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湖南
与百姓心连心 助群众年更“圆”
□讲述:谢立刚(湖南省衡南县公安局栗江派出所教导员)
整理:本报记者 刘海平 舒 俊
派出所是公安工作最基层的战斗堡垒,处于服务群众最前沿,是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出于职业的特点,我喜欢走街串巷,注意观察发现疑似走失人员,帮助那些需要回家的人,慢慢地我走上了公益寻人之路。12年来,我累计帮助100多个失散家庭重新团圆。
2023年3月,我在栗江镇大泉村的一场“屋场恳谈会”上得知,该村独居老人宁常忠的一双儿女20多年前在广州打工时先后失踪。得到消息后我立即赶往宁大娘家了解详细情况。原来,1999年,宁大娘19岁的二女儿刘某香被熟人带到广州打工,因为智力有缺陷,又没出过远门,不久便失去联系。小儿子刘某九于2003年跟大姐夫在广州打工时突发精神疾病后也失踪了。20多年来,宁家夫妻一直在寻找儿女,但是没有任何消息。
了解情况后,我们立即帮老人采血入库,但是没有比对成功的信息,我又借助网络扩散寻亲信息。3月底,我们接到贵州省遵义市一热心网友汪某的信息,称刘某香在遵义市习水县二郎镇成家,和丈夫生有一儿一女。我们经过多次沟通核查,确认此人就是宁大娘的二女儿。因双方家庭条件都非常困难,无法立即见面。我们向相关部门反映,为刘某香解决了回家的基本费用,帮助失散24年的母女团圆。同时我们也在开展相关工作,争取早日帮宁大娘找到小儿子。
家团圆,大民生。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满,是民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年11月24日,一个自称缅甸华侨的男孩通过网络向我求助,希望能帮他寻找分离20多年的亲人和家庭。求助人叫于某明,父亲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母亲是缅甸人。于某明出生在祁东县,不久父母将他带到缅甸生活,后又生下两个弟弟,父亲因病去世后,留下不到10岁的三兄弟和母亲在缅甸相依为命。
收到求助,我马上与同事根据他提供的信息与祁东公安取得联系并请求其协助核实信息。同时,我制作了两个寻亲视频推送到祁东县。2023年11月28日上午,有自称于某明的姑姑及堂兄妹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联系到我,经过证实,确认他们就是于某明离散20多年的亲人。深夜,亲人们迫不及待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看到了于某明。因为条件限制,于某明还不能马上回国与亲人相见,但相信他一定会回到中国与亲人团聚。
公安工作的落脚点是服务人民。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汇集成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为老百姓解忧愁,让群众满意,让万家团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6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