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8 15:05:00 来源:戏说三国

越王勾践杀文种(文少禽)的时候,对文种说,你告诉了我7种灭吴的办法,我只用了3种就把吴国灭了。剩下的4种办法一点作用都没有。现在,你把这4种办法带到地下,帮助我爹打败夫差的爹吧。说完赐剑给文种,于是文种就自杀了。

这一件事其实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因为实际上文种并没有什么罪,勾践也找不出他的罪过,说的理由让人觉得荒唐不理解。

然而,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勾践让文种自杀,文种就自杀了,一点儿反抗都没有。那么,文种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反抗。

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种?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勾践杀文种,把范蠡吓跑,有什么恶劣的影响。

诚然,古代开国皇帝都忌惮功臣,想要杀掉功臣,免得功臣做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但是,越王当时只不过灭掉了吴国,距离称霸诸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这时候就贸然杀掉功臣,后果是很严重的。为什么说后果很严重呢?

其一,自断臂膀。文种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宰相。当勾践与范蠡到吴国当奴隶服侍夫差的时候,是文种在越国境内,大力发展生产,凝聚民心,训练士卒。让越国虽然是战败国,依然精神不倒,具有极大的凝聚力。

要在打败吴国的基础上,还能称霸诸侯,文种这种宰相是必不可少的。勾践杀掉文种,完全是不断臂膀。

其二,阻绝人才。我们知道,人才在诸侯称霸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作用是非常大的。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的国力就会变得强大。越国在当时其实人才是很有限的,差不多也就只有文种、范蠡等少数几个。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人才还是显得很有限。对于越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大量招募人才。而勾践做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工作,不是大量招募人才,而是杀掉已有的人才。可以说,这完全是阻绝人才的输入。以后便再也没有什么人才愿意来越国了。

其三,价值紊乱。一般君王要杀功臣,都会找一个恰当的理由,比如指责功臣想造反,说功臣骄傲自负什么的。但是,勾践竟然找的是这样一个理由,差不多就相当于说,你立了大功,但是我要你死,你没有办法,就只能去死。这样做,可以说完全是引起价值观的紊乱。

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种?

一个国家如果由君王带头破坏价值观,这个国家向心力就失去了。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勾践之后,整个越国就迅速衰败,在国际舞台上再没有发生过什么作用,以至于最后被楚国灭掉。

那么,勾践为什么要做出无端杀掉文种这样的举动呢?

《史记》里,司马迁借范蠡的口,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评价:“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司马迁是从形象和性格上来解释文种被杀的原因。事实上,性格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勾践杀文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当勾践及范蠡到吴国给夫差当奴隶的时候,文种一直在国内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是文种把整个国家给凝聚起来,文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上马墩,亲口尝夫差的粪便来讨好夫差,可以说已经丢尽了越国的面子。以至于越国老百姓一想到文种,就是一种精神勃发的感觉。一想到勾践,就是屈辱难受的感觉。

也就是说,文种的威望越来越大,勾践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种?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君王和公卿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全看他们之间的影响力。如果影响力很高,就会受国民的拥戴,被封为君王。包括“三家分晋”等等,都是这样的结果。

可以说,文种的影响力,已经足以取代勾践而成为新的君王。

勾践想要除掉文种,但是,他想不出理由,因为文种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没犯过错误,就找不到杀他的理由。

所以,才有勾践和文种的一番对话。实际上,这是勾践采用的一种特殊办法,让文种以为他的父亲允常“殉葬”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在当时,“殉葬”是极为普遍的。一个君王死后,一般都会找那种贤德的大臣,让他“殉葬”,目的是让他到地下后,继续辅佐君王。

既然“殉葬”是存在的,而文种作为一个贤德的大臣,勾践让他去为其父亲“殉葬”,文种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所以才能自杀。

(参考资料:《史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1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句话道尽了谋臣的悲哀。那么,为什么越王勾践要杀文种和范蠡?第一个解释来自于司马迁的记载,顺利逃脱勾践屠刀的范蠡在
2023-01-07 14:18:00
春秋战国500年,只有一人全身而退
...地方,于是打算留在越国。几年后,允常去世,他的儿子勾践继位,吴楚争霸开始了。三、大王!不要冲动在越国,范蠡曾多次向勾践提出自己的建议,范蠡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
2023-01-04 21:03:00
越王勾践背后的智囊:文种与范蠡的生死抉择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来到文种的病榻前,一脸决绝地说:“当年先生教给寡人9条妙计,寡人用了3计就灭了吴国,剩下的6计,您到地下教给先王吧。”说完,扔下佩剑扬长而去。文种拿起佩剑
2024-03-31 12:56: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志在称霸、言辞谦恭的君主,可能与范蠡文种身份、以
2024-06-26 15:08:00
四个楚国人伍子胥、伯嚭、范蠡、文种的曲折经历
...成就大事。可惜的是,允常不久就病逝了,他的儿子越王勾践继承王位。于是,吴国有伍子胥和伯嚭,越国有范蠡和文种,四个楚国人,成了吴越两国的肱股。二、勾践,你摊上大事了在伍子胥、伯
2023-11-10 22:00:00
范蠡为何既能建功立业,又可避祸全身
...允常,成为越王麾下谋士。《史记》记载:“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2023-07-12 21:00:00
公元前493年,吴王夫差厉兵秣马,准备报阖闾之仇,勾践听说之后,就准备先下手为强。这时,来到越国二十余年的范蠡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认为不能打,理由是“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
2024-06-26 15:07:00
越王勾践为什么杀大夫文种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磨剑,最终“三千甲兵灭吴”逼死吴王夫差,一雪前耻,这其中文种功不可没,但是最后却落得个被勾践赐死的下场,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禁会想起范蠡写给文种那句话
2022-12-14 10:47
范蠡急流勇退劝文种离开,他是如何看出勾践不可共享福的?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春秋五霸之一,两国的战争历史也成了后人们的佳谈。越国和吴国都处在江南地区,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互有胜负,最终凭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毅力恢复国力,一战灭掉了劲敌吴
2023-05-14 09: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