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鲁守龙拍摄的作品。
鲁守龙正在拍照。
本报记者 李如意 通讯员 王金环
在雄安新区,成百上千对夫妻结伴而来,在茫茫的建设大军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也成了工地摄影师鲁守龙拍摄画面的主人公。
鲁守龙是山东临沂人,今年37岁。作为上海宝冶北京分公司的员工,2019年他便跟随项目来到雄安参与建设,先后工作在容东片区和雄东片区。由于经常与一线建筑工人接触,他发现了“夫妻档”这个特殊的群体。他说:“他们都非常朴实,感觉就像我的父老乡亲。但他们又隐没在雄安新区数十万建设大军中,默默地用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他们应该被看到、被记录、被聚焦。”
于是,鲁守龙与陈法鹏、程泽军、梁克义、邢双桥、郑新江等人一道,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拍摄,有时趁着他们早上上班之前,有时赶着饭点去工人食堂拍摄,有时趁着午休的时间,就这样日积月累记录“夫妻档”工作生活的鲜活瞬间。
起初,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镜头捕捉,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害羞地低下头。鲁守龙解释说:“有的工人不愿意让家人看到他们在外面的奔波与疲惫。”为此,每次拍摄前鲁守龙都会与他们沟通说明,同时尽量把他们拍得“体面”一些,再通过微信把照片发给他们。鲁守龙说:“很多人都说好久没有拍过合影了,这些照片以后要洗出来放进家里的相册。”慢慢地,主动找他拍照的人越来越多。
在《百对夫妻建雄安》的作品集里,工人们有的来自云南、四川、贵州,也有雄安周边地区的人,有钢筋工、木工,也有管廊工人和管理人员……有一次,他们在给一对年轻夫妻拍照时发现,男士的父母和叔叔婶婶都在雄安,“三对‘夫妻档’,一家六口人都在建设雄安,很不简单。”大部分“夫妻档”从事同一项工作,两人配合默契,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有一对夫妻,丈夫是塔吊司机,负责操控塔吊,妻子是信号工,负责发送指令。鲁守龙就将照片取名“媳妇永远是丈夫的指挥长”。
在2021年的中秋节,鲁守龙为来自河南平顶山的董振武、张素清夫妇拍照时,还为他们拿来了月饼,这让夫妻俩非常感动。他们都是电梯司机,从2021年正月初七回到岗位工作后便一直没有回过家,说到那天是阖家团圆的中秋节时,张素清不禁流下眼泪。董振武说:“虽然很长时间没有回去陪老人和孩子,但能够亲身参与到雄安的建设中,见证雄安的蓬勃发展,能够自豪一辈子。”
靠着真诚与朴实,鲁守龙与越来越多建设者成了朋友。在一次现场采风的过程中,来自河南驻马店的蒋东平所在的砼工队伍因为工期紧、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去生活区吃晚饭,只能在施工现场简单吃盒饭,这个画面被鲁守龙记录下来,并就此与蒋东平结识。在随后的各类摄影活动中,蒋东平夫妇不仅积极参与,还带动其他“夫妻档”工人一起参加,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最终成就了《百对夫妻建雄安》这组作品的面世。
问世后,《百对夫妻建雄安》在多处参展。2022年,还出现在了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主办的“启航新征程·放歌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就书法美术摄影展上。今年年初,《百对夫妻建雄安》作为河北摄影精品作品之一还进京在中国文联展馆展出。
用镜头记录日新月异的雄安,记录一座未来之城的崛起。鲁守龙现在是上海宝冶雄东项目部的劳务员,业余时间仍然没有放下镜头,继续着拍照的事业。在雄安新区数十万建设大军中,夫妻建设者何止百对、千对。他们告别家乡和亲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雄安新区。他们风雨同舟,相濡以沫,齐心合力实现家庭梦想,更为雄安建设出力。他们黝黑、粗糙的面庞虽显疲惫,可不乏笑容,骨子里透着中国人乐观、坚毅。他们理应成为艺术家、摄影师聚焦的对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0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