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郑智文
5月8日,记者从吉林省公安机关“打侵财、防电诈、保民安”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3月23日吉林省开展“打侵财、防电诈、保民安”专项行动以来,吉林省累计预警劝阻潜在被骗群众376万人次,避免经济损失2800余万元。
吉林省公安厅侦查二处处长杨亮介绍,近年来,随着打击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手段多样化。诈骗分子紧跟社会热点,不断变换诈骗手法和行骗“话术”,涉及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到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小到网络购物、网络刷单,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二是目标精准化。当前,人民群众网上活动日益频繁,诈骗分子从各类互联网平台非法窃取公民个人信息,根据诈骗目标自然情况和交友、购物、投资需求量体裁衣编制诈骗剧本,步步设套实施精准诈骗。
三是运作公司化。犯罪团伙纠集多人,实行公司化管理,将诈骗过程分割成多个环节,在“话务班”、技术团队和洗钱团伙等专职人员的分工协作下完成,诈骗剧本更新快、涉案资金转移快,给公安机关侦查打击、追赃挽损设置重重障碍。
四是窝点跨国化。为逃避打击,多数诈骗团伙将窝点设在境外,其中缅北、柬埔寨、阿联酋、菲律宾、金三角等5地占比最高。
杨亮介绍,目前,公安机关掌握的诈骗类型已经超过50余种。其中,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冒充电商客服是吉林省高发的电诈案件类型,占比分别为35%、13.82%和11.71%。
防范电诈犯罪,吉林省公安厅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中重点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在正规的平台、网站进行购物、借贷和投资等活动,注意核查网站备案信息以及公司资质;在下载APP时,要到官方的应用商店进行下载。
二是在陌生网站、平台填报个人信息时,要问清信息用途和公开范围,避免信息泄露;在向他人转账汇款时,要多方核实,谨慎转账。
三是接到96110打来的电话或106396110发来的短信,要及时接听、查看,配合公安机关反诈预警劝阻工作;如遭遇疑似电信诈骗或发现可疑的网站和APP时,可及时拨打96110进行咨询、核实,建议广大群众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或关注吉林反诈中心公众号,及时了解最新防骗知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9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