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放大品类齐全优势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来自南京机器人产业的调研报告·产业生态篇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徐宁
产线上,工业机器人“上岗”,既能搬运、折弯,也能冲压、焊接,全面展示“十八般武艺”;能在复杂高危场景下稳定作业的特种机器人,在电力、轨道交通、石油石化等全行业全场景无人值守的工作环境中“大展拳脚”;智能咖啡机器人、机器狗等一批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正加快走进人们的生活……
参照国家标准《机器人分类》,根据机器人功能应用,可分为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按照我市已有产业布局,分类细化至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安全应急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消费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等一批特色机器人以及人形机器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南京正持续放大品类齐全优势,加快构建丰富的产业生态,奋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特种兵”“咖啡师”各显神通,打造全品类产品体系
披红衣、戴围巾,与现场市民互动……在第39届秦淮灯会上,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RK100人形机器人一现身夫子庙巡游,就引得游客争相打卡拍照。
在灯会中一起亮相的还有亿嘉和四足巡检机器人。目前,该产品已在全国多地广泛应用,能够自如切换行走、奔跑、跳跃、爬行等动作,从而轻松应对楼梯、斜坡、山地等复杂地形。
亿嘉和以特种机器人研发为切入赛道,研发的各类智能机器人“特种兵”在电力、消防、市政、石油石化等行业“受宠”,已稳坐国内特种机器人领域的“头把交椅”。“RK100人形机器人是去年亿嘉和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它不仅在能源高危场景实现首次商业化应用,更在康养、家居等领域‘开疆拓土’。”亿嘉和相关负责人介绍。
双机联动电焊机器人、高速高精度机器人……走进位于南京经开区的南京熊猫装备园,100多台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能涂胶、搬运、装配,还能检测、打磨、等离子切割等,各有“绝活”。
“目前,熊猫装备共研发了6个系列8款工业机器人,可负载从4公斤到165公斤不同重量的物体。”南京熊猫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熊猫已完全掌握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器和运动控制算法,其精度、速度可以和国际同类产品相媲美,部分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
在南京,还有一批特色机器人同样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
仅仅70秒,在“咖啡师”的精心制作下,一杯热腾腾的“拿铁”就送到了面前。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智送一体智能咖啡机器人,出品稳定、香味浓郁,给上班一族带来便捷享受,目前已接到未来3年共6000台的订单。
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机器狗汪汪队”,可以唱歌跳舞、自动避障,还能够远程通话、给家人拍照,更可以定制历史天文地理等知识,给孩子全面的知识启蒙。
品类齐全是南京机器人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之一。“南京构建了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力军,协作、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医疗健康等多领域特色机器人协同发展的产品体系,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业生态不断丰富,一幢大楼里攒出一条生产链
走进位于南京经开区的极智嘉机器人有限公司,产线工人正在加紧生产、测试仓储物流机器人。作为全球物流机器人头部企业,业务规模在细分领域多年占据全球第一,产品70%以上出口海外。
南京机器人具有扎实的产业基础,涵盖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应用的全链条产业体系,集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近百家。近年来,南京积极抢抓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风口,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布局的重要高地。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南京把工业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纳入全市“2+6+6”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整体布局,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南京埃斯顿连续7年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另一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汇川技术在南京扎根,南京老品牌“熊猫”也焕发新活力。
在特种和服务机器人整机制造领域,南京拥有亿嘉和、集萃智造、蔚蓝科技、极智嘉等多家知名机器人企业,涵盖物流、安全应急、公共服务、个人消费等多场景应用的丰富产品体系。同时,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分布在芯片、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
机器人被称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除了整机优势,南京市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制造领域,南京拥有工艺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优质零部件配套企业。
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巧妙地将3D视觉与移动机器人技术结合,形成轨道交通底盘巡检机器人等多款核心产品,可用在日检业务以及厂修和段修业务等场景,为高铁线路维护带来便捷。
“从机器人整机制造到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再到机器人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焕新,全市形成了基本完整且极具延展性的统一链条,丰富的产业生态正在加快构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幢大楼里就能形成一条生产链,一个园区内就能打造一个生态圈。”南京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台机器人往往由几百个零部件组成,7年前公司刚成立时,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仅为三成左右,现在超过九成。
重点集聚区亮点纷呈,“一核多翼”产业版图加速形成
位于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控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正在组装机器人产品。而生产线上负责生产的“工人”,也是工业机器人。
“随着下游客户工业机器人需求增加,现在,这条流水线上的‘工人’数量和种类还在持续增加,从这里下线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钢铁冶金、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科远智慧生产中心总经理乔熹介绍。
翻开南京机器人的产业版图,形成了江宁开发区、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产业集聚区,层层叠叠、不断生长的态势使得产业“握指成拳”形成合力。
《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打造“一核多翼”的产业布局。其中,“一核”即打造江宁开发区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多翼”即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围绕自身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江宁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海介绍,江宁开发区围绕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已集聚一批智能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覆盖机器人本体、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与应用等产业全环节全领域。
江北新区作为南京机器人产业的“一翼”,依托研创园、智能制造产业园两个园区平台,聚力打造机器人产用结合示范区,产品涵盖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人工智能四足机器人,以及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等装备。
“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共有30余家企业,涉及研发到生产全链条。2025年全区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生产规模预计同比增长超20%。”江宁区工信局主要负责人介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