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丨宗威
公费师范生违约最近又引发争议。
广东汕尾陆丰和湛江雷州两地的教育局相继发布通报,公布了公费师范生违约人员名单。陆丰通报的5人,都是毕业后未履约;雷州的4人中,2人是毕业即违约,另2人是工作了一年后不再继续履约。
针对广东的通报,网上很快吵成两派。一派人认为光通报,力度太弱,还要将人记入诚信档案,限制考研考公考编;另一派人则表示,履不履约是个人选择,而且他们该赔的钱都赔了,没必要再限制后续发展。

我国实施公费师范生制度,算下来已经10多年了,早年也有违约情况,但近几年似乎有增多趋势。在师范院校分数线不断攀升的当下,网友对公费生的违约行为,似乎更难容忍。
1
我国的公费师范生制度,始于2007年。不过当时还叫免费师范生,招收学校仅有6所教育部直属示范大学,包括北师大、华中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和西南大学。
2018年起调整为公费师范生。从免费到公费,名称变了,但对入读的学生来说,他们享受的待遇跟之前没啥不一样:
免除学费、住宿费,每月补助生活费,毕业后还会组织公费师范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确保每位毕业生有学校接受,工作后有编有岗。
也是在2018年前后,各省开始在省属高校中推行公费师范生政策。上学不用交钱给发补贴,毕业还基本能保证有工作,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费师范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家庭条件不甚富裕的家庭来说,去读公费师范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就说这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吧,官方数据显示,在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的10年中,累计招收了10.1万名学生。而从各省公布的省属高校名额看,每年招收的公费师范生人数,多在数千人左右。
关于就业去向,部属高校的公费师范生,大多数去了中西部。而省属高校的公费师范生,主要是留在生源地,或去报考时定向签约的地区。广东这次通报的公费师范生违约人员,就是当初定向汕尾陆丰和湛江雷州的。

针对毕业生违约的情况,基本政策是“拿钱赎身”。
至于赔偿金额,每个学校和各省市规定各不相同,有的是“原价赔偿”,即把免掉的学费住宿费等还回来就行;有的会在这基础上要求更高的赔偿。
2
现在的争议就在于,是不是要在“拿钱赎身”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违约成本?
支持严厉惩治公费师范生违约的,主要论点是占据资源说,认为他们高考分数线低,挤占了其他人的名额,还浪费了国家财政花钱培养了四年。
这有一定的道理。一般来说,公费师范生都是在提前批进行招生,大部分省份,都需要达到一本线才能报考,有的地方,师范生只用比当地一本线高20-30分就能上,有的也会高出一本线四五十分。但比起普通批的考生报考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的门槛还是低了不少。
尤其现在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对于一些分数欠优势的考生来说,公费师范生是个更保险的选择。
问题来了。报考的时候,公费师范生享受了降分录取的优势,进入了人人挤破头的师范院校,现在拿到了大学文凭,就不干了,花钱买“自由身”,这不是典型的投机、钻空子行为吗?
虽说现在退出门槛也不低,要赔好几万,但对于有钱家庭来说,这笔钱是小菜一碟。平常人家挤一挤也能出。比起他们大学文凭的含金量,违约成本要小多了。当初要是他们不报考,不来凑这个热闹,高校说不定会降分录取,边远贫苦地区的寒门学子,就会有更多的机会。现在他们不仅浪费了国家的培养,还把别人的出路堵了,怎么不叫人气愤?

3
每次提到公费生违约的话题,违约者都有一大堆苦要诉,这些理由总结起来,无外乎两个同音词:钱途和前途。
选择读公费师范生的,很多家庭条件本就一般。如果毕业后工资每月就三五千,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教书育人毕竟不能用爱发电,饭还得一口一口吃。
公费师范生实施10周年时,《新华每日电讯》做过一篇追踪报道,追访了很多位北师大首届公费师范生。不少人就谈到当初拿起教鞭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全凭对教育的热爱撑了过来。
要知道,他们这第一批公费师范生,虽说去的都是中西部,但接收他们的,也都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好学校。
为了更好的个人发展,有人去考公考编,有人考到更好的学校。但受困于6年的最低服务期限,很多公费师范生要么让机会溜走,要么与学校、当地教育部门撕破脸面,这类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
但不管怎样,工资待遇不行,职业环境不好,前途受阻,这些都不是公费师范生违约的理由。因为这些人当初填报志愿时,就很清楚未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正如有人说,选择了公费师范生,就相当于选择了平凡的一生。如果吃不了这个苦,受不了这份寂寞,一开始就应该另择它路。
在讨论这个话题时,很多专家都提到,要提高基层老师的待遇,让他们能安心留下来,对违约的公费生不乏同情。理是这个理,可问题是他们定向去的,本就是教育落后、财政薄弱的地区。如果能拿出更多的钱,他们还怕招不到老师吗?
当然,这不是说,不用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只是说,这跟公费生的违约,是两个问题。农村教育积贫积弱,短期内难以扭转,如果公费生钻政策漏洞,把定向培养当成一个跳板,报考前雄心壮志,毕业时逃之夭夭,势必会导致农村教师的缺口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到政策的最终效果。
正是基于此番考量,舆论才呼吁提高公费生的违约成本,甚至限制其考研考公考编。要不要这样做,可能还要仔细评估。但无论如何,不能让公费师范生政策,沦为某些人上好大学的捷径。如果现有的惩罚不足以化解违约的尴尬,适当提高代价,也未尝不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4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