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荔波
小小饰品加工厂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本报讯 (荔波县融媒体中心 戴友维 潘攀 蒙冯力) 近日,记者走进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的捞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帮扶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停地忙碌着,车间内,每个工人分工明确,有的灌浆配料,有的彩绘上色,有的称重包装……整个车间忙碌而有序。
据安置点工作人员介绍,车间工人大部分来自安置点的搬迁群众。该生产线是由荔波路森饰品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主要从事各类树脂饰品配件、玩具、公仔、摆件以及荔波县当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商品主要销往浙江省义乌市,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此外,公司在玉屏街道、茂兰镇还有另外2个加工点,截至目前,带动110余人就业。
捞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安置瑶山瑶族乡捞村片区326户1031人,安置房屋275套。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黄冬梅一家搬进这里,不仅住得更好,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主要是负责手工上色,工作简单易上手,在家门口就能务工,非常方便。”彩绘工位上,黄冬梅一边给树脂制品上色一边说,每月4000元左右的工资,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的收入,让她幸福感满满。
何灿均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在外地打工挣钱,听说家里招工,且工资收入与在外地打工时不相上下,于是果断报名。他说:“上班靠近家里更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一个月平均下来有5000元到6000元,订单量大的时候能拿到1万元,收入比之前高很多。”
像黄冬梅、何灿均这样的群众还有很多,为了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不能外出务工,在家里又无事可做。如今,就业帮扶车间的建设投产,解决了不少群众的就业问题。
“目前车间主要分为白胚和彩绘两个部门,负责白胚的需要一定技术,收入相对较高。彩绘对技术要求不高,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做。”公司负责人欧云涛介绍,车间采取的是弹性工作的管理方法,不同的岗位报酬不同,还提供“居家就业”岗位,让一些工人把材料领回家,把家庭变车间,带动了捞村众多易地搬迁户、困难户、残疾人、待业妇女等群体实现了就地就近灵活就业。
“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准备进行扩建,进一步合理规划车间功能分区,同时计划新增岗位30个,吸纳更多的搬迁群众和周边区域闲置劳动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欧云涛告诉记者。
瑶山瑶族乡巴力村驻村第一书记罗玉江介绍,扶贫车间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建成的,如果车间每年能稳定提供30个就业岗位以上,就能免除当年的租赁费。谈到未来方向时,罗玉江自信而坚定地说:“我们将对移民点的产品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好荔波少数民族特色饰品,再通过小七孔景区、瑶山景区等渠道销售出去,争取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荔波县将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不断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图为工人在进行彩绘作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