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青海:让最美生态得到最严守护(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14 08:2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 贾丰丰

青海:让最美生态得到最严守护(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

青海格尔木光伏园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同盛开在戈壁上的巨大“向日葵”。

骆先洋摄(人民图片)

青海:让最美生态得到最严守护(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

叶金俄日(左)与东木措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黑河流域巡护。

新华社记者 张 龙摄

青海:让最美生态得到最严守护(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

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因洮河而得名,洮河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图为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本报记者 贺 勇摄

编者按:

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2020年提出实施“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改善和提升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本版即日起推出“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系列报道,讲述中国各地守护生态安全、践行绿色发展的故事,敬请关注。

春上高原,绿意从河湟谷地渐次铺染,三江源头的生灵万物自由栖息、柴达木盆地的盐湖绿如翡翠,还有青海湖的碧波荡漾、祁连山的高耸巍峨……青海大地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位居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连接地,青海被称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

近年来,青海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不断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逐年提高,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青海大地加速构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绿色本底愈发坚实

春雪,宛如一层柔曼的轻纱覆盖在辽阔的草原上。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的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湿地生态管护员才才和同事们早早起床,顶着凛冽的寒风,开始了一天的巡护。

“咱这里是全国第一个以黑颈鹤及其繁殖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这两天,已经有很多鸟儿迁徙到此,即将开始它们的交配繁育,咱必须守护好!”顺着望远镜,远处的草甸上,几只黑颈鹤翩翩起舞,才才的语气也变得格外温柔,“这两年,随着保护区里的生态越来越好,前来安家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咱这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

建立科研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坚持与专业科研监测团队开展合作、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调查统计、开展自然科普教育、启动社区共管,成立生态公益巡湖队……近年来,隆宝野生动植物资源稳中有升,其中,鸟类资源数量逐年增加,已达到19目39科144种,黑颈鹤种群超过全球种群的1.3%、斑头雁种群超过全球种群的9.4%。

而这,只是青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缩影。

2019年,青海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共同启动建设“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截至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已经正式设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正式获批。

“为稳妥解决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范围不清以及现实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拟将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3类83处,总面积27.22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85%,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建海说。

良好的环境离不开科学的修复。“以去年为例,我们全年完成防沙治沙任务9.7万公顷,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18%,全年义务植树累计折算1800余万株,参与人数达300万人次,创建4个省级森林城镇和6个省级森林乡村。”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马建平说,“通过构建‘案件审理﹢司法宣传﹢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全方位司法保护体系,全省国土绿化支撑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青海省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积极推行“林(草)长+检察长”新模式,海北藏族自治州建立林(草)长网格化管理体系……最美的生态在青海得到最严的守护,目前,林(草)长制在青海全面落地,全省设立6467名林(草)长,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草)长制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省级总林长负总责、市州级总林长抓督促、县区级总林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青海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包含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健全。

绿色产业更加茁壮

修剪枝条、补充养分、加紧浇水……这两天,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宗加镇的枸杞地里,种植大户丁灵正领着工人对枸杞苗进行春季管理。

“今年承包了100亩地,全都种的枸杞,人勤春来早,果树保养不能落下,别看现在枝头光秃秃的,采摘旺季,一天光鲜果就能摘上千斤。”谈起枸杞来,这位黝黑的汉子笑得格外甜蜜,“这两年,行情很不错,凭借好生态的金名片,收购商对青海枸杞非常认可,基本上采一茬、卖一茬,一亩地保底收入5000元。”

2023年,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种植枸杞2.76万公顷,干果产量9.13万吨,占比接近全国的20%,实现产值33.2亿元,占全州农牧业总产值42.3%,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

红枸杞红火的背后是绿色大产业的繁荣,一项项重点项目更是记录着青海绿色发展的铿锵步伐——玛尔挡水电站下闸蓄水、羊曲水电站完成大坝填筑、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开工、李家峡水电站扩机工程投运……

截至去年底,青海清洁能源总装机达5107.9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新能源装机占比、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保持全国领先,锂电池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海南戈壁和柴达木沙漠基地9250万千瓦新能源纳入国家规划布局方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有机草原监测总面积突破1.5亿亩……青海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青海,一批批绿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保护。

今年3月底,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广邀四海宾朋,共筑绿色算力,共绘新质未来。

“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青海的绿色电力具有量大、质优、价廉的特点,能够为发展算力提供持续稳定价廉的绿色电力。青海发展绿色算力,在将自身电力价格优势转化为算力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进一步加快大模型产业的落地和实施、在全国推广大模型的应用贡献青海力量。”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院长张云泉说。

加快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青海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已经开启。“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青海的禀赋优势,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基地。”青海省数据局局长靳力说。

绿色福祉不断增进

共接待游客7.27万人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青海湖景区见证了一场高原春日的盛大约会。

“每天都有游客入住,藏餐、手工艺品、酸奶等很受欢迎。”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的仁青才郎,临近花甲之年放下牧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经营起了农家乐,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让他赚了不少钞票,“凭借邻近青海湖的位置优势,咱这农家乐生意一年更比一年好,说到底,还是咱青海湖的高颜值自带流量。”仁青才郎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成千上万和仁青才郎一样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腹地,平均海拔4300米,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的代曲村,活跃着一支“雪豹监测队”。

“我们都是代曲村的生态管护员,最开始,大家就是把巡山过程中拍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这个团队已经壮大到27人!”打开相册,一张张壮美的风景、一只只可爱的野生动物依次划过,队长格来江措难掩自豪,“因为国家的好政策,乡亲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每家都有一个生态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工资,我们有责任把家乡的美、把家乡的变化展示给更多人看!”

行走雪山谷地、穿行江河之源,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的案例数不胜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更加清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正是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有益尝试,可观的收入切实让大家感受到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诸多利好。同样,“一户一岗”公益岗位,不仅直接带动1.72万户家庭创收,也让更多人加入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享受生态保护带来的实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绿水青山成为大美青海的靓丽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公共产品。去年,青海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从河湟谷地到草原牧乡、从雪域深处到戈壁边城,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相得益彰。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实践难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青海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4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青海联通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协议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合作
...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在网络强国和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推动数字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2024-01-08 16:43:00
青海湖连年扩容会带来哪些影响
...96.72米,水质优良率达100%。近年来,我省合力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如今,青海湖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60%
2023-10-14 00:49: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王梅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将于6月15日开幕,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本届生态博览会以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主题,高起点
2023-06-14 10:51:00
青海保障民族地区水安全:构建水网工程、推动水生态治理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图为青海黄河流域自然生态。(资料图)李玉峰摄中新网西宁1月16日电 (张明 张添福)扩大水利投资、构建水网工程、推动水生态治理、创新人才培养……记者16日从青
2023-01-16 19:23:00
时政新闻眼丨再赴青海考察,习近平始终关注这篇大文章
...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他强调,要持续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如何做好保护与发展的大文章,是总书记对青海始终不变的牵挂。他三次赴青海考
2024-06-21 11:31:00
中国生态大省青海的绿色之变
...海这片土地曾是荒凉和风沙的代名词。然而,如今的中国生态大省青海早已旧貌换新颜,绿色和生态成为青海的新标签,“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中国湿岛”等“高大上”的名称越来越响亮,“
2023-06-26 08:42:0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丨青海:“益心”守护大河奔流
...兴站在黄河上游支流格曲河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生态管护员昂保仔细地扫视着河道,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认真查看有没有污水排入河中。在日常巡护中发现破坏生态的线索,及时拍照上传
2023-09-30 08:59:00
青海湖生态保护发生转折
...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青海湖流域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中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眼下,青海湖湟鱼进入洄游季。作为青海湖重要的补给河流,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
2024-06-08 07:14:00
甘青两省开展祁连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
...新闻网中新网西宁11月3日电 (记者 孙睿)记者3日从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日前联合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甘青两省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联席会,并开展祁连山
2023-11-03 17:0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田志楠)秋风送暖,爱心启航。近日,麦田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走进淄博市高青县三合小学
2025-10-31 13:32:00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韩桦)为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养成勤劳、俭朴、节约的好习惯
2025-10-31 13:35:00
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绷紧“安全弦” 守牢“安全线”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逯广宇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傅朝阳)连日来,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2025-10-31 11:00:00
中建中新安装分公司开展“巧手传廉意 佳节守清风”廉洁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筑牢职工廉洁思想防线,营造崇廉尚俭的节日氛围,中建中新安装分公司组织开展了廉洁主题剪纸与廉洁主题珐琅挂件制作活动
2025-10-31 11:01:00
省级荣誉!聊城市东昌府区实验幼儿园拟入选省级“书香校园”典型案例
鲁网10月31日讯10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网站公示关于省级“书香校园”典型案例名单,经各市遴选推荐和省级专家初审、复审
2025-10-31 11:01:00
喜报 | 山东省地矿局二四八大队提案荣获全省地质系统竞赛三等奖
鲁网10月31日讯欣闻捷报,倍感振奋!山东省地质工会于2025年10月组织开展的“履职献良策 创新促发展”职工代表提案竞赛中
2025-10-31 11:01:00
严打、宣防、控源!聊城公安打出反诈“组合拳”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泮晓阳)10月30日下午,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发展看聊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十)“公安机关护航高质量发展”专场
2025-10-31 11:01:00
“民天农谷”释放“新活力”: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借“绿沃川”产业项目发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鲁网10月31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 通讯员 吴浩然 殷梦雪 刘飞飞)“看着温室大棚一天天建起来,心里特别期待
2025-10-31 11:01:00
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组织离退休职工参加临沂市老年人太极拳教学骨干培训班
鲁网10月31日讯为进一步弘扬太极传统文化,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幸福指数,近期,山东省地矿局七队组织两名离退休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临沂市老体协组织的老年人太极拳教学骨干培训班
2025-10-31 11:01:00
本周六相约南京,多重优惠等着你“苏超”决赛夜,“惠享”全城嘉年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本周六,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决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激情开战
2025-10-31 08:00:00
元通商圈地下空间联通项目一期完工
元通商圈地下空间联通项目一期完工南京结合轨道交通优化立体慢行系统图为元通地下连通工程一期出入口元通站8号出口。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钢吴春霞“没想到这里多了3个地铁出入口
2025-10-31 08:00:00
南报网讯(通讯员毛欣悦记者张希)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为一辆车蓄满电。继去年全市首个光储超充放站在江宁开发区管委会投运之后
2025-10-31 08:01:00
南京3年受理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案件140件标的额超70亿元涉外审判专业,经贸往来安心南报网讯(记者马忆玲)记者昨天从市中级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5-10-31 08:0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10-31 08:01:00
地方文明实践和驻区高校资源深度融合江宁“幸福校校乐”打通文明实践供需通道南报网讯(通讯员包丽记者张希)为进一步深化高校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融合发展
2025-10-31 0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