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娱乐

作家王若虚:我们不书写青春,难道要留给90后吗?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3-06-14 14:31:00 来源:新周刊

作家王若虚:我们不书写青春,难道要留给90后吗?

作家王若虚:我们不书写青春,难道要留给90后吗?

20年前,一场文学比赛让一批年轻作者横空出世,走红全国,然而一夜成名之后,还有漫长的道路要去走。

想用文字改变时代的青年,让万千读者为之狂热,他们自己也陷入了另一种狂热。

这是小说,也是历史。

秦襄、全天然、鹿原,三个被一场写作赛事改变命运的青年,带我们回到起点,透过狂热,窥视那些从未熄灭的野心。

创造了这场狂热的男人,是今年已经39岁的王若虚。

他毕业于上海大学经济学专业,现在是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时常要去办公室值班,出版了《马贼》《尾巴》等11部小说,曾获第41届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佳作奖和首届“澎湃·镜相”写作大赛一等奖。

最近,他将这场80后“造神”的文学狂热写进了书里,正如知名作家李浩所说的那样,“《狂热》令人意外,写下了一种年轻和时代生活,他们的文学梦和燃烧的青春”。

这既是属于秦襄、全天然、鹿原的青春,更是王若虚被写作改变命运的青春。

水泥森林中的人猿泰山

王若虚,不是笔名,就是身份证上的真名。

这个名字取自成语“虚怀若谷”,但叫“王虚若”有点怪怪的,所以家里人就给颠倒了一下。

“后来很多人问这个是不是笔名,感觉有点道骨仙风,我经常要解释。有朋友说是不是源自《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还真不是。”

王若虚最近的生活春风得意,好运气似乎是从捡到一只肥猫开始的:“前年在北京的时候,我太太在胡同角落里捡到一只猫。它刚断奶,品种是虎斑加白,被钢丝缠住了,一直在叫,嗓子都叫哑了。我太太救了它,本来想交给门卫大爷养。我说,留下吧,有缘,取名白小琥,带回上海养。(它)现在已经十分肥硕,见人走过来就倒下碰瓷,天天缠着我太太要抱抱,但对我不理不睬,有点忘恩负义。”

经过几年爱情长跑,他和太太今年正式领证,办了传统的婚礼,这很“80后”。

“我太太学法律专业,算是我的经纪人,但同时是个非常严格且刁钻的业余文学评论家,看的文学书比我还多,比我更像个文学青年。她自己也写小说,当过音乐作词人,我们经常讨论写作和某本书、某个中外作家到凌晨两三点。她构思作品会跟我讨论,我写完作品也会第一时间给她看。但一般都是我听她的,她不太听我的。”

这段时间,王若虚过得相对悠闲,他正和太太在云南大理古城度蜜月。

“心情很不错,在这里旅游,没有一种‘来都来了’的感觉,比较惬意,食物不错,服务员很专业。我带着妻子骑电车逛洱海,半夜里年轻人围坐在地上喝酒。”

“不要相信什么和谁过都是一辈子,遇到真爱真的不一样,好日子里连难题都是甜的。”

王若虚的朋友圈里,全是他随手举起相机拍的太太。

一个写作者,容易处于一个孤独的状态,跟外界的交流是很少的,所以这种情绪就需要去排解。

王若虚说:“我从2016年开始成为上海作协的专业作家,同时也兼着一些行政工作,所以不算是自由职业者,我大学毕业后也没当过自由职业者,一直是打工人。其实写作者的孤独和从事什么工作是没太大关系的,这点很多读者可能有误解。”

他认识的作家朋友里有老师、创业者、职员、医生、律师、记者、退休工人、策展人、公务员、画家、卖翡翠的、小个体户,当然也有自由职业者——但自由职业者也不是天天宅家里,也要出去面对世界。

“关键是无论什么职业,你写作的时候,你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别人,就你一个。你要是想一直写下去,无论是不是发表和出版,你都要长期面对一个孤独的自己——精神世界里刮风下雨、打雷下冰雹、洪水火山、流沙荆棘,都要你独自去面对。如果想要发表和出版,你还要面对不断的失败和挫折,别人可以安慰你、鼓励你,但写不写下去,最后还是靠你自己。写作,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一个过程,也是不断和自己比较的过程。”

有些作家喜欢每天清晨写作4小时,有些则选择在夜里写作。

作家王若虚:我们不书写青春,难道要留给90后吗?

王若虚作品《狂热》。

一个专职作家,日常工作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王若虚的写作时间很不固定,类似打游击,有空、有状态就写,他一般都是在下午或者晚上写作。

如果单位有会议、值班什么,他就去单位。

其他时间,王若虚都待在家里,线上处理工作,看看书,打打PS5,做做饭。

“毕竟,我自己都当作家了,还让我那么规律,那和在银行上班有什么区别……”

通常,王若虚会先把整个框架琢磨透了,才开始动笔。

也因此,他的创作瓶颈期往往是在前期构思阶段。

写着写着,如果有更好的想法,他也不介意改变计划。

构思阶段如果有瓶颈,他一般会出门坐公交车,看着路边景物,听着耳机里的音乐,可能就把问题解决了。

“解决不了,就等,反正也没人催我稿。”

王若虚一直喜欢坐公交车。

他在卢湾出生,在杨浦和虹口长大,在宝山念大学,单位在静安,家住闵行,周末在黄浦的思南读书会值班。

在他看来,自己犹如水泥森林中的人猿泰山,公交车是最熟悉的出行工具。

“我对上海的感受错综复杂又很简单,错综复杂就是你站在池塘边,水中有月亮,水中不只有月亮。简单就是,我泡在浴缸里,浴缸里也有月亮。但其实真正的月亮悬在天上,我们谁也够不到。”

或许,正是对城市生活的复杂情感,构建了他曾经青春文学世界的底色。

文学偶像的养成与坠落

翻过文学与出版行业盛极而衰的临界点,青春文学走完了短暂的旅程,那些被捧起又跌落的文学偶像,能够打破身上厚重的标签吗?

最近12年,王若虚一直在做实验,撕掉标签,重建“文字帝国”。

实验从2010年开始——王若虚先给自己挖了个小坑,在《萌芽》发表了“文字帝国”系列第一个短篇《微生》,第二年又发了《疯女王》,然后雄心壮志准备写“文字帝国”长篇。

“一写就跑偏了,10万字,不满意,发到微博上,作为废稿娱乐一下读者,不要当真。”

为什么跑偏?原因也简单:没想明白。

他当时动笔写长篇,概念先行,满脑子只有“文字帝国”这个概念,后续乏力。

这是磨剑第一年,王若虚26岁,刚踏入社会两年。

之后7年,他一直在搜集资料,提纲改了七八次,也动笔写过两稿——分别是在2015年和2016年,写了几章,还是觉得不对,便放弃了。

此间,他倒是写了系列周边的几个短篇,如《没有书的图书馆》《光环》《腰封无用》等。

但有一点,王若虚想明白了,那就是“文字帝国”系列第一部长篇《狂热》一定是写21世纪初80后写作者这批人的。

当年那些让我们狂热的写作者去哪了?他们都还好吗?他们过上了期望的生活吗?

“韩寒、郭敬明的确是重量级人物,但他们并不能代表那个时期那个群体,就像咖啡、红酒、日料丝毫不能代表上海人的饮食,而只是若干显眼的元素。上海人的饮食是什么呢?罗宋汤、炸猪排配泰康黄牌辣酱油、腌笃鲜、根本不辣的辣酱面、酒香草头、毛蟹年糕、被禁的毛蚶和熏癞蛤蟆……”

在王若虚看来,即便在80后文学狂热期,也并不是只有万人签售、版税惊人、豪奢消费、众人追捧。

作家王若虚:我们不书写青春,难道要留给90后吗?

2015年7月8日,北京。郭敬明和《小时代4》的主演出席首映礼。

更多时候,更多人,要面对外部和内部的考验和磨炼,独自立于旷野,经受风吹雨打。

为什么会想要构筑一个“文字帝国”?

王若虚说,那时候,没人用小说的方式来写这代写作者的登台、辉煌与落幕。

风云人物也好,被舞台灯光忽略的实力派也罢,甚至那些“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万骨”(仅指投稿方面),都值得书写和纪念。

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和新媒体公众号文章是不少,但小说没有。

于是,他就想:自己这代人不写,难道让90后、00后作者来写?

但这个话题涉及人物和素材太多,王若虚也没本事写在一本书里,就写成一个系列。

一些东西被他写在短篇里,一些东西被他写在《狂热》这本长篇里,写了十年,改了四个全新版本,于他而言也是一种修行、一种交代。

长篇有广阔性和整体性,是一个很用力的句号。

样书拿到手,一瞬间,王若虚觉得,作为80后写作者、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自己在这块的历史使命算是完成了,至少是阶段性完成了。

“十二年磨一剑,自知能力有限,不能削铁如泥,但希望读者看完这部小说之后能明白,当一个写作者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长期坚持当一个写作者则是最不容易的事情之一。”

靠写作改变命运的人

其实,王若虚写“文字帝国”系列和新书《狂热》的初心,就不是奔着畅销书去的。

“而且,相对严肃的文学写作,对时事应该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旋涡平息后,风平浪静,观察沉渣,才能看得透彻。”

比如,小说中的“成束之争”,即2006年韩寒、白烨在博客上的论战,双方各执一词,十分热闹。

很多年轻人可能更偏向于韩寒。

如果当时就去写《狂热》,王若虚觉得这样就不会有书中“乌鸦嘴”秦襄那番理性的拆解,而只剩韩寒的意气风发。

但16年过去,再读白烨的文章,撇开颇具争议的作品点评,很多东西在今天都已变成现实,譬如,而今人们看到的各大期刊推出的“90后特辑”。

王若虚认为,表现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完成这代写作者的诫命更重要。

《尾巴》这部作品曾经引用过卡尔维诺的“每个青年作家的诫命是表现他们自己的时代”,事实上,这句话并不是王若虚自己加上的,而是出自当时的图书编辑之手。

在当时的环境之下,王若虚觉得这倒符合《尾巴》的内容气质。

“当然,现在时代和技术变化了,很多青年作家未必非要表现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各种类型文学作品的原因吧。”

王若虚说,自己算不得80后写作者的代表,而是有幸身处那样一个时期,获得了一种无法替代和再现的生活经验而已。

他认为80后写作者是“最后一代靠写作改变命运的人”,便把它当成了《狂热》的核心句写了出来。

2000年前后,是大多数80后最黄金的青春岁月。

那时,没有手机网游,没有短视频,无论哪一种写作模式,都站在“风口”之上。

韩寒、郭敬明是最成功的80后写作者,他们的经历告诉每个怀揣写作梦想的青少年——“你写,你也可以”。

而且,很多人确实靠着写作达成了改变人生轨迹和命运的目的,实现了阶层跨越。

“每个时代都有通过写作改变命运的个体,但这么一大批人,读者和作者都很狂热,历史上是不多的,上一次还是上世纪80年代文学井喷期。”王若虚感慨道。

王若虚肯定也算是当年被写作改变命运的80后,他将这一代写作者的过往以更沉静、更悠长的方式书写了下来,倒也不是为了怀念而怀念,完成内心的诫命后,王若虚继续向前走,严肃文学、现实题材以及古典历史题材,都在他的笔下不断书写着。

《萌芽》杂志的副社长吕正曾经如此评价过王若虚:“荷尔蒙壮胆,文学也有过不可思议的热度。退烧时大部分人都找好了退场理由,挤身而出。王若虚是属于留下的那一小部分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其中40岁以下“青春作家”30人,来自高校的大学生写作者即“青蓝人才”20人。葛亮、曹寇、赵志明、余幼幼、春树、大头马、焦典等皆为佼佼者。2023年,《青春》改版,定位为
2024-05-06 17:04:00
从科技迅猛发展中汲取创作灵感
...》四部,却屡获业内重磅奖项。远瞳是怎样从默默无闻的写作者成为网络文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得益于网络文学逐渐正规化、主流化。”远瞳认为,网络文学作为
2024-06-04 06:55:00
...储备的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做功课,下笨功夫,是小说写作者的基本素养。好的小说要落地。材料单薄浮泛,又缺少准确细节的话,很容易写飘。想象很重要,但那不是万能的。写作者要自觉进行
2024-09-10 06:03:00
...和平台,这就要求传统文学界要“破圈”。这就意味着,写作者、文学编辑、出版人及对文学抱有持续热爱与追求的人,必须协同合作。由南京《青春》杂志社与“茶颜悦色”合力打造的联名杯,即
2025-04-24 16:28:00
番茄小说主编“放大招” 网络小说创作应该注意些什么?
...是网络文学丰富多彩面貌的一个缩影。11月28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河南郑州开幕。论坛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网络文学在文化
2024-11-29 22:50:00
沂蒙文学大讲堂志愿服务文学讲座走进临沂四中
...呈现。”让我们走近经典,做一名认真的阅读者,踏实的写作者,在阅读写作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世界的广阔、人生的温暖、生活的底气。(通讯员 王文超)责任编辑:王军
2024-12-10 16:19:00
00后网文作家享受“双重身份”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大四男生获评网络文学榜样作家 被曝年入百万受关注后称大学生活依旧00后网文作家享受“双重身份”季越人的生活照季越人学校的图书馆 作品荣誉截图《玄鉴仙族》书封
2024-02-02 00:23:00
“70后”作家朱家雄新作讲述《穿过北大校园的漫长青春》
...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近日,70后作家朱家雄所著随笔集《穿过北大校园的漫长青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从文30年来不懈文学求索之旅的集中盘点。该书
2023-11-17 21:39:00
激励更多本土新生文学力量成长!上游新闻“2023年缙云优秀作品年度奖”揭晓
...篇阅读量最高的是访谈对象为李浩白的《不疯魔不成活的写作者》,阅读量已经超过了56万。 陈泰湧还特别提到,在“文学新征程”推出一周年、第50个访谈者等等特别的时候,上游新闻还
2024-04-28 20:3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第3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推介会·香港专场活动将于2025年11月13日上午11时在厦门海景洲际酒店展鸿厅隆重举行
2025-11-11 14:19:00
原来京剧的脸谱颜色藏着这么多性格密码:文化建设指导员深耕基层文化沃土
鲁网11月11日讯“原来京剧的脸谱颜色藏着这么多性格密码!”,临朐县山旺镇上林学校的多功能室里传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掌声
2025-11-11 14:37:00
聚焦围产期心理困境,公益纪录片引全民共鸣2025 年 11 月 1 日,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吴志勇工作室与世喜品牌联合打造的 4 集公益纪录片《喜乐妈妈》正式登陆北京卫视
2025-11-11 15:20:00
【全环境立德树人】胶州市开展“童心敬老,爱满金秋”主题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孙强)为深化“陪伴成长”全环境立德树人品牌建设,近日,胶州市铺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小飞燕幼儿园开展“童心敬老
2025-11-11 15:50:00
由蔡尚君执导,韩念锦、蔡尚君担任编剧,辛芷蕾、张颂文、冯绍峰领衔主演的电影《日掛中天》今日发布“真相对白”正片片段、“在劫难逃”版海报
2025-11-11 15:50:00
11月10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第二届青创·集活动。活动分为创意集市与文艺表演两个板块,涵盖了文化创意、游戏互动和艺术表演等多个区域
2025-11-11 19:27:00
11月10日下午,河北经贸大学经管学院第二届青创·集举办,活动分为创意集市与文艺表演两个板块。同学们化身摊主,带着自制手工、创意产品,共赴一场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盛会。(视频制作:
2025-11-11 19:32:00
《声鸣远扬2025》总决赛开唱,八大平台联手选拔歌唱人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全国歌唱人才选拔节目《声鸣远扬2025》总决赛于近日启幕,在湖南卫视、北京卫视
2025-11-11 21:29:00
微短剧《少年包拯在庐州》合肥开机,计划同步海外发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合肥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今天,青春励志悬疑微短剧《少年包拯在庐州》在合肥包公园开机
2025-11-11 21:29:00
唐山: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活动隆重启幕
河北新闻网讯(刘丽霞)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1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届评剧艺术节——“千场评剧经典影片放映”活动在唐山市路北区文化馆正式启动
2025-11-11 18:43:00
梨园新枝绽芳华 文华殊荣映初心 ——专访第十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安庆黄梅戏演员虞文兵
大皖新闻讯 1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八届文华奖颁奖仪式在重庆大剧院举行,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演员虞文兵凭借在黄梅戏《太阳山上》中对李安本一角的精彩演绎
2025-11-11 17:59:00
《庆余年》“程巨树”喊话杭州宋城在线求职 宋城演艺回应
大皖新闻讯 11月9日,电视剧《庆余年》中“程巨树”的饰演者张恒瑞,发视频向杭州宋城景区在线求职,称特别想到景区与游客互动
2025-11-11 18:34:00
那艺娜首部短剧上线:第二部宫斗短剧演“妃子的妈”,未来还会拍电影
大皖新闻讯 近日,那艺娜首部短剧《坚强笨女人》上线播出。从“退票”歌手到短剧新秀,那艺娜的跨界新作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11月11日
2025-11-11 16:48:00
著名导演王晟赫受聘为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行业导师
2025年11月6日,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第六期电影制作技术工作坊”系列活动期间,著名导演王晟赫先生正式受聘为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的行业导师
2025-11-11 15:20:00
2025年11月8日晚上,大V说吧随口秀演出活动在江苏省常州市凤凰谷剧院首次演出,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孙启新担当主持人
2025-11-11 13: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