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张洋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艾草清香与糯米甜香交织,龙舟鼓点穿透屏幕,端午的氛围扑面而来。这个浸润着千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总能在粽叶翻飞、香囊摇曳间,唤醒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她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民俗里的狂欢,更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密码,在时代浪潮中愈发彰显出独特的价值。
端午节的起源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长卷。提到端午,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屈原投江的悲壮故事。战国时期,屈原遭奸佞排挤流放,楚国郢都被破后,他怀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在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百姓划船打捞、投粽护尸,逐渐形成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让这份爱国情怀代代相传。但端午的源头远不止于此,它更凝结着先民对自然天象的敬畏与智慧。老辈人常说“端午到,五毒出”,在盛夏疾病滋生的时节,古人插艾草、挂菖蒲、饮雄黄酒,用草木的芬芳筑起天然的防疫屏障。这些流传至今的习俗,既藏着“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应对自然挑战的生存智慧。
历经岁月打磨,端午早已超越普通节日的范畴,成为家国情怀的生动注脚。儿时跟着奶奶包粽子,听她讲“屈大夫投江”的故事,当时只觉得粽子香甜,如今再品,才读懂粽叶里包裹的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担当。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到守护边疆的战士,每个时代都有无数人用行动诠释着端午文化中“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信念,让爱国精神在不同时空绽放光芒。
新时代,端午文化更焕发了蓬勃生机。在社区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用彩线缠绕香囊,听老匠人讲述端午辟邪祈福的寓意;在短视频平台上,非遗传承人展示的“粽编”技艺吸引百万网友点赞;在龙舟赛直播里,弹幕刷满“加油”,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万人齐呼的热血沸腾。这些场景让人看到,端午不仅是长辈口中的“老讲究”,更成为联结代际、凝聚人心的文化纽带。人们在实践中触摸文化温度,使端午从日历上的节日,真正成为流淌在生活里的文化自觉。
端午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乡,粽叶包裹的是千年文脉,龙舟激荡的是奋进力量。在全球化浪潮中,守护好这份文化瑰宝,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筑牢民族精神家园的根基。愿我们都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端午的粽香飘向世界,让龙舟的号子响彻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