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5年前,北京天坛医院,从南二环整体搬迁到南四环,接诊患者数量、手术和住院数量不断攀升,还完成了智慧化、创新型的“华丽转身”,为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逐步从中心城区向外疏解“打了个样”,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天坛老院区承载能力有限,车位紧张、进车排队,挂号、检查、看诊也都要排长队。往往午夜刚过,就有患者来排队抢号。现在的新院区,彻底告别了病人排大队。并不是搬迁后的天坛医院接诊的患者变少了。而是新院区优化了就医流程、提升了诊疗能力、改进了医疗服务模式,这些医院智慧化建设的进步带来的福利。与迁址前相比,如今天坛医院的门诊量提升了35%以上。
北京天坛医院门诊部主任张悦:
那时候我们服务能力实在有限,排长队每天都会出现。搬家以后空间增大了,提升了接诊能力,服务模式也改变了。推出了多种预约挂号的方式,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预约天坛医院各级别的号源,排队“抢号”的时代在天坛医院已经结束了。
整体搬迁给了医院“腾笼换鸟”的机会,“新天坛”在设计之初就针对过去医疗模式的种种弊端和痛点,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智慧化医院系统,给医院医疗服务模式带来了巨变。
北京天坛医院信息管理与数据中心主任李瑞:
如今的“新天坛”,患者除了面诊检查必须亲自到医院以外,其它的环节都由数据线上联通,“数据跑”代替“患者跑”。
整体搬迁的天坛医院确定了“强专科、大综合”的功能定位,在确保神经学科领先地位的同时,补齐了内外妇儿等综合学科短板,还开展以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
医院整体搬迁以来,年均门急诊服务量超过220万人次,其中来自北京城南地区的患者占总人数的23.72%,来自天津、河北的患者占5.91%,实现了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目标。天坛医院也确定了从医疗中心向国际一流医学中心转型。2020年,天坛医院成为国内首家启用7T超高场磁共振平台的临床医院,有13个专业病区加入研究型病房。医院科技创新近年来更是屡创佳绩,实现临床研究成果国际顶级期刊“全满贯”发表。
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
目前全院一共设立了47个科室,建了15个专病中心,新的诊疗就是医生围绕患者转。新的天坛医院要更加适合南城的整个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要求,让我们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尽快走到世界舞台中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7 1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