找,觅得一古砚,小舅言其为其祖父所用者。砚为椭圆形,紫色,砚额为云纹,石质紧密,以指触摸,滑腻温润如玉。此前读古书,粗知选砚之则,有呵之可出水,触之如凝脂,敲之有金属声之说,以此验之,一一不爽,实为佳制。然此石属何砚则未得而知。其色青紫,极类端砚,吾以端砚视之者久之,亦朝夕把玩,视如珍宝。上大学,拜师斯木先生门下,所知者渐深。某日携此砚求教,斯木师言为贺兰砚,乃清代之寻常物耳。放假携归,不复珍视。后询之家母,家母言不知所往,吾抱憾者久之。
西安钟镝先生,吾之好友也。钟镝善篆隶体,下笔在秦汉以上;书法之外,钟镝尤以篆刻名世,所刻印章古朴凝重,格调亦在秦汉以上。身居西安,钟镝所见秦砖汉瓦甚夥,所收秦砖汉瓦亦多,耳濡目染,下笔自不同凡俗。其书法隶书篆书交融,笔法简逸淳古,金石气息浓郁。钟镝嗜酒嗜茶,每在西安相见,辄有好茶相赠。某年酒后,钟镝持一砖砚赠我,视之,乃汉砖也。砖侧有汉篆“万岁”二字,线条饱满高突,挺立劲健,古意盎然,所谓大书深刻,盖如此耳。砖侧视之,泥痕累累,以手触之,坚硬如石。然砚堂处稍粗糙,易发墨而伤笔。东坡先生云:“砚之美,润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发墨必费笔,不费笔者必退墨,二者难兼。唯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而此砖砚二德居一,未堪实用。然置诸书柜,日日把玩审视,古意熏染,下笔自有变化,此砚之德也,可称之砚德。回视钟镝书法,又观秦砖汉瓦之意,因作诗赞之,诗曰:“下笔应须入汉秦,风神高古再无人。当时展览流行体,不教纤毫着此身。”
此砚之外,平遥雷森林同学亦赠汉砖砚一,形制类于钟镝所赠者而质地更为坚硬。吾志之曰:“弟子雷森林赠汉砖砚一方,上有‘万岁’砖文,因赋一绝为赞。”诗云:“汉砖琢得墨池方,千载摹挲发古光。万岁精严真剧迹,归来高置入山房。”
今之砚石,已非实用之物,乃文人把玩之艺术品也,故砚之为用,实无用也。砚之用,一如人之用,与我纯以精神往来者,吾友也;与我纯以利益相交者,路人也。利益之交,利尽则散;精神往来,与天地同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