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朝开国34位功臣,朱元璋办了30人,仅剩四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20: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君臣关系,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

根据有史记载,应该始于越王勾践。

当年,范蠡和文种拥立勾践称霸。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彼此相处不错。当勾践坐稳江山后,他内心的不安全感开始躁动起来。

因为担心,范蠡和文种觊觎自己的霸业,勾践导演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卸磨杀驴”的一幕。

在勾践尚未将动机变成杀机前,范蠡看透勾践的心思,他劝文种赶紧离开勾践。

这家伙长颈鸟喙,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且引出中国历史上那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段子。

奈何文种的富贵心切,不听范蠡的劝告,最终惨死于勾践的刀下。

因为勾践起了一个不好的头,后世的帝王有样学样。在众多卸磨杀驴的帝王中,又以刘邦和朱元璋学得更加出色,杀起功臣时,眼睛都不带眨一下。

刘邦还算仁慈,一共封了八位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张耳、臧荼、卢绾、吴芮、韩王信。几年时间,让刘邦弄死六位。

刘邦杀得这点人,再跟朱元璋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功臣宿将有34人,朱元璋登基后,陆陆续续弄死30个,只有4位幸免于难。

明朝开国34位功臣,朱元璋办了30人,仅剩四人

朱元璋的杀伐决断

我以前写过朱元璋,关于这人的评价,我始终觉得他是雄主,但未必是明主,划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行列,多多少少有些牵强。

在朱元璋的骨子里,自始至终都有一股“缺乏安全感”的气质。或许是,小时候生活得太穷了,有点穷怕了,好不容易得到天下,要让朱氏后人永保富贵。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朱元璋在有生之年,先后发动四次“大屠杀”,胡惟庸案、蓝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四次案件并称为“洪武四大案”。

此人比秦始皇更暴虐,秦始皇是暴君,主要是连年战争、动用劳力修基建,多少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朱元璋仅仅为了肃清功臣可能带来的后患,为朱氏后人稳坐江山,四次大案先后有16万人死在朱元璋的刀下,包括追随他打天下的30位旧臣。

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有人把朱元璋视为千古第一帝王,把大明王朝说成封建第一王朝。

可惜的是没有人动脑思考过,明朝是封建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朝代。

朱元璋美其名曰“吸取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经常拿竹竿敲打知识分子,数次下诏书告诫官吏要保持一颗对大明王朝的忠心。

为此,他还专门设立“锦衣卫”,用来监听百官。

朱元璋对待可疑对象,永远都是采取“不用怀疑”的措施,直接从肉体上进行清除。

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恨上了宰相胡惟庸,因为胡惟庸平时有点嚣张跋扈,经常违背自己的意愿办事。

最终,胡惟庸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诛杀。

明朝开国34位功臣,朱元璋办了30人,仅剩四人

甭管历史怎么写,明朝人是如何记载,拿脚趾头都能想明白,胡惟庸一个身居朝廷的文官,他拿什么谋反。

杀掉胡惟庸也就罢了,谁叫他平时不知道天高地厚。朱元璋感觉不够解气,借胡惟庸一事大做文章。

连续诛灭胡惟庸三族,以及胡惟庸生前可能结交的党羽,包括已经乞骸骨告老还乡的开国功臣李善长也难逃一死,连带李善长家中七十多口老小没有一人幸免。

此事查着查着,查到太傅宋濂头上。朱标听说,老师宋濂被牵涉其中,赶紧跑到朱元璋面前求情。

朱元璋念及太子与宋濂师生情谊,免除宋濂的死罪,把宋濂流放到四川,宋濂勤勤恳恳做事,悉心教导朱氏子弟,结果落得个病死途中的下场。

这场“胡惟庸案”持续十年,牵涉的人数越来越多,最终3万多人死于朱元璋之手。

洪武二十六年。开国大将蓝玉被朱元璋盯上了。

理由是锦衣卫怀疑蓝玉居功自傲,有谋反的可能。

朱元璋一听,想都没想,赶紧叫人把蓝玉控制起来,用极其残酷的刑罚将蓝玉火速处死。

然后,朱元璋模仿知识分子,亲笔写了《逆臣录》,揭发蓝玉谋反的种种卑劣行为。

因为蓝玉,蓝氏族人全部诛灭,连带傅德友、冯胜、王弼那样的开国功臣也被牵扯致死,人数多达一万五千人。

到此,有名有号的大明开国功臣基本死得差不多。

明朝开国34位功臣,朱元璋办了30人,仅剩四人

老实才是万全之计

虽然朱元璋杀功臣已经杀红了眼,但还有四位功臣得以躲过他的屠刀。他们信国公汤和、长兴侯耿炳文、西平侯沐英和定午侯郭英。

汤和是老实人,也是朱元璋早年走上反元道路的领路人。在汤和的带领下,朱元璋内心那股反抗的意识才逐渐觉醒。

汤和的聪明之处是,他太了解朱元璋,更深谙“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所以,在朱元璋登基坐稳江山后,汤和以身体欠佳申请告老还乡,而且是毫不犹豫地谢绝朱元璋的再三挽留。

朱元璋也没有亏待他,赏赐金银无数,良田数千顷。汤和带着这些财富回到老家濠州凤阳县,从此不再过问天下大事,以乡绅自居才得以逃离波谲云诡的大明权力漩涡。

耿炳做人做事更有一套。他的低调和谦虚,让朱元璋丝毫找不到杀他的理由。

作为开国功臣,耿炳文从来不以功劳自居,做事循规蹈矩,经常把自己对朱元璋的忠心挂在嘴边。

为了让朱元璋放心,耿炳文曾经说,“狗之功也,其敢以自名”。我就是立了一点狗一样大小的功劳,哪里敢跟朝廷邀功。

为此,他主动请求到边疆驻守,远离尔虞我诈的朝堂。每次立功,总是拒绝朱元璋的赏赐。

关键是朱元璋很吃耿炳文这一套,自然不舍得对他磨刀霍霍。

朱元璋一生收了不少干儿子,粗略估算二十多个,主要有沐英、李文忠、何文辉、徐司马。

沐英了不起,他是朱元璋诸多义子中,唯一存活下来的。

沐英从小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收养,马皇后更是视为己出,母子感情很深。

马皇后活着的时候,有她罩着,沐英自然不会有生命危险。当马皇后死后,沐英立刻提出辞官归乡为养母守孝三年。

明朝开国34位功臣,朱元璋办了30人,仅剩四人

朱元璋听后十分感动,再加上沐英给自己的感觉与其他义子不同,朱元璋便没有对沐英动手。

郭英是朱元璋的舅子,宁妃的亲哥哥。他为人低调,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外戚而骄横。带兵打仗很有一手,但是论功行赏时,总是挑最差的赏赐。

朱元璋要给他加官进爵,郭英坚辞不受,自己已经足够富贵,够吃够喝足够了,要那么多富贵没必要。平时,他深入简出,很少与人有来往,更不会去结党营私,让朱元璋对他刮目相看。

朱元璋的私心

有人说,朱元璋对手下大开杀戒,其目的是惩治胡作非为的大明官吏,说是造福百姓。

我们并不否认有这种成分在里面。

朱元璋的大清洗,更深层次的动机是为了老朱家的千秋万代。那些被他宰掉的大臣,的确有一些人骄横跋扈,但绝没有达到朱元璋所谓“谋反”的地步。

从这里,也能看出朱元璋成长环境中,“原生”的一面。

那种从小过穷日子过怕了的人,一旦有朝一日翻了身,他头脑里第一个想到的是保住眼前的富贵。

其次,是他们口口声称的天下苍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1:59: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朱元璋,明朝,四人,开国,功臣的资讯:
明朝有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却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他们又是谁?洪武三年,朱元璋为开国功臣赐公封爵,依据功劳大小赐封六公爵,二十八侯爵和两个伯爵。洪武八年,廖永忠因僭越罪
2022-12-23 16:28:00
明朝34个开国功臣,为何只有四人活下来了吗
1、真实情况近年来,流传着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说法,其中最耸人听闻的是明朝34个开国功臣中,只有四人没被朱元璋所杀。整件事情说起来有鼻子有眼,甚至还能罗列出一连串真实可查的名单,
2023-08-05 22:14:00
朱升之谜:如何在朱元璋的大开杀戒中独善其身?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以果断严厉著称,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做出了很多心狠手辣事情,其中不乏诛杀开国功臣这样过河拆桥的事情,例如杀害有重大开国贡献的冯胜,开国功臣34个最后只
2024-04-19 10:31:00
盘点历史上开国功臣之兄弟勋贵,后人享爵最久的是谁?
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
2023-03-08 18:15:00
他才是朱元璋身边真正善终的功臣
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见外患以平,天下以定,于是决定大封文武百官,让这些劳苦功高的文臣武将得到他们该有的封号和赏赐。其中,在明朝开国众官员中,品阶最高的是“六公二十八侯”,
2022-12-21 11:22:00
朱元璋杀功臣的时候,他们为何都不用免死铁券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的朱元璋功绩卓著,人们能够记住朱元璋,完全是凭借朱元璋的功绩。消灭了元朝之后,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这让华夏大地再一次进入到了汉人的手中。在历史上,
2024-03-16 21:27:00
朱元璋残暴多疑,制造的冤案令人心惊肉跳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避讳自己参加韩宋红巾军的历史,并且明朝官方也把韩宋、红巾军说成乱臣贼子。而朱元璋则表示:元朝后期,元顺帝治国无能,导致天下大乱。考虑到元顺帝不具备收拾残局
2023-07-25 14:52:00
就古代的开国皇帝而言,没有谁的出生地位比朱元璋更低了。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农民出生,职业是乞丐,后来转行当和尚,等到元朝乱世,各地起义不断,才从了军,跳槽去搞起义。这么个人,可以说
2024-02-28 13:26:00
揭秘明朝开国功臣的悲惨命运:从荣耀到凋零
...当时的明朝空前强大。明朝最令人称奇的莫过于开国君主朱元璋,这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君主。他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建立明朝。为何一次说功臣儿子剑法不错,功臣便把儿子首级砍下
2024-03-18 15: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