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国家发改委:超1/3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5-21 12: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王婉莹)今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在提到如何推动节能降碳工作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要把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有机结合,扎实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效诊断,深入挖掘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节能潜力,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国家发改委:超1/3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上周(5月13日—19日)是第34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节能宣传周以“绿色转型,节能攻坚”为主题,锚定“十四五”目标任务加大节能降碳攻坚力度,多措并举推动能耗强度持续降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李超看来,节能降碳对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绿色发展、维护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顺应发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会风尚。她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有力做好节能降碳工作。

一是强化“十四五”后两年节能降碳工作。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十大行动,科学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同时,在能效提升、排放下降的过程中,着力保障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能需求。

二是实施分领域分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当前我国有关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比如,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因此,要持续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李超说。

三是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加快制订、修订一批节能标准,依法依规加强节能监察。

四是营造全社会节能降碳浓厚氛围。李超表示,虽然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但能源利用方式仍较为粗放,要深化能源资源国情教育,全过程各领域遏制能源浪费,提升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的生活理念和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推动各类主体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新闻发言人李超透露,为深入挖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潜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分领域、分行业专项行动计划,针对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等4个重点行业的首批文
2024-06-19 07:32:00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成前5月中国投资增长主引擎
...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设备更新以及节能降碳、回收循环利用重点项目;财政部预拨中央财政资金64.4亿元(人民币,下同)支持汽车以旧换新,下达5亿元支持老旧农机报
2024-06-18 15:57:00
市场竞争锻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
...一步的措施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我国大力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开放中求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今年以来,我
2024-06-19 00:54:00
寻找存量数据中心变“绿”的最优解
本文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寻找存量数据中心变“绿”的最优解主持人:《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 丁境炫嘉宾:中国电子学会节能减排工作推进委员会副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 郭
2023-06-05 19:16:00
...、石化、化工、建材等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对此,国
2024-05-16 09:01:00
...术引领推动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目前,我国建筑领域已进入存量优化和增量控制阶段。着眼存量和新建两方面,《工作方案》围绕新建超低能耗和既有建筑改造分别提出了2025年、2027年发展
2024-03-28 19:25:00
...排放增速明显放缓,表明建筑行业节能降碳工作开始进入存量优化与增量控制并重的发展阶段。报告:2021年各类型建筑碳排放结构总体稳定根据报告,2021年全国建筑(包括建筑与基础设
2023-12-29 15:17:00
我国绿色转型步伐坚实成效显著
...、石化、化工、建材等产能能效低于基准水平,超过60%的存量锅炉、电机、变压器等设备能效低于先进水平,超过1/3的存量建筑不满足节能建筑标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巨大。对此,国
2024-05-19 05:39:00
本文转自:中国体育报智能化推动场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智慧体育场馆调查侧记(三)本报记者 丰佳佳智能化助力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为体育场馆场地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2023-12-08 03:2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