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05 14:23: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锦涛

“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李玉宝(左三)在用针。资料照片。

从医30年,李玉宝从来没有“闲工夫”。“也没忙啥,就是看病。”李玉宝说,“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李玉宝是藏族,藏语名字叫“达瓦”,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清水乡。“小时候,大夫是我的榜样。”李玉宝说,他至今都记得,大夫来草原上看病,不仅免费治疗,而且赠送药物。乡亲们过意不去,端出酥油、斟满奶茶、拌好糌粑表示感谢。“十分感动,当时暗下决心,长大后要当医生。”

后来,李玉宝考入了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南州藏医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学时,我们的主要教材是《四部医典》。”李玉宝说,《四部医典》成书于8至12世纪,是藏医学奠基之作。这部文献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藏医学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藏医师给病人看病,主要是通过‘望、问、触’三诊方式诊断病情。”李玉宝说,同时,用中医、藏医等交叉的方式开展治疗,他现在用的针灸疗法,就源自一次中医培训。不输液、不吃药,几根银针就能治病的治疗方法,激起了他对针灸疗法的兴趣。此后,他钻研古籍、研习针灸。“学好针灸,必须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同时吸收现代医学科技对于人体的研究成果,要学好必须下苦功夫。”

“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李玉宝出诊。资料照片。

悬壶济世,常怀慈悲。在医院时,李玉宝的诊室很好找,门口候诊病人最多的那间就是。上午的出诊,一般都要看到下午才能结束,经常要加号。有的患者,路远交通不便,来一趟十分不易,“准点下班,意味着要拒绝患者,于心不忍。”李玉宝出诊,施针时,有时微弯腰,有时要半蹲,一年累计用针量达20余万根,诊治患者超1万多人次。即使如此忙,他对待每个病人,仍是全力以赴、一视同仁。曾有位患者,失眠、耳鸣十多年,已成痼疾。慕名前来,权当一试。结果,在李玉宝调理下,用针两周后,睡眠改善、耳鸣好转。患者激动地给李玉宝说,“从现在起,能睡个踏实觉了。”

“看病是我的职业,必须干好”

藏医用的药碾子。董洪亮摄。

近年来,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和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说明,中医药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可。”李玉宝说,患者的信任,不能辜负,他将初心不变,用心针灸,用爱治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15: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西问】李先加:为何说藏医药学是人类医学的瑰宝?
...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治疗疾病的智慧结晶。古老的藏医学现今是否蕴含生命力?对此,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了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会长李先加。李先加表示,藏医学理
2023-08-17 21:13:00
...革65周年卫生健康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65年来,藏医药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西藏藏医药已基本形成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19
2024-04-14 13:57:00
东西问丨李先加:为何说藏医药学诞生于“百家争鸣”?
...为何说藏医药学诞生于“百家争鸣”?——专访青海大学藏医学院院长、青海省藏医药学会会长李先加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中国的藏医藏药历史悠久,是青藏高原上的居民同恶劣自然环境作斗争过程
2023-08-17 20:32:00
藏医学与现代医学有何共性?青、甘藏医药研究者谈古、论今
...学、藏医培森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共性……图为第四届传统藏医学与现代医学科学共性观点论坛在青海大学举行。张添福摄28日,第四届传统藏医学与现代医学科学共性观点论坛在青海大学举行。来
2023-09-28 21:09:00
藏医诊疗方案带来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新进展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颁布。旨在指导临床医师规范藏医学特色诊疗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合理使用藏药成方制剂和外治等治疗手段,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待通过项目的实施,提
2025-01-07 15:33:00
外国媒体团走进四川阿坝 体验感受藏医药独特魅力
...频道人民网记者 刘海天若诗若画的若尔盖,若宝若金的藏医学。9月20日下午,正在四川省阿坝州参观采访的拉美媒体记者们,在若尔盖县藏医院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文化宝库——藏医药。这些外
2024-09-21 18:53:00
尼玛才让:确保“藏医放血疗法”一代代传下去
...医药大会举办期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医放血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少数民族医药骨干人才尼玛才让受邀接受中国网中医频道专访。▲中国网中医频道主编胡俊专访国家级非
2023-10-23 11:14:00
西藏甘露藏药董事长米玛次仁:担负起藏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
...著《四部医典》中。“藏药七十味珍珠丸配伍技艺”遵循藏医学理论,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秉承传统工艺。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10-24 18:46:00
第三批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公布 你喜欢哪个?
...作藏医科研教学《四部医典》挂图全套80幅,编撰出版了藏医学专著5部,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藏医适宜技术30余项。通过开展藏医药文化的宣传和藏医药知识普及,传播藏医药养生、膳食、修
2023-02-01 21:52: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大自然地板外包装被人为割开,临沂消费者质疑产品“以旧充新”
鲁网11月5日讯(记者 杨成喜 吴艳萍 孟娅琦)近日,临沂市兰山区市民李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栏目反映,其在兰山区木地板工厂分拨中心(林迈)购买的大自然地板产品
2025-11-05 20:10:00
苏州一网民发视频喊话相关部门给树木“松绑” 当地回应:已派人到场查看
大皖新闻讯 “请苏州相关部门过来看看,帮帮它们吧!”11月5日,有网民接连发布多条视频称,苏州相城经开区(澄阳街道)路边有一些行道树套有金属卡箍
2025-11-05 20:19:00
用“数字匠心”雕琢网络文明!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让正能量“满格”
大河网讯 (记者 张磊 董蕾/文 范昭 杨鑫阳 刘晓明 李思豫/图、视频)11月5日,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底蕴与清新数字文明欣然邂逅
2025-11-05 22:20:00
我们在福州,触摸到了能源的下一站
从全球首台机组到风电“巨无霸”,再到储能“黑科技”,福州的绿色家底藏不住了!就在今天,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的嘉宾们实地探访福州多个清洁能源项目
2025-11-05 21:22:00
首届推选活动!从这些河南实践里,读懂网上群众路线怎么“走”
大河网讯 一根根细细的网线,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心声。11月5日,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在洛阳举办,现场发布了首届全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2025-11-05 22:20:00
梁晓声:不讳谈写作的功利,但要看清它
大皖新闻讯 著有《人世间》等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现身在安徽霍山举行的“迎驾文学笔会”。11月5日,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
2025-11-05 20:52:00
办展人,集合啦!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即将启幕
大河网讯 一场展,犹如一个支点,链动全球资源;一座城,联通世界通道,吸引行业精英齐聚一堂。近日,记者获悉,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郑州航空港举行
2025-11-05 18:14:00
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闪耀全国美术教育盛会
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小学美术课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举行,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作为江西省近七年来高中美术学科唯一代表
2025-11-05 17:44:00
e起守护“未”来的你|网事漫话
大河网讯 给孩子注册学习类App,被要求填写远超必要的家庭详细住址;孩子随手点进小游戏,被诱导输入姓名和家长手机号;刷儿童短视频时
2025-11-05 16:43:00
家国情怀植根实践沃土 锦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雪)家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9月-10月,江夏区锦绣学校以国庆、中秋
2025-11-05 16:51:00
大批楚商强势回归黄石,1085.86亿创签约金额新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王虎涛)民企赋能增长极,楚商聚力建支点。10月30日,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召开
2025-11-05 16:51:00
“绝绝子”“包的”“破防”等等一系列网络热梗,已逐渐成为如今中小学生口中和笔下的套路。如果要求他们脱离热梗进行表达时,他们便陷入困境
2025-11-05 16:52:00
“小小体验官”叩响科学门 蔡甸幼教师幼科技作品比赛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周晶)近日,蔡甸区直属幼儿园的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由蔡甸区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蔡甸区公办幼儿园师幼科技作品比赛活动”在此举行
2025-11-05 16:52:00
美育演奏“燃”全场 非遗赠礼“暖”人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高力丰、刘雅靓)10月28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金钟管乐团师生一行受邀前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25-11-05 16:52:00
八年七次“遇上” 永嘉小村这样讲中国故事
“之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这次回去,温州元素将长期出现在我的作品中。”11月4日,在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上日川村,雅典美术学院教授乔治·卡扎基斯(George Kazazis)收拾起厚厚的写生初稿
2025-11-05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