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与肯尼亚农民分享丰收的喜悦(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83))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2-27 04:5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肯尼亚上海商会会长、肯尼亚亦善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昌洪——

与肯尼亚农民分享丰收的喜悦(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83))

与肯尼亚农民分享丰收的喜悦(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83))

李昌洪在肯尼亚马库埃尼郡指导当地农民种植除虫菊。

新华社记者 李 琰摄

与肯尼亚农民分享丰收的喜悦(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83))

李昌洪检查辣木种植情况。

Pius Maundu摄(图片来源:肯尼亚《民族报》)

在肯尼亚,久居当地的华侨华人常自称为“老肯”。李昌洪也是“老肯”之一。15年来,他把双脚扎进肯尼亚的泥土地,把中国种植技术带给当地农民,在东非大裂谷乡间种出了丰收的果与花,也让许多肯尼亚优质农产品叩开了中国市场的门。

以下是他的自述。

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

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州。从小生活在江汉平原,跟着父母在长江边务农,我心中有了一颗亲近田野的种子。

2008年,偶然听亲友讲起在肯尼亚旅游的见闻,我第一次对这个非洲国家的风貌有了认识。这一年,我33岁,正是意气风发、寻找事业突破口之时。肯尼亚自然资源丰沃,发展农业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从中看到了机遇。这年6月1日,我踏上了肯尼亚的土地,决心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天地间干出一番新事业。

筹备公司期间,我跑遍了肯尼亚大大小小的市镇,最远到过接壤索马里的城镇曼德拉。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国际市场需求后,我锁定了辣木、除虫菊和芦荟种植。

辣木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特定品种结出的辣木籽、辣木叶、辣木花不仅可食用,还有保健功能。在少雨季节,耐旱的辣木还能帮助人们维持生计。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引入辣木作为油料作物,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非洲部分国家也有可食用的辣木品种。肯尼亚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正适合推广这一神奇植物。当地也有不少农民在尝试种植。

经过反复考察与试种,我与公司员工一致认定,肯尼亚南部的马库埃尼郡附近是种植辣木的好地方。2014年初,我们在当地租种了约150亩土地,并把辣木良种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民,下地手把手教授播种、育苗、采摘经验,最终发动当地农民种植850亩,形成了总面积约1000亩的辣木种植基地。基地产出的辣木籽由我们公司进行采购,解决了农民对销路的担忧。

种地少不了和土地“磨合”。为此,公司多次邀请中方和肯方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一起寻找增产增收的好办法。

辣木虽然耐旱,但充足的雨水有助于辣木树生长。因此,我们决定在辣木树下,以辣木树为圆心,挖一个直径为40至50厘米、深度约20厘米的坑。雨季来临前,把农家肥施在坑中,用薄薄一层土进行掩盖。雨季来临时,雨水会带着肥料向树根渗透。辣木树最高可以长到10米,不利于果实采摘。因此,我们每年都会打顶,矮化辣木树,增加辣木树侧枝的生长。通过不断试验和探索,基地产出的辣木籽颗粒饱满、含油量高,直径比普通辣木籽大2倍以上,单棵辣木树的产量是当地其他种植户的3倍。

除了辣木,肯尼亚的地理环境还与另一种经济作物——除虫菊的生长条件高度契合。从除虫菊中提取的除虫菊酯,可用于生产生物农药。因其无公害的特点,除虫菊在绿色农业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0年起,我们向肯尼亚政府申请了除虫菊种植、加工和出口牌照,并在肯尼亚境内东非大裂谷附近的村庄与农民合作种植。最多时种植面积约为5000亩。

除虫菊的育苗是一项“技术活”。肯尼亚传统的办法是在田垄上挖一条10厘米深的小沟,撒入种子,盖上约2厘米厚的土壤,等待15天后发芽。这么做发芽率低、时间长,单位面积产苗量也很有限。中国传统的办法则是直接把除虫菊种子撒在田垄上,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壤,同时还要盖草、浇水。但在土壤肥力更高的肯尼亚,这么做容易产生植株细弱的“高脚苗”,被赤道地区的烈日一照,一半幼苗都会干枯。

通过多次试验,我们结合了两种方法的长处,把除虫菊种子直接撒在田垄上,盖上一层1厘米厚的土,把土压实并每晚浇水,等待5至7天,苗就长出来了。我们把这种新办法教给农民,种出的除虫菊苗根很粗壮,单位面积产苗量也很足。现在肯尼亚西南部的奈瓦沙湖区域不少农民育苗采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帮助农民收入翻番

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把马库埃尼郡的辣木基地,改建为辣木和芦荟间作种植基地。2018年,我们还在肯尼亚西北部的图尔卡纳郡,种植了约1000亩芦荟试验田,最终成活约450亩,今年还计划在该区域种植芦荟5000亩左右。

芦荟是耐干旱、高价值的优良作物之一。肯尼亚常会遭遇旱灾,种植芦荟给了当地人新出路。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肯尼亚的芦荟有较高药用价值。加工制成的芦荟膏中,芦荟苷A的含量可达16%到24%,高出其他产地数倍。

种植芦荟给当地人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风调雨顺时,如果种植玉米,按照今年的市场价,当地农民1英亩的收入约为8.2万先令。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成本,纯收入不到3.5万先令。如果考虑到旱灾,种植玉米还会严重亏损。而根据种植基地的情况,按照当前市场价,农民种植1英亩芦荟的收入可达到25.6万先令,刨除人工、肥料等成本,纯收入在20万先令以上。

公司经营模式也受到当地人肯定。针对不同农作物,我们会在适合该作物生长的区域租赁土地,建成育苗基地,把种子或幼苗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公司摸索出的种植经验,也会倾囊相授。如果种植遇到难题,还有专业团队介入帮忙。同时,我们和种植户签订了采购协议,让农民不担风险、不愁销售。在育苗基地附近,公司还购买了工厂用地,方便对该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可以说,最难做的事情,我们都为当地农民预先考虑到了。不少种植户都对与我们合作表示放心。

在陌生的土地上赢得信任,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0多年来,我在这里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曾遭遇抢劫、盗窃等犯罪事件,创业的艰辛一言难尽。但认准了这个方向,我就有信心让种子发芽开花。

刚起步时,公司到肯尼亚乡下开推广种植会议,当地政府出于对海外公司的不信任,不仅配合度不高,甚至还进行阻拦,当地农民对转变种植方式也没什么积极性。

我们没有气馁,而是通过租种试验田、推动工厂建设、免费提供苗木、积极传授经验,一步步证明经营模式的有效性。渐渐地,当地政府开始派工作人员协助推广,越来越多农户加入我们的种植园。稳扎稳打、用心做事,中国人的勤劳、守信最终改变了当地人的看法。

把好产品带到进博会

从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始,我已参加了三届进博会。2023年的进博会,我也一定会参加。

进博会是企业厚积薄发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精心培育的农产品有了亮相展示的好机会。前几届进博会,我把辣木籽、芦荟等带到展台,还介绍了夏威夷果、高山红茶等许多肯尼亚优质农产品。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期间,有一家来自西安的参展企业,提出需要芦荟提取物制作药材,要求芦荟大黄素含量达到22%至24%。这样的芦荟在中国十分少见,而肯尼亚的自然条件恰好可以种植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芦荟。

借助进博会平台,我们一拍即合。得益于进博会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背书,对方公司爽快同意先付款后发货。2020年,我们已经做到了近800万元销售额。

类似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通过进博会提供的各类沟通和贸易促进机制,我们能实现购销信息和资源的高效、精准对接。产品不仅能销售到中国,还能销往北欧、东南亚,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进博会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风向标。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各领域前沿技术的应用,把最新资讯带回肯尼亚,运用到田间地头的实践中。

从进博会归来,每次都有新订单。最近,就有来自安徽的客户到我们的种植基地采购芦荟膏。我期待,接下来一年在芦荟深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给肯尼亚农民带来更多丰收的喜悦,也让更多肯尼亚的优质产品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

(本报记者 林子涵采访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0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故乡”的关爱和责任,也向当地民众传递了祝福和暖意。肯尼亚:侨团助力当地抗旱赈灾日前,9辆大卡车载着近60吨的抗旱赈灾物资,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驶向受旱灾影响严重的马瓜尼郡(Ma
2023-01-14 03:25:00
...”,搭建起福建与住在国之间交流合作的桥梁。【同期】肯尼亚福建商会暨同乡会 秘书长 颜家爱回来参加我们也是一个学习,也是一个交流的一个机会,跟大家一起做这个生意上的一些往来,作
2023-11-03 21:46:00
四海同庆 龙年大吉
...报记者 张一琪采访整理) 好事连连 硕果累累● 陈顺祥 肯尼亚瑞吉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在龙年春节到来之际,作为生活在肯尼亚的华侨,恭祝祖国人民新春快乐!从2014年来到肯尼
2024-02-09 13:39:00
...体,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徽商精神的青年企业家队伍。”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肯尼亚安徽商会暨同乡会会长卓武22日晚间在合肥说。当天,作为2025徽商大会重要活动之一,2025安徽
2025-03-23 16:55:00
首届肯尼亚内罗毕中国春节庙会举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驻肯尼亚大使、常驻联合国环境署代表、常驻联合国人居署代表周平剑,联合国副秘书长、内罗毕办事处总干事扎伊娜卜·哈瓦·班古拉,联合国秘书长大湖地区问题特使夏煌参观
2024-02-12 15:33:00
一个中国科研团队和一个非洲国家的十二年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熊友才在肯尼亚试验田里向学生讲解垄沟地膜覆盖技术。团队成员在没有使用垄沟地膜覆盖技术的试验田里调研。采用垄沟地膜覆盖技术的玉米茁壮成长。 团队成员在肯尼亚玉米
2023-09-22 02:30:00
...,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携手构建中古命运共同体。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举行“温暖迎春”新春招待会,旅肯华侨华人、留学生、中资机构人员和在内罗毕国际组织中国籍职员代表等100余人出席。
2023-01-19 17:56:00
...携手书写共同发展的故事新华社记者许嘉桐 李卓群 林晶肯尼亚国家工商会干事基塞卡·西米恩近日密切关注着肯尼亚总统鲁托访华的新闻,期待访华成果为肯中关系发展和务实合作带来更多好消
2025-04-26 23:38:00
他带去的大棚技术成肯尼亚种植时尚
...晚报南农大教授扎根非洲20余年——他带去的大棚技术成肯尼亚种植时尚中国大棚技术培育的西红柿受到当地农民喜爱。图片由学校提供□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李花 通讯员 许天颖“没
2023-01-19 01:18: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朝鲜武器装备展览会“国防发展-2025”于10月4日在首都平壤开幕,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2025-10-05 13:36:00
国庆中秋假期好去处!鼓岭中美青少年交流营地柱岗顶营区开营啦!
2025-10-04 19:19:0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3日就墨西哥近日连续对我国发起多起反倾销调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损害中方正当权益的保护主义行为
2025-10-04 02:11:00
记者当地时间10月2日获悉,韩国法院驳回尹锡悦保释申请,继续拘押。来源 央视新闻编辑 徐然二审 杨韬三审 刘丹
2025-10-02 17:56:00
央视《中国新闻》10月2日关注福州:福州港新增“一带一路”中东直航新航线。
2025-10-02 22:36:00
中华美国侨社庆国庆贺中秋暨新职员就职联欢晚会在纽约举办
中华美国侨社职员合影9月26日,中华美国侨社在纽约隆重举办晚会,同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秋佳节,并举行新职员就职仪式
2025-10-02 20:04: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前夕,阿里高德全球化打车服务再增14国,且首次进驻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分别是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
2025-10-01 10:55:00
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中国驻美国使馆提醒计划赴美中国旅客及在美中国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做足行前准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平平安安外出
2025-09-30 09:28:00
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精彩感言合集责编:秦雅楠、王珊宁
2025-09-30 17:53:00
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9月30日签署总统令,要求在俄罗斯被制裁的背景下,为“保障国家防御能力和安全”,缩短俄联邦财产私有化程序
2025-10-01 03:55:00
用一段旋律,牵起侨胞与祖(籍)国的思念;用一场演出,传递祖(籍)国对侨胞的牵挂;用一种情怀,凝聚全球华人共创未来的力量——2025“亲情中华·全球华侨华人音乐会”,以乐为桥,读懂
2025-09-29 16:12:00
9月29日,滨海快线开始载客运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迈入6线运营时代。
2025-09-29 20:16:00
印度南部集会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当地时间9月29日报道,印度泰米尔纳德邦27日发生的踩踏事件已致41人死亡。踩踏事件发生在当地时间9月27日19时45分左右
2025-09-29 20:07:00
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中国推出“K字签证”相关问题提问。郭嘉昆: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
2025-09-29 21: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