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太酷啦!这些“中国造”正将科幻照进现实→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01 14:39:00 来源:杭州网

一块钢坯,经过怎样的加工制造,才能支撑起大飞机上百吨的重量?

锻造,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它,铸得名剑。通过它,强筋健骨。变形与再结晶之间,金属结构和性能都发生改变,推动钢坯实现质的提升。

而今天的中国,也正在经历一场像锻造一样的生产力变革。千锤百炼中,技术革命性突破,产业深度转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正加速锻造形成。

200秒=1万年

量子计算机有怎样的超能力?

张辉,中国第一个半导体量子计算专业博士,他们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量子计算机,名为“本源悟空”。它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AI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量子比特的叠加性和纠缠性是量子计算的两大核心特点,量子比特数越高,就代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越强。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辉表示,2019年,谷歌用53个比特的量子计算机200秒跑的问题,一台传统成熟的超级计算机要跑1万年。

量子计算机计算迅速,相比传统计算机来说,能迅速解决特定问题,但无法应对所有问题。于是,张辉等人提出“量超融合”新方法。

它既是计算技术的融合,更是区域协同创新发展领域的深度融合。一年多的时间里,量超融合已经在气象预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

从四肢瘫痪到“意念”控制

中国脑机接口手术给患者带来福音

太酷啦!这些“中国造”正将科幻照进现实→

2009年,老杨遭遇车祸,颈椎损伤,四肢瘫痪,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去年10月,老杨接受了清华大学洪波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我国首例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植入手术。

两枚硬币大小的脑机接口处理器被植入老杨的颅骨之后,通过机器采集感觉运动脑区颅内神经信号,再通过机器来执行大脑的相关命令,帮助老杨通过意念重新实现抓握等生活技能。

洪波因老杨的变化而感到欣慰,他与团队从2013年开始研究脑机接口,在同期多个国内外科研团队同时研发的压力之下,洪波与团队毅然前行,实现了突破。

如今,脑机接口设备已经走出实验室,实现量产。

在上海的万级净化生产车间,可以年产1000套脑机接口植入体。未来,产能还将继续扩大。

星载氢钟 北斗导航卫星的“心脏”

一千万年才误差1秒

如今,历经30年科研攻关,几代中国航天人共同努力,我国已成功发射58颗北斗导航卫星,建成了高精度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成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四大供应商之一。北斗三号全球首创了相控阵星间链路技术,实现一星通、星星通。

北斗导航系统的高精度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而导航系统的精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关键核心部件——星载原子钟,它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心脏”,也曾是“心病”。早在1972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就研制出我国首台氢原子钟,可其重达100多公斤,根本不可能用到卫星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星载氢钟课题组长 帅涛:北斗三号我们要全球组网,这个时候对于我们星上的原子钟要求就更高,包括频率的稳定度和漂移率,所以我们必须要攻克稳定度指标。

帅涛他们经过长期的科研攻关,星载氢钟体积在缩小,精度却不断提高,1000万年才误差1秒。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是北斗系统的目标。如今,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产值超5000亿元,北斗系统已经服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

前沿科技的日新月异,将昔日的科幻构想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凭借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生产力正迈向更高层次的先进形态,而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孕育与发展,正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稳健前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1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寻找创新密码 央视推出微纪录片《新质生产力锻造记》
...力锻造记》,通过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实践,寻找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何为锻造?锻造的原理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的锻件。锻造
2024-05-09 12:46:00
《流浪地球2》我国首条量子计算机“悟空”将出世
...年度贺岁大片,应该不少人已经看过了,被许多人美誉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天花板,票房一路飙升,口碑也是好评不断,里面的高科技产品让大家直呼过瘾。而这些酷炫的科技产品,并不是凭空捏造!
2023-02-01 23:07:00
全国两会·海报观潮丨未来正来,看山东步伐迈出“科技范儿”
...艰苦,却用一个个“最高”“首个”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制造”。“中国正在从规则的跟随者,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来自西方国家的声音也逐渐演变成为现实。短短几十年,中国便实现了从跟
2023-03-07 10:12:00
...中的行星发动机,并排的是中核集团的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文案写着“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海报被网友誉为“最硬核的梦幻联动”,同时引发史无前例的“央企朋友圈评
2023-02-01 01:06:00
对话《流浪地球2》主创:电影科技灵感都来自于现实
...了团结、互助的精神,感受到了人类命运休戚相关,也为中国人的担当骄傲自豪。主创团队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科幻电影又将如何拥抱未来?2月4日,《流浪地球2》导演郭帆,领衔主演吴京、王
2023-02-05 10:27:00
...幻迷”。在成都,科幻的热度始终存在。如今,这座孕育中国科幻顶流期刊《科幻世界》的城市,将于10月18日迎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这是全世界“幻迷”们的节日,是成都举办的又
2023-09-13 02:46:00
未来将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终将从“科幻”走向“现实”
...l Quantum以构建可扩展离子阱量子计算机为主要特色。而在中国,启科量子作为世界首家以分布式技术为主攻方向,研发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高科技企业,近期发布了国内首台离子阱量子
2023-02-15 05:00:00
这些硬核科技,被《流浪地球2》带火了!
...、漫步者的耳机、再到曙光科技打造的量子计算机。就连中国移动都忍不住出来调侃,“不管地球流不流浪,但是7G时代,中国移动一定在。”中国科技企业正成为全球科技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3-02-04 11:00:00
...悲剧性一面,即真正的生存机遇离不开残酷的矛盾斗争。中国驻联合政府代表周喆直,用一张15000年前的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化石的照片,激发人类的团结意志。可见,在伦理叙事层面上,影
2023-02-03 06:0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