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3月7日下午,山东省中医院在千佛山院区两用堂举办第三期“名医之路”暨“系统辨证脉学”培训班,围绕群众健康所需、着眼齐鲁脉学传承、根植中医药文化自信,开坛施教、赓续脉学、涵养新知。
大学副校长、医院党委书记金锋指出,脉学文化源于齐鲁,代代相传,在中医四诊文化中最为神秘玄妙,也最为博大精深,是中医断病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中医的灵魂。近年来,医院着力促进脉学文化与脉诊技术的弘扬,重点支持齐向华“系统辨证脉学”和阎兆君“志意脉诊”两大脉学体系创新发展,从而打出了“扁鹊脉学发源地”的名片,形成了“脉学源流看山东”的新局面。非遗项目“扁鹊脉学文化”传承人齐向华教授,继承传统脉学技法,旁及现代诸家脉理,祖述经典,启创新学,结合数十年的临证经验,开创“系统辨证脉学”这一全新的中医脉学体系,制定首个国际脉诊特色教学标准,出版国内外首部脉学教程,把系统辨证脉学推向了国际,把山东省中医院的声音传播到了世界。
金锋强调,对中医脉学的研究和传承,是我们作为“扁鹊故里”的中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让齐鲁扁鹊脉诊技术“代有薪传”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学员进一步强化中医“脉-证-治”诊疗思维,提升中西医汇通诊断能力,在不断挖掘齐鲁脉学学术渊源,积极拓展脉学技术研发空间中擦亮医院中医药招牌;进一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在培训班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去,不断加深对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解和应用,真正提高临床的诊治能力;进一步传承好“省中医”的文化基因,在中西融通、古今兼收中,打通与名医、大专家交流合作的路径,拓宽学术视野、明确学术方向、凝练研究特色,共同肩负起推动一流中医院建设的重任。
培训班上,金锋代表医院向神经内二科名誉主任、系统辨证脉学创始人齐向华颁发聘书。齐向华作系统辨证脉学发展的报告,就脉象信息明确化、清晰化,透过信息挖掘生理、心理、病理状态,从脉搏的各种“太过”“不及”表现重新阐释脉象信息进行了详细解读。
医院各专业科室近300名医护员工参加了本次培训。
“系统辨证脉学脉诊技术”简介
“系统辨证脉学脉诊技术”是继承系统辨证脉学理论,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构建起的以疾病诊治和健康维护为主要目的全新中医特色诊断技术。通过对脉象的采集、分析,精准揭示人体质、个性、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并构建了以脉象特征辨识为联结靶点、集“脉—证—治—防”四位一体地临床思维模式与辨治体系,将脉诊客观化,使传统中医临床诊疗理念、方法获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各种治疗技术在脉诊指导下作用自洽,根据脉诊选定方剂、针灸、中药等,形成内部高度统一的临床诊疗路径。
系统辨证脉学团队确立了从诊脉原则、脉诊步骤、脉诊部位、脉诊心理、脉象要素、脉诊功能等方面的标准,起草了首部脉学教程和国际脉诊教学标准,主导制定了系统辨证脉学技术团体标准,使脉诊教学具备规范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临床评价中心认为“系统辨证脉学”知识结构体系完善,诊断准确率高,脉诊模式可复制性强,适合推广教学。现如今,经过“系统辨证脉学”培训的学员多达2600余人,遍及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系统辨证脉学将朴素的中医辨证脉学理论全方位地开拓、发展与创新,在未病养身保健、已病精准治疗和病后康复指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古老的中医脉学从生命科学进入到社会科学的更广阔领域。
“系统辨证脉学”团队介绍
系统辨证脉学团队成立于2000年初,至今发展已有20余年,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要科研团队之一。齐向华主任为学术带头人,滕晶主任做为团队骨干,带领团队人员长期致力于中医脉学的发展与传承,以“继承、发扬、创新”为核心理念,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立足临床,在脉学文化传承、现代系统辨证脉学体系研究、脉诊客观化研究、“脉-证-治”一体化临床诊疗模式研究及中医脉诊传承与教学模式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1 14: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